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科技 > 網際網路 > 正文

字號:  

小米為發燒而生理念遇挫 出貨量跌出前五創新乏力

  • 發佈時間:2016-05-11 07:3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書海

  小米出貨量跌出前五凸顯創新乏力

  法治週末記者 蔣起東

  近日,市場調研機構IDC發佈了2016年一季度手機市場數據報告,三星、蘋果、華為依然穩守全球手機出貨量前三名,但五強榜單中卻已沒有了小米和聯想的身影,同為 步步高 係的OPPO和vivo則雙雙殺入前五,擠掉了原先小米與聯想的位置。

  曾經以網際網路行銷和性價比而大殺四方的小米,一直都是前五名中的常客,如今卻為何突然掉隊了?

  滑出前五

  據IDC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智慧手機增長已出現放緩,2016年第一季度全球智慧手機總出貨量為3.349億部,同比去年同期的3.343億部僅增長了0.2%,創下智慧手機出貨量歷年來最小同比增幅。

  三星在華市場份額早已跌出前五,不過在全球市場地位中,三星仍然佔據領頭羊的位置。據IDC統計,一季度三星智慧手機出貨量達到8190萬部,市場份額為24.5%,依然是全球最大的手機廠商。蘋果一季度出貨量為5120萬部,佔據全球市場份額的15.3%。蘋果一季度銷售額下滑嚴重,同比去年同期下滑16%。

  而根據IDC的統計數據,小米2016年一季度並沒有進入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前五名。以往小米與華為的競爭是智慧手機領域的重要看點。不過,華為首季出貨量達到2750萬部,市場份額佔有8.2%,是一季度出貨量最高的中國手機廠商。

  小米的位置甚至被OPPO和vivo擠了下去。據統計,首季OPPO和vivo出貨量分別為1850萬部和1430萬部,各自拿下5.5%和4.3%的市場份額,共同躋身全球出貨量前五名。

  對於出貨量跌出前五的問題,小米相關負責人在回應法治週末記者時表示,目前來看,有多家第三方調研機構會定時發佈手機出貨量報告,現在只有IDC發佈了相關調研報告,希望大家能夠在更多的調研機構報告發佈之後,再對小米一季度出貨量作出相關判斷。

  然而,近期小米手機業務增速放緩已成為事實。市場調研公司Canalys的數據顯示,2015年第三季度,小米在中國智慧手機市場出貨量同比下滑8%,這也是小米首次下滑。

  小米董事長雷軍曾在2014年預測,小米2015年智慧手機銷量將達到1億部,但2015年3月後又將目標下調至8000萬到1億部。當小米還在為8000萬部努力時,反觀華為,已宣佈出貨量突破1億部。而最終,小米也未達到8000萬部的出貨量目標。

  渠道落敗

  其實除IDC之外,近期也有一些其他調研機構給出數據分析。市場統計機構TrendForce報告顯示,華為一季度出貨量環比下降了20%,但仍然達到2700萬台,位居中國第一、世界第三。2700萬台與IDC給出的華為2750萬部的數據相差無幾。

  TrendForce給出小米出貨量1600萬台的數據,另一家調研機構IHS則表示小米銷售數據為1480萬台。但無論如何,小米的出貨量都遠遠落後於華為。

  小米還能與華為相抗衡嗎?至少IDC的數據已顯示,小米甚至被OPPO與vivo挑落馬下。近年來,憑藉線下渠道的優勢,OPPO與vivo出貨量增長迅猛,以至於今年一季度OPPO和vivo出現在了多家市場調研機構前五的榜單中。

  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在接受法治週末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手機市場渠道每隔大概三四年都會發生一些大的變革,前些年運營商主導時,‘中華酷聯’表現較好,現在Vivo和OPPO崛起,説明線下的渠道産生了變化。”

  如今,OPPO、vivo的專賣店在三四線城市比比皆是,而在一二線城市的家電賣場內,也隨處可見他們的銷售員在用話術不斷招攬消費者。但小米一向以線上渠道銷售見長,在傳統的線下渠道佈局是極少的。IT行業分析師梁振鵬對記者表示,對於終端專賣店渠道,各手機品牌之間的水準千差萬別,OPPO和vivo都是把專賣店渠道做到極致的手機品牌。

