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科技 > 網際網路 > 移動網際網路 > 正文

字號:  

租車軟體面臨猝死:私家車加盟被叫停

  • 發佈時間:2014-08-13 11:22:10  來源:大河網  作者:潘飛虎 穆媛媛  責任編輯:湯婧

   北京市交管部門的一紙文件,讓表面上欣欣向榮的網際網路租車市場面臨“猝死”。

  8月12日,知情人士透露,北京市交通委員會運輸管理局下發《關於嚴禁汽車租賃企業為非法營運提供便利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於哪些車輛能夠租賃,以及租賃與客運服務的區別等作出明確限定,矛頭直指易到用車等租車軟體。

  《通知》首先界定了本次監管的對象:借助網際網路和手機軟體預約租車。這意味著,無論是已成氣候的易到用車、Uber和AA租車等公司,還是密謀進軍租車領域的快的打車、滴滴打車等打車軟體,幾乎被全部波及。

  這份文件除了依法註冊、登記備案等常規要求外,影響最大的規定有兩條:一是規定私家車不得從事汽車租賃經營,經營者必須自行配備車輛;二是汽車租賃服務不得配備司機,避免與客運經營混為一談。

  《通知》措辭嚴厲,直指部分網際網路租車服務的經營者“目的不是依法從事汽車租賃經營,而是在沒有取得合法營運資質情況下,以提供便利租車服務為名從事非法營運活動”。

  這在租車行業的監管歷史上尚屬首次。此前,多家網際網路企業涉足租車市場,雖然在資質上遭遇不少爭議,甚至招來許多投訴,但監管機構往往選擇緘默,態度十分曖昧。

  以北京為例,易到用車等公司發展迅猛,再加上線上線下渠道的宣傳,讓規模並不大的網際網路租車行業顯得聲勢驚人。有從業人員向新浪科技透露,北京的幾家大型計程車公司已經聯合“告了好幾次狀”,指責租車軟體搶了計程車的飯碗,但最終不了了之。

  截至目前,國內網際網路租車領域的最大玩家是易到用車。本月初,該公司宣稱已佔據90%的商務租車市場份額。Uber、AA租車等規模較小的公司瓜分了其餘的市場份額。

  “BAT”三巨頭也對這塊快速增長的市場興趣濃厚。百度8月8日聯手易到用車,推出“百度專車”;更早時候,阿里巴巴(滾動資訊)旗下的快的打車將去年底收購的“大黃蜂”重新包裝,推出“一號專車”;另有傳聞稱,騰訊旗下的滴滴打車將推出“U優打車”,預計8月底上線。

  《通知》的驟然出臺,讓網際網路租車看似一片光明的前景陰霾密布。面對監管重拳,結束不惜代價的野蠻擴張、自我診斷是否“合規”,成為租車軟體們的當務之急。

  私家車被禁

  與針對計程車的打車軟體不同,用戶使用租車軟體叫到的車,理論上全都來自專業的汽車租賃公司,車型更加豐富和高端,有時還會配備司機,服務品質更好,價格也比計程車更高。

  然而,許多租車軟體為了儘快擴充車隊規模,搶佔市場份額,常常不按套路出牌,在與正規汽車租賃公司合作的同時,也在通過各種渠道招募私家車加入,並試圖以“挂靠”的方式洗白身份。這成為外界抨擊的“槽點”,也是本次監管的打擊對象。

  在今年5月底的一次採訪中,易到用車方面透露,該平臺上的司機已達53000多人,僅在北京即已超過萬人,且仍在快速增長中。相關人員堅稱,這些司機都來自正規的汽車租賃公司,是隨著公司一起加盟易到的。

  但新浪科技實地調查十余位司機後發現,確有一部分司機符合上述説辭,但僅佔約十分之一;大多數人都是直接找易到用車,然後由後者安排“挂靠”在某一家汽車租賃公司,就開始上路運營了。許多司機甚至連自己挂靠的公司名字都弄不清楚。

  司機馬青(化名)今年5月初經過朋友介紹加入易到用車。他白天照常打理自己的小生意,晚上和休息日把車開出來拉活兒,賺一點兒零花錢。據他透露,自己只和易到用車指定的勞務派遣公司簽了一紙合同,與易到用車只是填了一份表格,而這兩份文件均已被收走,他沒能保留任何憑證。

