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車軟體補貼戰再起:目的轉為留住老用戶
- 發佈時間:2016-05-18 16:01:36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張潔欣
“我平常打Uber回家都是十幾元,今天怎麼才8元錢?”上週三下午,北京白領馬娟打車回家少花了幾元錢,已經很久沒有享受過補貼的她,像突然發現了 新大陸 。
就在同一天,媒體人王一也目睹了同一位司機在不同的專車平臺搶單的熱鬧景象,“都是補貼鬧的”,她在朋友圈寫下了自己的見聞和感想。
記者注意到,近日,滴滴、優步、易到、神州專車間又開始上演補貼大戰。滴滴也開始大範圍派送7折快車券,並推出“全城拼車5元起,指定地鐵線拼車3.5元起”的優惠活動;優步發出的優惠券折扣甚至為2.9折;易到專車和神州專車則推出了“充100送100”的優惠活動。
自2015年初滴滴快的合併後,打車軟體的補貼大戰就歸於沉寂。但隨著優步在國內異軍突起,易到和神州專車逐步壯大,打車軟體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補貼戰。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此時的補貼戰已經不同於曾經,簡單粗暴的大額返現補貼不會再有,取而代之的是動態小額補貼,其目的已經從最初的增加新用戶,變成留住老用戶。
資金實力雄厚
補貼戰要燒錢,對於滴滴、優步、易到、神州這4家公司來講,它們或被資本市場青睞、融資能力強,或背後有大佬支撐,資金根本不是問題。
4月8日,滴滴出行戰略副總裁朱景士透露,滴滴出行新一輪融資金額為15億美元以上。話音剛落沒多久,5月13日,滴滴出行就宣佈了最新一輪融資進展:其中蘋果10億美元參與本輪投資。這是滴滴迄今為止獲得的單筆最大投資,也是蘋果首次投資中國網際網路公司。據悉,這輪融資還在進行,並獲得超額認購。
而優步去年10月獲百度和海航集團投資,在今年1月份新一輪的融資完成後,優步中國的估值超過80億美元。
4月上旬,神州優車(神州專車的運營主體)宣佈完成新一輪36.8億元的認購,其中雲鋒投資、雲嶺投資分別投資14億元。同時,神州優車還遞交新三板申請掛牌文件,欲成“專車第一股”。
而易到于去年10月由樂視控股,其創始人周航于3月1日表示,易到將拆掉VIE結構,正式回歸國內資本市場,啟動國內上市計劃。
目的為留住老客戶
相比起2014年初滴滴快的曠日持久的補貼戰,目前4家打車軟體的補貼幅度並不大,並且不再是簡單粗暴的直接返現、減單模式,而是通過優惠券、紅包、充值贈送等多種形式來進行。
實際上,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各類打車軟體就紛紛實行動態補貼政策。易觀智庫網際網路出行研究中心研究總監張旭認為,目前各類打車軟體紛紛實行動態補貼政策,是利用大數據演算法實現供需平衡。
“現在中國的網際網路出行市場幾乎被這4家公司瓜分,雖然格局相對穩定,但彼此間的較量卻一點都不敢放鬆。”網際網路行業觀察家洪仕斌説,“最初靠補貼培養出的用戶雖已習慣使用打車軟體,但忠誠度並不高,若一家打車軟體給的補貼較高,而另一家打車軟體的補貼比較低或者沒有,那麼用戶很容易做出選擇,現在不管是乘客還是司機,手機裏一般都不會只裝一款打車軟體,肯定是幾款對比著用,所以目前打車軟體的補貼戰不再是為了增加新用戶,而是留住老用戶。
轉型花樣百齣
一直以來,市場對於打車軟體的補貼戰都有一個疑惑:補貼戰是要一直這麼打下去嗎?然後呢?
其實,在緊跟對手打補貼戰的同時,滴滴優步等在其他方面也一直著手佈局,如今對這個問題似乎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
作為國內最大的出行平臺,滴滴這兩年除了開拓順豐車、快車、巴士等業務外,還進軍汽車、科技市場,甚至開始正式進軍海外。
而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滴滴與蘋果達成戰略協議,有利於滴滴海外業務的擴展。去年底,滴滴與美國Lyft、東南亞Grab和印度Ola聯合宣佈將展開跨境合作,産品將覆蓋全球超過50%的人口,邁出出海第一步;今年4月中旬,滴滴與Lyft産品完成一期打通,滴滴海外正式上線。
蘋果的全球化佈局有目共睹,滴滴和蘋果合作後,問鼎全球的競爭優勢將進一步加強。
也有説法認為,未來蘋果若進軍汽車領域,滴滴蘋果將形成更加互利互惠的合作關係。
優步也于去年和 廣汽集團 進行了戰略合作,試水二手車交易;今年3月份又和合肥萬科進行了戰略合作。
神州優車在近日正式遞交新三板掛牌申請時,發佈了公司願景:迎接行業革命,把握變革機會,重塑人車生態圈;CEO陸正耀稱神州優車將不止是神州專車,還將開展電商等業務,不僅如此,汽車金融、汽車保險、汽車維修保養等也都是未來可能會涉足或者投資的領域。
而自從樂視控股易到後,易到就迅速進入了樂視的生態系統,今年4月份,易到聯合樂視,在“新用戶充值返現120%和老用戶返現100%”的活動基礎上,增加了免費贈送樂視硬體的充值活動。
海外業務、生態專車、汽車電商……打車軟體一邊和同伴競爭,一邊想方設法拓展産業生態,做出特色,希望能在其他方面突圍。
洪仕斌認為,打車軟體拓展其他業務,致力轉型,其最終目的依然是為了盈利。
“這是商業的實質,也是目前打車軟體所探索和追求的。”洪仕斌認為,短時期內,打車軟體的補貼戰依然會繼續,但這種情況不會持續太久,經過廝殺,出行領域的格局已相對穩定,各打車軟體也開始有獨特的服務和生態特色,未來,其吸引用戶的首要因素將不再是價格或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