  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飚告訴法治週末記者,中國智慧手機每年銷量在5億部,然而線上渠道的銷售只能佔到18%左右,已然見到天花板,剩下的80%以上的空間都在傳統的線下渠道。

  已見天花板的線上銷售對小米來説並不是一個好現象,更為嚴重的是這一渠道的銷售在不斷收窄。根據賽諾的數據,從2015年3月開始,線上渠道手機的銷量以平均每月5%的速度遞減,線下手機市場的銷量平均每月上升6%至8%。

  擁有線下渠道優勢的OPPO和vivo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而線上玩法卻早已經不是小米所獨有,小米線上上還面臨著魅族、努比亞、360、華為、樂視等眾多熟諳網際網路行銷的手機廠商的圍攻。

  小米正在強化線下的銷售渠道。據報道,小米計劃在2016年通過蘇寧、國美、迪信通等零售渠道在國內賣出5800萬部智慧手機,同時小米之家零售店將從20家增至50家。不過線下渠道的建設並非一日之功,小米未來要走的路或許還很長。

  競爭力不足

  競爭對手線上的擠壓、線下的強大渠道優勢誠然給小米帶來不小的壓力,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小米最根本的問題還是在於産品綜合競爭力的不足。

  孫燕飚指出,今年中國智慧手機市場完全進入了一個換機的時代,主力換機人群更傾向於更換中高端的手機産品,小米線上下主要依靠其低端紅米機型走量,小米衝刺中高端超過2000元的機型非常吃力。孫燕飚告訴記者,一季度他統計了12款最暢銷的手機,平均售價達到了2458元,但其中並沒有小米。

  IDC高級研究經理梅利莎·周也認為:“與增長趨勢最相符的公司是那些能夠提供滿足日益成熟的消費者的産品的公司。”她看好華為、OPPO與vivo在今年的表現,“聯想在2013年得益於低於150美元的平均銷售價格,小米在2014年和2015年繼承了這一策略。現在華為、OPPO和vivo主打不到250美元的産品,將在2016年有強勁的表現。”

  小米手機的品牌理念是“為發燒而生”。在小米成立之初,小米確實是在面向發燒友,對系統不斷優化,對硬體極致追求。“不過現在小米的‘為發燒而生’已越來越成為一句空的口號,現在很少再為發燒友作出一些新的東西。”孫燕飚認為。

  小米手機一直以“性價比”著稱,但在國內手機品牌同質化的競爭下,“性價比”不再是小米所獨有。反觀小米的競爭對手,OPPO提出的“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深入人心,終於在其新機R9的銷量上爆發出來;華為新推出的P9以徠卡雙攝像頭作為創新點,也收穫了良好的效果。

  有分析人士認為,小米手機在新技術的跟進上越來越追不上潮流,從小米3開始,小米多次在旗艦機型的標配上掉隊,掉隊4G全網通、2K解析度螢幕、指紋識別、全金屬機身、快速充電技術等。尤其是已跟不上競爭對手華為在技術上的腳步,難以激起消費者的購買欲。銷量下滑的根本在於,在國産手機産品趨於同質化的今天,小米手機在技術創新能力上愈發不足。

  對此,小米負責人回復法治週末記者稱,小米手機對於技術創新一向十分重視,“探索黑科技”成為小米在2016年的重點發展方向。隨著小米5成功發佈,“探索黑科技”已經成為與小米“為發燒而生”同等重要的品牌理念。在産品方面,2月24日,小米公司發佈了最新旗艦小米手機5,搭載了十余項黑科技。

  不過很多網友對小米5標榜的“黑科技”並不買賬,認為是偽黑科技,甚至還調侃稱是“黑”科技。

  梁振鵬建議到:“小米手機本身做的並不差,但是當別的手機都在效倣小米的産品及推廣方式時,小米還是應該儘快地去提升産品的綜合競爭力,提高手機的工藝品質水準、功能、性能、用戶體驗等。只要産品的綜合競爭力強,所有的渠道都會趨之若鶩。”

  來源:法治週末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