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科技 > 網際網路 > 移動網際網路 > 正文

字號:  

最大微信吸粉公司創始人被抓:掌握5億用戶數據

  • 發佈時間:2015-01-16 13:40: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李棟  責任編輯:湯婧

  “劉登攀出事了!”

  1月9日清晨,一個移動網際網路行銷群中,許多從業近十年的老同行,互相打聽著深圳新菜鳥網路俱樂部CEO劉登攀因涉嫌洩露大量客戶資訊及資料被警方帶走調查的消息。此前,這家公司曾號稱坐擁5億客戶資訊、年收入達到7000萬元,是華南地區最大的微信行銷公司,但它卻以一個戲劇性的方式迎來了新年。

  這並不是結束。截至目前,新菜鳥公司微信吸粉業務仍在正常運營,並宣稱將在全國200多個城市拓展渠道加盟商,其代理費也漲至200多萬元/年。在這些看起來瘋狂的數字背後,揭開了移動網際網路灰色産業的冰山一角。

  老闆被帶走 公司仍在正常運作

  雖然老闆被警察帶走了,1月13日,位於深圳市梅花山莊居民小區內的新菜鳥公司,卻依舊人來人往。員工們仍然在正常上班,也有外地客戶前來聽培訓課程。

  “他(劉登攀)被抓是他個人的事,公司仍在正常對外經營。”多名新菜鳥公司的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去年12月19日劉登攀被深圳警方帶走調查,是競爭對手惡意舉報導致,並沒有牽連到微信吸粉、培訓等生意,目前針對客戶的收費項目還在正常進行,“這周內就能放出來。”

  據工商資料顯示,劉登攀于2013年11月註冊了一家名為深圳登攀網路有限公司的企業,主要從事微信機器加粉業務。2014年4月,他註冊了深圳市新菜鳥雲網路有限公司,並以新菜鳥俱樂部的名義開展微店運營等一系列培訓服務。

  記者了解到,這家公司是華南地區最大從事微信吸粉、行銷培訓的企業之一,主要為傳統企業、淘寶商家提供微信加粉絲、微店運營服務,收費模式則是以會員制為主,分為168000/年的普通會員和59800/年的終身會員,目前已經吸引了國內近1800家企業客戶。

  在新菜鳥的一次推介會上,神舟集團董事長吳海軍親自到場,並宣佈未來將提供9000平米的辦公空間等方式加深與新菜鳥的合作。同時,神舟集團還聯同新菜鳥,推出過一款專注微信行銷的智慧手機,主打定位加粉、精準加粉等功能。

  深圳微信用戶都被“掃”過了

  在新菜鳥的公開資料中,其宣稱掌握了5億用戶的大數據資訊、超過1800萬的微信用戶資訊,並能夠針對用戶的年齡、階層、消費習慣和能力,作出精準分析和行銷。通過對個人隱私數據的積累,新菜鳥做起了一本萬利的微信吸粉生意。

  “1台手機,1個月就能自動加1萬個微信好友。”新菜鳥公司一位朱姓副總經理告訴記者,在購買會員資格後,就能使用其研發的手機軟體自動大規模加他人為好友,為微商生意迅速聚集起粉絲和客戶,再通過朋友圈進行行銷,而且速度非常之快,“買10部1500元的手機,最多半年就能加來50萬粉絲。”

  具體操作方式是,一台手機通過第三方軟體,同時開數十個微信賬號,利用吸粉軟體自動批量導入手機號碼添加好友,並通過微信群、附近人添加好友,甚至能夠自動對微信好友群發圖片資訊、自動在朋友圈進行點讚等。

  這種小成本擴張用戶數量的方式,讓從事電商生意的中小企業主趨之若鶩——截至目前,它已經在全國發展了近1800名收費用戶。甚至在新菜鳥最近舉辦的一場推廣活動中,僅僅2天時間,便有全國各個省市的3100名淘寶賣家、微店店主到會取經。在臺上,大師聲竭力嘶地喊出了要抓住微商的機遇,“領跑微信”的口號,並且號稱能夠精準添加用戶,將轉換率做到最高。

  “你想要什麼類型的客戶,我們就能篩選出對應的資料,像企業的老闆、職員這些資訊都有。”當記者以微店企業主身份聯繫到新菜鳥市場部負責人金某時,他信誓旦旦地表示,新菜鳥掌握了海量的天貓、淘寶、京東等用戶資訊數據,並且能夠根據地域、年齡、職位、消費習慣、消費能力等精確篩選出目標群體,“比如説你想運營一個奢侈品類微信號,我們可以去加一些企業主、高收入人群。如果是運營數位類産品,就可以加一些20-30歲左右的年輕群體。”

  為了證實其加粉效果,該負責人特意找出數份資料指點了起來。記者注意到,目前該公司僅在深圳一地,就有近400萬微信粉絲資料,“公司2000部手機終端全天24小時運作,深圳當地的微信用戶已經被我們全部加了一個遍。”

  但對於這部分用戶資訊的來源,新菜鳥方面卻一再含糊其辭,其幾名負責人稱背後有專業技術團隊,從網際網路渠道蒐集而來。但實際上,一位曾在12月參加新菜鳥會議的某天貓店舖負責人告訴記者,會場上其演示擁有淘寶、天貓等多個品類的用戶手機號、QQ號等資訊,在購買會員資格後就能共用資料,“説白了,就是賣客戶資訊的。”

  換湯不換藥的會議行銷

  微商、微店、微行銷,在許多想借微信平臺賺錢的商家眼中,這些詞語已經變成了“商界聖經”,但在這些炙手可熱的模式背後,卻是一個持續了十幾年的灰色産業。

  “做微粉、微行銷這行的,都是最早做短信網址、移動域名的那批人。”一位熟悉劉登攀的移動網際網路行銷人士王濤(化名)告訴記者,早在2004年前後,他們便一起合作過12114短信網址項目。而這個群體,正是不為人知的移動網際網路會議行銷操盤手,往往在代理某個科技公司的産品後,利用各種研討會名義請來各種企業領導人、企業家協會等的專家,配合臺上講師富有煽動性的演講,在現場舉辦會議行銷直接與客戶簽單。

  “説白了就是忽悠,很多時候有些企業看中某個行業火爆,隨即招幾個人過來趕制出一個産品,搞個網站隨便套個名字,直接交給線下代理商運作。在收費的時候,就是看客戶銀行卡報價的,錢多的一年收3-5萬,錢少的一年收3-5千。”

  憑藉著這種原始粗放的行銷方式,這個群體先後與短信網址、移動商街、宜搜等結緣。但近年來隨著移動網概念走紅,不少人也轉型做起了微商、微粉等與移動網際網路契合的産品,但經營模式卻沒有絲毫改變。

  “做微粉一年7000萬,在業內真不算多。”王濤對記者表示,目前業內操盤手的規模也越來越大,“最大的在全國開了13個分公司,上海一場會議行銷下來直接收3000多萬元。像小的公司也有6-7個分公司,外面看起來股東都不同,背後其實都是一個老闆。何況開十個公司50萬元成本就搞定了,産品本身又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可以説是一本萬利的生意。”

  不過在王濤眼中,這個行業已經在加速崩潰,“以前雖然是灰色模式,但起碼在渠道、價格上還有管控,但現在已經是肆無忌憚了。一個8000元/年的産品,講師能夠跟用戶談到2萬元/年,代理商還真敢全部收掉,按照這種路數下去,這個行業很快會崩盤。”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