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Facebook在資訊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幾個舉措可以看到,開放化、標準化是未來資訊網路的大勢所趨,同時新的壟斷力量也在不斷産生。
基礎網路架構的去中心化和雲化趨勢使得電信運營商、IT企業和網際網路企業之間的業務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重疊,甚至於電信運營商的思維方式和文化都在不斷改變之中。德國電信聚合、傳輸、IP和固定接入業務副總裁Axel Clauberg在談到企業文化時做了如下表述:“大多數我所知道的電信運營商都在瀑布式模型中成長起來……但是任何試圖通過瀑布式模型提供(未來)解決方案的公司都不會太成功……”
解讀這一席話可以看到:瀑布式模型在早期業務需求簡單、變化較少、可選路徑相對單一的情況下,可以體現出效率方面的優勢,但在需求不明或是隨時會由於技術和業務的變化出現新的可能時,就顯得笨拙而缺乏靈活性——而這正是當下網際網路産業大發展資訊企業所面臨的問題,所以選擇合理的資訊網路基礎架構建設思路成為重要課題。
更開放的資訊網路基礎架構正在形成
通常認為,電信運營商和網際網路企業關於資訊網路的構建和發展路線是大相徑庭的。這其中重要的原因是電信運營商在基礎設施建設中更強調集中、控制、服務品質保障,而網際網路企業更強調開放、分佈式和盡可能高的服務品質。不過,近年來電信運營商也表現出越來越多的開放性。不知不覺之間,電信運營商和網際網路企業對資訊行業的發展方向和實踐思路開始有了一些相似之處。觀察Facebook這個新時代的“資訊運營商”在資訊基礎設施領域的發展步驟,似乎能為上述共識的産生找到合理的軌跡。
Facebook的高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基礎設施能力需求(包括處理能力、存儲能力和網路能力)。同時,志向高遠的Facebook把通過創新發展基礎設施能力作為了一個重要的拓展方向。在這個領域內Facebook具有幾方面優勢:游離于傳統電信供應鏈體系的超然地位、強大影響力和變革網路架構的雄心,這在短時間內為其帶來了具有影響力的合作夥伴和項目聲譽。從Facebook在資訊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幾個舉動(成立Internet.org、推動Open Compute Project、啟動Telecom Infra Project)可以看到其對未來網路的變革有著全新的理解和期待——這對運營商也會帶來很多啟發。
Internet.org:理想主義還是有所企圖?
2013年,Facebook牽頭成立了意在推動全球網路互聯發展的組織Internet.org。除Facebook之外,參與Internet.org的還有愛立信、聯發科、諾基亞、Opera、高通和三星等科技企業。這些創建者們表示將與非政府機構、移動運營商和科技企業緊密合作,加強技術研發力度,降低普通用戶的上網成本,同時讓數據傳輸變得更加高效。
Mark Zuckerberg在組織建立時談道,“將發展中國家納入知識經濟中目前還存在許多障礙,Internet.org將會通過與全球科技企業的合作克服這些問題,其中就包括讓更多的人接入網際網路之中”。
值得關注的是,並非所有人都認同Internet.org的理念。2015年印度部分科技與網際網路公司退出了Internet.org,他們擔心“網路中立”原則會遭到破壞,因為服務只提供有限的網際網路接入,而且這些可接入的網站都是Facebook設計的,當然,其中位於核心地位的是Facebook自身的服務。Facebook一再聲明項目的非商業性,最終還在印度監管部門重申了“網路中立”的立場:未來只要是有限接入的免費服務都是違法的,每個人平等接入網際網路的權利都應該得到保護。
無論如何,Facebook及其所倡導的Internet.org對基礎設施能力的需求日益增長,這也是OCP(Open Computer Project)項目産生的動因之一。
OCP和TIP:給設備製造商警告,給網際網路企業啟示
2016年1月,Facebook宣佈將在愛爾蘭的克洛尼建立一個名為EU2的數據中心。這個數據中心引起了業界廣泛關注,因為它體現了Facebook重要的建設理念。其一,這個數據中心的運轉將全部依賴於可再生風能;其二,EU2是Facebook乃至全世界第一個100%使用Open Compute Project(開放計算項目,OCP)裝備的數據中心。
