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17日 星期六

科技 > 網際網路 > 正文

字號:  

微信雞湯文灰色利益鏈:傳銷式誘導用戶轉發獲利

  • 發佈時間:2016-05-18 15:59:4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管依萌  責任編輯:張潔欣

  當微信日益侵入人們生活的同時,各式各樣的朋友圈轉發文章也活躍在日常中。

  每天打開微信,總會發現朋友圈被各種雞湯文、養生帖刷屏,標題往往是這樣的:《生活的坑往往是自己挖的》《給對將來感到不安的你》,抑或是以專家學者口吻告誡你:《人生不得不提的30個忠告》《這五種食物千萬不能吃》……

  同時,諸如“不轉不是中國人”“必轉”等標題也讓人不勝其煩。這些氾濫網路的文章大多由發佈者拼湊而成,內容良莠不齊,真假難辨。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這些被轉發的文章背後,暗藏著虛假廣告的“轉發”産業鏈。雞湯文除了製造垃圾資訊,內置的廣告還會給網友帶來誤導,甚至就是一場騙局。

  “心靈雞湯”變成了“毒雞湯”

  網路上的“雞湯”一詞,源自於美國人傑克·坎菲爾德和馬克·維克多·漢森創作的勵志作品集《心靈雞湯》,喻指“充滿知識與感情的話語”。然而,過去散發過無數正能量的“雞湯”,如今卻在社交網路亂象中變了味兒。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些雞湯文在誘發網友轉發的背後,還暗藏著一條收益不菲的産業鏈條。

  宋瑜的父親于去年6月申請了微信號,此後每天都會給她和朋友圈轉發大量的養生和心靈雞湯文章,最多的時候一天二三十條:

  《人生要交的四位朋友》《枸杞搭一物抗衰老,勝過吃唐僧肉》等此類題目被刷屏。

  但宋瑜想不到的是,父親的熱心轉發可能是在替別人“掙錢”,更有可能會害人。

  《這樣減肥,10人有9人成功》文章下方連結為“血鑽野燕麥”,廣告宣稱“進口阿拉伯,服用20到40天,能持續生長4至7釐米”,並可免費領取。

  而一旦在廣告頁填寫了電話、住址之後提交後,次日客服就會打來電話,稱産品從武漢郵寄過來需要郵費及材料費共計200元。

  某媒體記者在收到了“血鑽野燕麥”後,發現包裝盒上寫有代收200元。快遞人員卻表示,商品寄過來的郵費已經付清,為18元。

  類似“血鑽野燕麥”的騙局還在繼續,他們很多都隱藏在雞湯文當中不易被發現。

  一般情況下,雞湯文頭部和尾部有很多廣告,大部分跟文章內容相關,比如講健身的文章,頭尾部的廣告就會是豐胸、減肥等等。在文章尾部都帶有産品推廣連結,只要點擊這些推廣連結就會看到相應産品的功能介紹和購買連結。

  在購物平臺上幾十元包郵的減肥茶、保健品等,同品牌、同規格在朋友圈裏可以賣數百上千元,利潤在十倍以上。

  據了解,如今“橫行”社交網路空間的雞湯文大多分為兩類,一類是“哲理型”文章;另一類是“科普型”文章。

  它們大多擁有同樣的特點,即隨意複製未經核實的內容,且為了吸引眼球,往往還摻雜著各種獵奇、色情等內容,讓網友反感的同時也造成網路空間的嚴重污染。

  可以説,對於一些素養不高、資訊辨識能力不強的消費者而言,朋友圈裏的“心靈雞湯”一不小心就變成了“毒雞湯”。

  違規廣告的“必爭之地”

  相對於報刊、電視及網站,以自媒體為主的社交網路渠道,缺乏專業廣告審核機制,因此也就成為許多違規廣告的“必爭之地”。

  在朋友圈看到的雞湯文,絕大部分是通過類似廣告聯盟的任務平臺來分發的。用戶只需要關注某一公眾號並註冊,即可轉發文章或者視頻,根據瀏覽量、廣告點擊量來獲得收益,甚至可以參與廣告分成。

