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科技 > 網際網路 > 聚焦電商 > 正文

字號:  

“雙十一”後的快遞一日

  • 發佈時間:2015-11-16 07:09:02  來源:新京報  作者:王佳慧 王丹  責任編輯:王磊

  11月14日早上8時許,位於德勝門外的快遞分揀站,張金生將分揀完成的快遞搬進快遞車,張金生已經在這個崗位上工作了15年。新京報記者 彭子洋 攝

  11月13日,“雙十一”過去兩天,快遞員張金生比以往醒得更早。

  當了15年快遞員的他知道,接下來的一週將是他們一年中最忙碌的時間。

  2000年時,他負責著公司整個海澱區的快遞配送,一天的快件數只有5、6票。15年後,他只需配送一個二層的市場,可最多時的送單量會到200件以上,是最初的數十倍。

  狂歡中的寧靜

  雙十一搶購倒計時開始後的10小時內,家住豐臺的李女士接連收到26條網上店家的短信,推薦貨品從童裝、洗衣液到螺螄粉。皇冠店賣家設置好了發貨、售後等常規問題的自動回復,諮詢的彈窗仍在不斷跳出,鋪滿整個螢幕。

  某服裝旗艦店在11日淩晨,一件銀色羽絨連帽大衣1分鐘內銷量81件,半小時後達702件。

  與此同時,北京一物流工廠裏燈火通明,分揀打包員小蔣拿起掃碼槍、核對訂單、貼膠帶、纏防漏膜、放填充物、列印發票、打包封口,20秒內一瓶洗髮水被包裝完畢。

  在這一天,阿里巴巴設在水立方的LED顯示屏上,交易量從13分鐘內的衝破100億,到24小時後衝高到9倍以上。

  然而這一切的喧鬧,並沒漫延到張金生的家裏。11日淩晨,張家人早早入夢了。

  妻子沒有網購。即使張金生一天為客戶配送200多單的快遞,可對於這種已經不算新奇的購物方式,張家人並不習慣。她還是習慣去家旁邊的平價市場裏,為丈夫和兩個孩子置辦家用。那裏的貨樣多,便宜,購買時看得見、摸得著,時不時能和攤主嘮幾句,這是他們熟悉的生活方式。

  像很多普通快遞員一樣,快遞包裹介入張金生的生活,更多是作為謀生落腳的工作。

  高峰期的降臨

  據國家郵政局12日發佈監測數據顯示,預計“雙11”期間(11月11日-16日),全行業處理的快件量預計將達到7.8億件,同比增長近45%;日最高處理量將達1.6億件,是今年以來日常處理量的3倍。

  11月13日,天剛濛濛亮,張金生就醒了。

  騎著他那灰舊的電動車,經過50分鐘的馳行,從北五環外的肖家河趕到他工作的德勝門外的快遞站點。7點剛過,50位快遞員已經到崗,這比公司規定的時間早了1個小時,他們面對的將是夜班人員分批接收的快件,以及半個小時內將至的兩輛容積達9立方左右的滿載貨物的依維柯貨車。

  8米長的無動力滾筒從門口鋪向屋內,貨車上卸下的大件快遞源源不斷被送至分揀區域,倉儲格子間被來自各地的快件快速填滿。436平方米的站點裏,包裹成堆。

  搬挪、分揀、堆塊、掃描……張金生重復著這些動作,不發一言。包裹分錯了配送區域,就意味著送遞過程中會耽誤時間與多跑路。50多人在大大小小的包裝箱間忙碌著,“快點兒搬,小心包裹!”主管的提示音搭配著包裹紙箱接觸面的摩擦聲,掃描快件時機器發出的滴滴聲縈繞在整個分揀區的上空。

  “小件兒我們就拿厚編織袋裝著。”張金生整了整堆在地上的7個編織袋,每個重量近60斤。

  8時05分,張金生分揀完自己配送區域內的包裹,開始幫著其他快遞員搬運。電瓶車後的箱子裏裝滿包裹,12個包裝箱被搬上了車廂頂部,拿黑色的粗繩固定拴牢。門口待命的40多輛電瓶車,滿載著多於平時一半的快件包裹上了路。