  這些文件規定,司機如果出現違章,或是發生交通事故等,易到用車不負任何責任。而如果交管部門以“非法運營”為由扣車,易到用車也不可能出面解圍,只是在培訓時要求司機們把車開到停車場,以減少被查的風險。

  他們甚至為之專門教給司機一套話術作為應對。馬青説:“易到用車和我們説,如果車被扣了,就和交警解釋,車是租賃公司的,人是第三方勞務派遣公司的,並非私家車出來拉活兒。”

  但這種解釋存在硬傷:司機的行駛本上寫的是個人的名字,而非租賃公司。馬青也承認,這套説辭很難有説服力;交管部門目前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如果想查,一查一個準。

  根據剛剛公佈的《通知》,租賃經營車輛的車主應當是“持證的汽車租賃經營者”,將私家車輛用於汽車租賃經營的,屬於違規行為。這進一步明確了“挂靠”不會改變“黑車”的本質。

  禁止配備司機

  更大的難題是,《通知》強調了“租賃經營”和“客運經營”不能混為一談,而目前所有的租車軟體都會配備司機,本質上是在提供與計程車類似的客運服務,顯然與規則不符。

  《通知》稱:“汽車租賃是指經營者在約定時間內將汽車交付承租人使用,收取租賃費用,不配備駕駛人員的經營活動……在沒有取得合法客運經營資質情況下假借汽車租賃名義從事營運活動的,屬於違法違規行為。“

  目前,易到用車、AA租車等公司的司機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私家車主,自帶車輛加入租車平臺,收入來自車費分成,完全自負盈虧;另一類是專職司機,與第三方勞務派遣公司簽訂勞動合同,除了與平臺分享車費收入外,還能按月獲得少量固定工資,並享受福利保險。

  如果《通知》最終落地,那麼這些司機能否保住飯碗,要看所屬平臺是否具備客運經營資質。截至目前,主要租車軟體中,只有規模較小的PP租車明確表示具備這一資質,較大的易到用車、AA租車等尚未回應。

  耐人尋味的是,早在監管規則出臺前,易到用車反覆強調自己只是一個平臺,並艱澀地解釋其業務模式:消費者在平臺上下單,易到用車會聯繫租賃公司派出車輛,並聯繫勞務派遣公司派出司機,而司機“恰好”借到了相對應的車,然後開著車去接客人。消費者最後與易到用車結算車費,並由後者與各方分成。

  按照易到用車的邏輯,由於司機只是臨時“借車”拉活兒,全程沒有現金交易,也就不存在非法載客的問題。它似乎希望通過這個複雜而狡猾的架構,繞開所有的政策壁壘,洗脫“最大黑車公司”的惡名。

  在接受新浪科技電話採訪時,易到用車公關總監胡緒雷表示“尚未接到官方通知,等有了消息再説”。而據知情人士透露,北京市交通委的這份文件目前已被下發至部分汽車租賃公司,何時通知租車平臺尚不得而知。

  AA租車的情況與易到用車略有不同。作為先鋒金融集團的下屬企業,它的車輛來自一家專門做汽車租賃的兄弟公司,司機則來自集團下屬的另一家勞務派遣公司,不存在私家車加盟的問題。但對於是否擁有客運資質,新浪科技尚未能夠聯繫到相關人士進行回應。

  其餘租車軟體中,Uber相關人士拒絕就《通知》置評,計劃進軍租車市場的快的打車、滴滴打車等公司同樣不發表評論。

  田宇(化名)曾是易到用車的一名司機,今年5月轉戰至騰訊秘密籌備的U優打車。如果不能解決資質問題,他將面臨下崗。在接受新浪科技採訪時,他説:“大家都在討論這個事情,看看下一步會如何變化。”

  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認為,本次監管目標明確,直指“不按規定備案、將各類私家車聚于名下”的“黑車洗白”行為,行業龍頭易到用車將首當其衝。但事實上,如果不配備司機的規定被嚴格執行,那麼不僅是易到用車,整個租車行業將面臨全面洗牌,覆巢之下無完卵。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