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8日 星期三

科技 > 網際網路 > 聚焦電商 > 正文

字號:  

中國人買洋貨十年之變:從海外代購到跨境電商

  • 發佈時間:2015-12-09 13:09:11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湯婧

  顧客在浙江杭州一跨境電商保稅超市O2O體驗館內選購商品。

  年末購物季將至,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已經從買年貨變成了買洋貨。10年前的2005年,中國人開始嘗試通過海外代購買洋貨,之後幾年,海外代購迅速發展壯大。10年後的今天,隨著國人對商品品質要求的提高、海關監管更加到位,海外代購逐漸向跨境電商過渡。

  海外代購正向跨境電商過渡

  利用出差法國的機會,浙江一名導遊幫親友、買家代購了76件奢侈品。今年9月,該導遊因走私普通貨物罪被判處拘役6個月,並處罰金16萬元。11月,又有導遊因為海外代購202瓶洋酒,被判有期徒刑1年3個月,並處罰金20萬元……

  這些報道引起了不少人的疑惑:為什麼國家一邊鼓勵跨境電商,一邊又嚴管海外代購?

  事實上,“海外代購”與“跨境電商”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海關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二者最大的區別在於是否繳稅,海外代購其實有一種偷漏稅行為。幾年前,海外代購數量較少,海關監管較松,如今監管執法越來越嚴格。而跨境電商依法繳稅,受到國家政策的鼓勵與支援。今年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指出,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目前,跨境電商只繳納行郵稅,相比一般貿易貨物徵收關稅、增值稅、消費稅,稅收成本降低不少。

  除了稅的問題之外,海外代購與跨境電商還有一些區別。海外代購的主體一般是個人,而跨境電商主體是公司。其實,跨境電商除了與海外代購相對應的B2C(企業對消費者)業務外,還有B2B(企業對企業)業務。業內人士指出,海外代購是一種非正常的購物模式,不可能持久,必然會被跨境電商取代。

  自採與平臺模式各有優勢

  當海外代購市場空間被跨境電商擠壓後,很多原來的海外買手被電商平臺“招安”。近日,跨境電商平臺洋碼頭宣佈,海外供應鏈端組織了2萬多買手,在全球35個國家與地區“掃貨”。

  阿裏研究院專家孔翎分析説,這種自採模式,即公司直接組織海外採購,是目前跨境電商的兩種主要經營模式之一。另一種是平臺模式,即提供平臺,讓海外品牌直接入駐,比如天貓國際等。

  一罐美國堅果,在美國售價129元(人民幣,下同),通過一般進口模式進入中國,經過徵收關稅、跨境物流費用、渠道加價之後,在中國進口超市的價格一般在200元左右。而在入駐天貓國際的美國超市costco裏,記者發現,其售價與美國相同,仍是129元。

  業內人士指出,組織海外採購難以控制貨源,因此可能會出現假貨情況,但在價格上有優勢;而平臺模式的商品可以保障品質,但是入駐品牌商要顧及中國國內經銷商的利益,在價格上暫時不會完全放開。

  當然,第一次通過跨境電商進入中國市場的品牌和商品,基本可以實現在中國與發達國家同價銷售。據了解,目前天貓國際的5400個海外品牌,大部分是第一次進入中國市場。

  跨境電商迎來“鑽石十年”

  今年“雙11”,亞馬遜海外購訂單量是去年的兩倍,進口直採銷售額為去年的4倍;“雙11”開場僅1分45秒,天貓國際的成交額就超過了去年“雙11”全天……“如果説過去10年是中國國內電子商務發展‘黃金十年’,相信未來10年將是跨境電商的‘鑽石十年’。”天貓國際副總經理周嵐説。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2萬億元,同比增長42.8%,佔中國進出口總值的17.3%。但有媒體分析稱,跨境電商的迅猛發展,會衝擊國內消費。

  對外經貿大學教授王健表示,中國正在通過建立保稅倉儲的形式,使交易發生在國內,促使消費回流。王健認為,從目前的跨境電商消費結構看,産品主要集中在國內空缺的領域,不會對國內消費造成很大衝擊。

  此外,跨境電商引進國外品牌商,許多增加值是留在中國國內的。孔翎舉例説,外國品牌在中國跨境電商平臺上開店,往往會將一些服務項目委託給中國公司。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