  “轉發分享文章就能賺錢,1分鐘賺1元,躺著月入萬元。”這樣的廣告語在網友的微信群以及朋友圈裏屢見不鮮。據媒體調查發現,這些廣告多由雞湯文第三方平臺所發,為了誘導用戶轉發文章,轉發者可以獲得一次0.01到0.06元的收益。用戶還可以招收下線,從而分享下線轉發文章所得收益,構成了一種類似于傳銷的“病毒式”傳播網路。而在這個過程中,一篇轉發10萬次以上的文章,內容分發平臺約可獲得3萬元的灰色收入。

  記者通過某購物平臺搜索“朋友圈轉發文章”,可以搜到很多商品,價格從1元至9800元不等。

  曾經做過半年轉發文章業務的網友“溫水杯”透露,平臺和轉發者的收益都來自廣告主,轉發者拿到的只是一小部分。

  據他介紹,2013年左右,各類的轉發平臺開始在微信中出現,去年達到競爭高峰。“微轉淘金主要接一些不能在正規平臺投放的保健品廣告。”微轉淘金轉發平臺負責人王業武介紹,該平臺廣告主要按三種方式付費,一種是按文章點擊量,通過文章將廣告轉入到産品頁面,0.5元每次;二是按閱讀量,把産品寫在文章裏面,加入産品和個人QQ微信號,一次閱讀0.35元;還有一種是留電,廣告上會讓消費者留電話,平臺再以每個電話60元賣給商家。

  在微轉淘金平臺,王業武把保健豐胸美容産品歸類到高風險廣告,每點擊一次,廣告主需付0.5元。廣告主商通過預付費“充值”方式交費。比如某保健品廣告1個月的預算是5萬元,廣告主就先充值5萬元,然後按文章點擊量消耗,等消耗完了再進行充值。

  利用程式違法難監管

  網路安全專家指出,雞湯文已經開始逐漸取代電視購物,成為劣質保健品、假冒偽劣藥物、減肥健身類産品的行銷渠道。由於缺乏監管,虛假誇大廣告效果,其産品品質甚至會更差。

  王業武也坦言:“想賺錢,就要打擦邊球。”一些類似微轉金的平臺還涉及到傳銷,轉發文章按照倒金字塔結構逐一分成,越往上層的用戶拿到的分成也就越多。他稱,微轉淘金平臺主除了減肥,保健品廣告,還有風水類的貔貅及高倣手錶廣告,這些出現在電視購物上的廣告,如今都轉戰到了微信朋友圈。

  “只要給錢,啥廣告都可以投”,加上轉發即可賺錢,則誘導網友在朋友圈大量轉發虛假廣告,往往使其呈放大效應。至於産品品質,一位平臺負責人表示:“不會檢驗你産品的真假,因為雞湯文廣告本身就有打擦邊球似的嫌疑。只要産品不害人害命,別的都沒事。”

  “朋友圈的干擾越來越多,只能説明這裡面有問題。”一位網路安全人士表示,三四線城市及剛使用微信的中老年人喜歡轉發一些駭人聽聞的事件及養生雞湯等文章,不法分子正是利用這一點,在文章當中植入虛假廣告,以此牟利。

  微信也並非對此放任自流。2016年3月10日,微信公告稱,將對“轉發賺錢、刷分刷榜類”的誘導行為進行處罰,處罰形式包括刪文、限制賬號部分能力或封禁賬號等。

  對此,微信團隊回復稱:“很多轉發平臺所進入的均是外部連結,微信有相應的管理規範,主要的措施還是依據用戶舉報。”

  整頓措施雖然起到一定作用,但並未摧毀“雞湯文”背後的利益鏈條。專家認為,究其原因,主要是騰訊官方對“雞湯文”的整頓以接受舉報和提示風險為主,監管往往滯後且無力。

  專家卻認為對於轉發平臺的監管一片空白,“程式本身不違法,但利用程式幹違法的事兒,卻很難監管”。

  然而,雞湯文及“虛假廣告”領域並非“監管真空”。去年9月1日,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新廣告法正式實施。國家工商總局廣告監督管理司司長張國華明確指出,在微信上以盈利為目的違法廣告發佈者,將根據新廣告法查處。同時,張國華也坦言,對於朋友圈和個人公眾號上發佈的廣告,還無法通過工商系統抓取等功能主動監管,但可根據舉報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查。

  儘管雞湯文易被無良商家利用,但專家認為禁止雞湯文沒有必要,打壓新媒體更不可取。最重要的是創新社會治理思維,把新媒體特別是新媒體廣告納入法治的籠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