Open Compute Project是Facebook在2011年發起的項目,旨在把“開源”概念引入數據中心硬體,為大數據中心建立更快、更便宜、用料更少的硬體。這個項目的開放性體現在免費提供設計和標準。任何企業都可以使用項目的標準,並根據自身實際需要對其進行調整。這就意味著,設備供應商通過産品設計實現的利潤壟斷被打破,客戶能夠通過介入這個高利潤環節大大降低數據中心硬體的投資。
這樣一個網際網路企業發起的基礎網路建設項目,得到主流運營商的大力推崇,重要原因在於這個項目能夠幫助運營商實現獨立、“不再為設備商所綁定”、更靈活快速地拓展業務等目標。
OCP項目出現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規模”。即使不考慮伺服器的購置成本,數據中心僅伺服器的耗電量也是非常可觀的:假設每台伺服器平均功耗300W,10萬台伺服器一年的耗電量就超過2.5億度;如果能把平均功耗降低100W,則每年可省電近9000萬度。所以説規模的爆炸性也導致了對數據中心效率的關注。
規模和應用需求,決定了類似Facebook的網際網路企業既是數據中心的消費者,又是數據中心的生産者,能夠將整個數據中心作為一台電腦來考慮,即Datacenter as a Computer。這使得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建設者對伺服器的理解有了新的視角。
因為自身需求的規模讓網際網路企業的數據中心能力能夠自産自銷,再加上開展網際網路業務本身積累的廣泛而深入的IT能力,網際網路企業開始嘗試自己制定標準。這些企業將數據中心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自己用各種符合開放標準的組件,建立起一個軟硬體整合優化設計的系統。這樣一來,從標準到開源的軟硬體技術都在網際網路企業的掌控之中,效率最優的同時實現了對設備製造商的“解綁”。
Facebook的OCP項目帶來了數據中心——資訊基礎設施中計算和存儲環節的重要革新,併為IT企業打破壟斷開拓了一條新的路途。計算和存儲的環節解決了,那麼資訊基礎設施中的另一重要環節網路是否也可以採用類似的思路加以解決?
2016年2月,Facebook宣佈發起TIP項目,該項目首批合作夥伴長長的名單中,包含了像德國電信、EE這樣的主流運營商。
在幾個月後的BCE大會上,Facebook網路架構技術總監Hans-Juergen Schmidtke表示,TIP計劃期望能夠通過硬體和軟體開源帶給電信網路新的發展機會。他在大會上宣佈了一系列新的TIP成員。TIP得到了行業界的進一步認可。
德國電信的Axel Clauberg甚至做出這樣的表述:“電信運營商必須停止其在與設備商的交易中僅作為‘接收者’而存在,應該通過參與Facebook的TIP計劃在生態系統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Facebook提出的TIP較傳統運營商網路更具革命性,在“標準化”、“通用性”兩個關鍵詞之上,又增加了非常重要的“開源”和“開放硬體技術”。與此同時,借助其對網際網路業務和用戶的深刻認識和豐富經驗,Facebook擁有豐富的用戶體驗提升經驗,期望借此改變整個電信運營商環境中的創新文化。而OCP項目實踐證明,這樣的開放能夠帶來效益:在2014年1月的第五屆OCP峰會上,Mark Zuckerberg和Facebook工程副總裁Jay Parikh就曾經宣佈,OCP項目啟動3年來,開源硬體方案幫助Facebook節約了12億美元。
在OCP項目上,Facebook通過開源的方式獲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TIP項目狀況如何仍值得關注。
帶來更高的監管需求
OCP和TIP項目的出現及發展為基礎網路設施建設提供了一種新思路,但同時也使得“網路中立”的討論變得更加複雜。因為在之前的討論中,運營商是作為網路設施的提供者、網際網路企業是作為使用者的角色出現的,現在這些角色都在OCP項目和TIP項目中發生了微妙變化。
網際網路企業從純粹的消費者變為生産者,而且可能有機會從不同等級的業務中獲利。網際網路企業是否會對自己當初的觀點體驗到別樣的感受?“網路中立”的定義和政策,又會因為這種狀況産生怎樣的變化?對處於OCP項目和TIP項目計劃中的人們來説,這是一個需要回答的問題。無論如何,一個更加開放,同時又蘊含著壟斷力量的新網路正在到來。
(責任編輯:張潔欣)
免責聲明:中國網科技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