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科技 > 網際網路 > 聚焦電商 > 正文

字號:  

生鮮電商售後服務“差評”偏多 專家呼籲立法規範

  • 發佈時間:2015-07-21 08:18:56  來源:新京報  作者:王叔坤 王遠征  責任編輯:湯婧

  上周,知名作家六六的一篇《我要的只是公平》的長微網志引發全民關注。

  微網志稱,其在京東商城天天果園買到一箱腐爛的山竹,與客服反覆溝通後,最終得到回復“不予退貨”。隨後,她將整個扯皮過程發佈到實名認證的微網志上,5分鐘後即接到了致歉電話。為此六六撰文感慨作為一個普通消費者本應享有的權利被侵犯,卻因自己是名人“大V”才得到重視,“做一介草民好難”。

  當日,不少網友也紛紛吐槽稱曾遭遇類似經歷,卻因不是“大V”而投訴無果。圍繞食品電商的售後服務以及網購食品的風險與保障話題,引爆了公眾熱議。

  那麼,發現網上買的食品腐爛變質或出現其他品質問題怎麼辦,售後響應是否及時,客服態度如何?新京報記者選擇了順豐優選、京東、天貓商城、美團團購、中糧我買網、1號店、天貓超市瞄鮮生、天天果園、淘寶等多家電商及團購平臺進行探訪,發現售後服務普遍被“差評”,而售後政策各家規定也不一。

  專家指出,目前我國《電子商務法》尚未出臺,網購食品,特別是生鮮食品的售後服務尚缺乏針對性的法律。網購食品的售後服務仍然主要靠網購平臺和商家的自覺。由於電商平臺如何認定食品腐爛變質,缺乏具體的規則及法律依據,監管難度大。

  調查 生鮮電商售後“差評”偏多

  新京報記者查看各家電商生鮮産品的評論欄發現,不少消費者對售後服務表示不滿。京東自營水果評論數最多的一款蘋果的交易頁面,全部4119條評論中有197條為差評,其中5條表示已退貨退款成功,9條反映售後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而天天果園某款“熱賣”葡萄柚,雖好評率高達98%,但在全部80條差評中仍有9條反映售後問題。“本來不想差評的,但是客服答應的退款始終沒有到賬,這不是錢的問題,是誠信!之後又多次打過客服電話,始終無法接通!”消費者“現世寶”在差評中表達了對售後的強烈不滿。

  記者統計1號店(第三方)、順豐優選、天天果園、京東(自營)、京東(第三方)、1號店(自營)等電商平台中評論數最多的水果商品消費記錄發現,截至7月20日20時,最新發佈的各50個“差評”中反映售後問題的“差評”分別有10條、6條、5條、2條、2條和2條。

  評論功能可以幫助消費者參考差評描述的問題規避購物風險。但記者發現,天貓平臺的商品評論並未按“好、中、差”評進行劃分,而是分為“追評”“圖片”兩欄,並對評論內容進行標簽化處理。一些有參考價值的消費“差評”被淹沒在海量的評論中,如喵鮮生上綜合排名第一的一款奇異果,總計26209條評論中首頁就有4條反映售後問題,但由於沒有劃分出差評欄,如需了解該商品的差評資訊,消費者需要逐頁翻閱搜尋。

  探訪 售後政策差異大

  新京報記者上周選擇順豐優選、京東、天貓商城、中糧我買網、1號店、天貓超市瞄鮮生、天天果園及淘寶等多家電商及團購平臺,對其客服響應時間和態度、退貨政策、退貨流程、退款承諾等進行體驗。(具體見表格)

  新京報記者發現,對於發現品質問題的生鮮食品,不同的電商平臺的售後政策存在很大差異。

  以最關鍵的退換貨政策為例,新京報記者研究的5家主要食品電商,其中5家都不接受7天無理由退貨;而順豐優選規定“生鮮類食品一經簽收不予以辦理退換貨”;而1號店規定的則是生鮮食品24小時內可退換貨。

  在退換貨響應時間上,差別也比較大,比如京東要求48小時回復,中糧我買網則規定一週內處理。

  對策 “保障網購不能只靠商家自覺”

  生鮮電商解決了食材的地域性問題,打破了原産地銷售的模式,但也對電商平臺、物流渠道、售後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電子商務觀察者、萬擎諮詢CEO魯振旺認為,生鮮食品是網購食品中的“高危産品”,更容易出現腐敗變質,但通常這並非商家“故意”或“明知”的行為,大多是在快遞物流運輸中出現的問題,現有法律尚難對其進行責任認定。“食品一旦腐爛,最終只能丟棄。所以關鍵是看售後服務如何處理,如何對消費者收到腐爛變質的食品進行取證,以及如何退款及賠償。”

  專家指出,目前我國《電子商務法》尚未出臺,網購食品,特別是生鮮食品的售後服務尚缺乏針對性的法律。網購食品的售後服務仍然主要靠網購平臺和商家的自覺。由於電商平臺如何認定食品腐爛變質,缺乏具體的規則及法律依據,監管難度大。

  按照最新的《食品安全法》,消費者通過網路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購買食品,可向入網食品經營者或食品生産者要求賠償。第三方平臺不能提供入網食品經營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繫方式的,由平臺賠償。但對於消費者購買“出倉時並未變質、經過物流抵達消費者手中時腐敗變質”的生鮮食品如何證明食品變質,如何賠償,商家及第三方應承擔怎樣的責任,由誰監管,並未給出明確規定。

  魯振旺認為,由於尚無針對性法律條款,目前對網購生鮮食品的消費者僅有兩方面“保障”:一方面是第三方平臺制定規則,對用戶商家監管,要求進行相關售後服務與賠償;另一方面是靠商家自覺,自覺為消費者提供售後服務及賠償。“長遠看,沒有責任認定和處罰規則,監管難以真正執行,消費者的權益就難得到真正的保障”。

  因此,生鮮電商需要更加細化的規則,比如售後食品發生品質問題如何認定,確認品質問題後如何賠償等,均需有細化的監管,第三方平臺或商家得承擔相應責任。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