  張金生負責配送的地點是德勝門外的一家專賣市場,大件兒、重包裹極多,他最後等著依維柯貨車運送到指定點。“收一派二”的操作準則時刻提醒著張金生這些上路的快遞員,留給他們的時間並不多。掃描快件後的兩小時內,他們必須將快件送至收件人手中。

  分秒必爭的配送

  從2005年起負責這裡的配送,10年寒來暑往,張金生儼然市場裏不變的存在。“老張來了啊。”趿拉著鞋,從幾米外開水間打熱水的商戶熱絡地跟張金生打著招呼。

  10時未至,市場裏很多商鋪還拉著卷門,張金生和同事開始將貨卸車、按區域分揀包裹。年輕的同事叼了一口韭菜餡兒的包子,就開始仔細地看著收件人資訊。張金生打開智慧手機,照著快遞單上的電話號碼,按著數字鍵撥打。4℃的初冬,他的手指凍得有些僵硬。

  兩層的市場,900多個商鋪,張金生單看收件人名字,就可以七拐八拐地找到對應的店舖,絲毫不用查看門牌號。他步速很快,不到6分鐘,12份大件兒全部送完。然而,多於往常的快件數,讓他再次加快腳步。

  做快遞15年,這樣的緊張,張金生經歷過很多。2003年在海澱區時,他15分鐘內從中科院小區趕到健翔橋。近7公里的路程,自行車騎得比計程車都快。一趟下來,大腿直酸。華盛家園一棟居民樓電梯停電,他扛著40斤重的包裹爬上了25層。

  像很多快遞員一樣,送來的快件還發著寒氣,人已經離開趕往下一個配送地點。

  湮沒了午飯的時光

  15年的工作裏,唯一不變的,是被湮沒了的午飯。早些時候,張金生連著送一天快遞,中間餓了買兩個燒餅,就口水。2003年時經歷了一場闌尾炎的折磨,張金生注意了一些。他總習慣去街邊的小飯館,吃一碗番茄刀削麵。但時間總是不固定,有時,就到了下午3時。

  13日下午近2時,和同事交替著,張金生吃了幾口豬肉大蔥餡兒的餃子。天氣很冷時,山東老家習慣吃點兒餃子。隨便幾口,將支撐著張金生下午市場配送點和公司站點來回6趟的配送。

  和路打交道,是快遞員們最熟悉的事情。大大小小的地方角落,每一個門牌號,都被記得清清楚楚。但日子久了,在熟悉的路上,也難免會有事故。

  “右邊路口一個轎車倒車,直橫著就把我撞了”,張金生回憶著。配送的三輪電動車剎車盤小,運載的貨物又重,路上遇到冒出來不遵守交規的車輛,快遞車總是被撞。小徒弟送快遞剮蹭了寶馬車,嚇得六神無主,有了經驗的張金生先去判斷責任事故。雪天路滑,快遞車側翻,張金生起來拍拍褲子,繼續送快遞。

  經歷多了,人也就沉了下來。遇到客戶發脾氣挑剔的,他受著數落,什麼也不説。

  雙十一的快遞狂熱預計將在20日落幕,這意味著忙碌還要持續多日。

  本應下午5點下班,但車廂裏還有很多未送出的快件。

  這樣的忙碌,對張金生而言,反而是一種踏實。加班、單子跑得越多,兩個孩子在北京的借讀費就越好解決。晚上9時,結束當天最後一次卸貨。夜班的同事摩拳擦掌準備接手。

  晚10時,寒夜中,張金生回到位於北五環外肖家河村的家中。這個13平米的小房裏,有妻子和12歲的女兒、9歲的兒子在等著他。桌上是妻子做好的飯菜在冒著熱氣。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