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的最後狂歡:紅利消失 行業面臨大洗牌
- 發佈時間:2016-04-02 07:5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張少雷
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近日聯合發佈了《關於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前段時間一直被稱為“網傳”的稅制改革新政,如今被坐實。
新政規定,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將由原來徵收的行郵稅改為由關稅、增值稅、消費稅組合而成的綜合稅負,進口商品的單次交易限額也從1000元調整為2000元,限額內免收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按照法定應納稅額的70%徵收;限額之外則按照一般貿易方式全額徵稅。
隨著傳言成為通知,5000家跨境平臺企業驟然夢醒,跨境電商進出口貿易額突破6.5萬億元的目標也變得縹緲起來,跨境電商的“好日子”真的到頭了嗎?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研究員趙萍告訴記者,跨境電商和傳統渠道相比最大優勢在於渠道的扁平化,而不是稅收。所以此次稅改的調整不會在很大程度上對跨境電商形成影響,相對於國內實體店渠道來説,跨境電商的價格優勢是相當明顯的。
最後的狂歡
3月28日開始,跨境電商平臺在進行一場特殊的“促銷”,他們一邊喊著“新稅政風暴來襲”,一邊吆喝消費者趕緊囤貨。
記者發現,包括 跨境通 、聚美優品、蘇寧易購在內的多家跨境電商平臺都啟動了“清倉”模式,鼓勵消費者在新政實施前囤貨。例如聚美優品就提出了“最後一次大放血”的口號,也有跨境電商提出了“搬空保稅倉”的口號。
按照三部委的通知,新政將於4月8日開始實施,受到衝擊最大的就是保稅進口模式的商家。一家跨境電商平臺負責人向記者透露,保稅進口模式銷量最大的是一些價值較低的母嬰用品以及低價化粧品,所以不少商家之前大量備貨,新政實施後這些商品將首先面臨成本的上漲,所以他們才在新政實施前紛紛“清倉”。
而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在新政實施前購物,還可以享受“免稅”。
“保稅進口模式最大優勢在於免稅。”據上述負責人介紹,由於行郵稅徵收額50元以下免稅的規定,跨境電商企業將大包商品拆為小包裹避稅後抵達消費者手中,一些消費者們也會利用這一規定多次下單,實際上此前跨境電商的很多商品是免稅的。
但新的稅制將徹底結束“免稅時代”,依靠政策紅利謀生的跨境電商已經失去生存的土壤,特別是那些依靠母嬰等單品打天下的跨境電商更走到了十字路口,他們或者轉型拓寬産品供應鏈,或者就這樣慢慢被蠶食。
新政實施已經開始倒計時,跨境電商平臺正在利用這最後的幾天,進行“最後的狂歡”。
重新洗牌
過去幾年,跨境電商之所以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就是因為可以獲得巨大紅利,保稅進口模式迅速聚集了大批的消費者。
保稅進口模式和傳統的進口貿易相比的優勢在於,可以以個人物品清關,無需繳納傳統進口貿易17%的增值稅,在清關過程中檢驗檢疫的環節也相對簡化。而保稅模式和其他跨境電商模式相比優勢也十分明顯,比如海外直郵從消費者下單到收貨平均歷時在30天以上,而保稅模式則可以在一週內收到貨物,幾乎與國內訂單無異。
此外,由於此前保稅進口模式適用於行郵稅,並且稅額低於50元免征,所以跨境電商起初是奶粉、尿不濕以及低價位化粧品的代名詞,這些商品價格遠遠低於國內價格,銷量迅速躥升。據統計,在諸多跨境電子商務經營的産品中,母嬰類産品排名第一。
而這些商品恰恰是稅改後受到衝擊最嚴重的。
根據新政細則,跨境商品進口稅率將有升有降,其中食品、保健品、母嬰、日用品類進口成本將大幅提高,從過去的基本免征到現在要繳納購物總價11.9%的跨境稅。例如從前購買一箱價格為428元的紙尿褲,行郵稅率為10%,應繳納42.8元,但由於沒有達到50元行郵稅起徵點,不需要納稅。稅改後,則需要繳納11.9%的增值稅,最終這款紙尿褲的價格在479元。
主打跨境零售的鮮LIFE,創始人肖欣就直言,大量中小企業會在這輪洗牌轉机型甚至關閉。如果跨境電商平臺想要維持原有毛利率不變的話,一般商品的價格將上調至少15%,部分商品甚至接近50%,其中以母嬰類商品為主。
“三部委聯合下發的跨境電商新稅制給了跨境電商一次正名機會。不過,新稅制也直接砍掉了跨境電商一直享受的政策紅利。”上述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從中長期看,新稅制為跨境電商提供了規範的清關途徑,對跨境電商行業向好,但在短期內,新稅制將加速行業洗牌,一大批企業將被淘汰。
趙萍表示,這次稅改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跨境電商發展的規模已經足夠大了,希望跨境電商和一般貿易能夠適用相同的稅制,使競爭更加公平。同時稅率“打7折”則明確了國家對跨境電商還是鼓勵發展的態度。但新政仍然會讓跨境電商行業重新洗牌,一些在供應鏈管理、品類以及價格上沒有明顯優勢的企業,肯定會被淘汰。
必須走的路
與期盼中的進口商品會降價不同的是,按照新稅率,雖然有部分商品有望降價,但國內需求量更大的母嬰、食品、保健類商品卻需要多繳稅。有關部門這個做法引起了很多消費者的不滿,國家説好的提振消費,鼓勵消費回流呢?
其實,關於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是否應該繼續使用行郵稅的爭論早已存在,甚至有人直指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稅收是灰色監管地帶。但新政的出臺,還是引起了業內的擔憂,會不會將這些消費再度推向代購和海淘?
但在趙萍看來這些擔憂完全沒有必要,新政對於個人代購和海淘可能影響程度更大一些,雖然政策調整主要適用於B2C,並且要能夠提供交易、支付、物流等電子資訊才適用,否則仍然適用行郵稅,但行郵稅也做了調整,一但海關加大稽查力度,也會加大成本,避稅空間有限。
按照規定,4月8日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新政將落地,行郵稅政策也將同步調整:將行郵稅原來有四檔稅率10%、20%、30%和50%,整合為15%、30%和60%三檔稅率。其中,15%稅率對應最惠國稅率為零的商品,60%稅率對應應徵收消費稅的高檔消費品,其他商品執行30%的稅率。
其實,無論是促消費回流也好,促消費升級也罷,都需要一個正常渠道。趙萍表示,行郵稅是一種惠民服務,而跨境電商是一種商業行為,應該按照商業行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