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科技 > 網際網路 > 正文

字號:  

跨境電商稅改新政利好直郵?業內:看上去很美

  • 發佈時間:2016-04-11 08:32:32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蔣佩芳 王敏傑  責任編輯:書海

  每經記者 蔣佩芳 王敏傑

  “虛驚一場!到了浦東日上免稅店,營業員一本正經地跟我説‘真的是一個個開箱查,超過5000元了,我勸你還是不要買了,要交50%的稅’,驚得我兩腿發軟。後來得知雯哥安然無恙過了海關,我又折回日上,為朋友頂風作案又補了點貨!”小君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上週五(4月8日),跨境電商稅改新政正式實施,即“海淘稅”開始徵收。就在外界尚不清楚具體實施情況如何之時,“有人為不交罰款,在機場直接扔了化粧品”以及“娛樂明星黃渤,由於行李太多遭到海關查扣”等內容的相關帖子開始在朋友圈刷屏。難道海關真的在嚴打海淘?今後還能愉快地“買買買”嗎?

  4月9日,上海海關官微進行了澄清,稱上述帖子描述的並非事實。記者採訪得知,儘管沒有上述事件發生,但海關抽查已經有些頻繁,不過僅限于抽查,並非人人開箱查驗。

  跨境電商稅改新政使得保稅區紅利消失,直郵模式有望成為未來的主流模式。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跨境直郵看起來很美,實際上難度大,極大考驗企業物流供應鏈等能力。

  事件 上海海關開始嚴查海淘?

  4月8日開始,幾張拍攝于機場、畫面為幾個打開的行李箱以及散落在周圍的大量物品的圖片在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體平臺上熱傳。與圖片同時出現的,還有關於海關進行逐個行李嚴查以及翻看旅客手機的説法。根據不少網友在社交平臺上的説法,從8日起,于上海浦東機場進關的檢查格外嚴格。

  根據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發佈的《關於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4月8日開始跨境進口電商按貨物標準徵收相應關稅、增值稅與消費稅,同時對行郵稅進行上調。

  在新政開始實施的背景下,網傳説法引發不少出境遊客的擔憂。9日上午,不少出國遊玩的“血拼族”多方打聽求證,朋友圈裏相關的詢問不斷。與此同時,有不少好友告知記者,其身邊做代購的朋友因為攜帶的物品量很大,所以繳納了不少稅費。

  不過,9日下午,新民網刊文辟謠,根據其從相關部門獲得的證實,網友所拍照片為浦東機場T1轉机廳,實際是海關人員例行對查獲的大量化粧品進行清點,這樣的情況每天都有,並非新政所致。稍晚些時候,澎湃新聞報道指出,前述發帖的旅客攜帶了大約3萬多元人民幣的化粧品,裝了四個箱子,因為浦東機場一號航廈在裝修,所以抵達後只能在現場直接清點。

  據記者了解,目前海關並未實施特別查驗措施,對於入境旅客的行李依舊按照風險原則實施抽檢。根據此前公佈的新政,通過跨境電商平臺購物,單次2000元以下、全年20000元以下免征關稅,但仍要徵收增值稅和消費稅。

  上海海關在9日下午3點多通過其官方微信辟謠指出,2000元是跨境電商的限額,跟旅客沒有關係。根據新規定,旅客有最多8000元的免稅額(二十種不予免稅商品除外)。“根據新的行郵稅率,化粧品稅率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彩粧,行郵稅為60%;一部分是護膚清潔品,行郵稅是30%。大家用的面霜、晚霜、精華之類,絕大部分是30%。”

  影響 部分商家連夜去庫存

  4月8日起,跨境電商稅收新政開始實施。直到4月7日晚間,財政部官方網站才發佈了跨境進口電商正面清單。清單內包括1142個商品項目,主要是國內有一定消費需求,可滿足相關部門監管要求,且客觀上能夠以快件、郵件等方式進境的生活消費品。同時,清單將根據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消費者需求變化等因素適時進行調整。

  不少企業坦言時間太過緊張。“3月24日才明確的跨境零售進口稅以及7日晚上才明確的《進口商品清單》、《跨境進出口監管事宜》等政策密集、快速地出臺,十幾天要求電商改變兩年多來的商業模式及平臺邏輯架構,幾個小時的時間要改變上萬種商品的大數據設置,這段時間來幾乎所有的跨境電商企業都在通宵加班,給予企業調整的時間是不是太短了?”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下沙園區(以下簡稱下沙園區)方面在回應中直言。

  河南省進口物資公共保稅中心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徐平也表示,新規出臺沒能給商家足夠的過渡期,鄭州保稅區內,大部分商家都在連夜甩貨消化庫存或者想辦法將貨物轉移出去,“鄭州保稅倉內70%的貨物都受到了影響,這是超出我們預期的。”

  當然,受影響的還有那些正在積極進入中國市場的海外商家。記者注意到,不在7日晚間公佈的清單中的商品,包括首次進口的化粧品、生鮮以及不屬於普通食品的保健品,以及未經註冊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等。

  以保健品為例,其一度是跨境進口模式的最大受益者。此前歐美各大熱門保健品幾乎很難進入中國市場,因為走一般進口不但品類有限,而且渠道費用相當高。某德國品牌商家此前曾表示,一旦保健品某些品類或者全部品類不在正面清單內,相當於“剛打開一個窗戶,又給關上了”。

  北京大學新媒體行銷傳播研究中心研究員馬旗戟分析稱,海外商家、跨境電商平臺和消費者對新政的擔憂並不是稅收本身造成的,而是由政策不確定性造成的。

  方向 跨境直郵或成主流模式

  實際上,企業對於跨境進口電商繳稅透明化顯然是歡迎的,新規被視為國家對於跨境進口電商給予明確的法律地位,相當於給這種創新模式一個“名分”。

  “跨境電子商務具有重塑供應鏈、打破國際定價機制的優點,是具有積極意義的發展貿易形態。總體上,國家各部委是支援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但在溝通和理解度上出現了偏差。”徐平呼籲,首先應當對各地保稅試點的實踐進行統一、規範的總結,企業和試點城市形成一致的聲音。從頂層設計上來説,商務部應當明確跨境電子商務B2C形態的地位,其次各個相關部門都應出臺配套的法律法規和監管流程。

  不過,多數業內人士認為,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稅制新政並不會對消費者日益強盛的海購熱情造成多少影響。易觀智庫此前預測,至2018年,內地的海購人群將增至3560萬人,海購規模將達1萬億元人民幣。對於企業來説,這應當是一個好消息。

  在業界看來,跨境稅改新政一齣,保稅區紅利消失,直郵模式以及海外供應鏈能力就變得非常重要。

  以海外直郵為主的跨境電商平臺洋碼頭CEO曾碧波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跨境電商常用的兩大物流方式是保稅備貨和跨境直郵,二者區別在於先有貨還是先有訂單。保稅備貨,即先將貨物囤在保稅區,消費者下單之後再配送至客戶;而跨境直郵,是指消費者下單後,商家在國外採購貨物,統一打包入境清關後,再配送到消費者手中。

  “顯然,保稅備貨受模式所累,商品品類受限,往往主打低客單價爆款,供應鏈風險壓力大;相對而言,跨境直郵更適應消費者個性化、多元化海購需求,時效穩定且供應鏈風險較低。”曾碧波説,此外,跨境直郵全程封閉性和連貫性,給了消費者更多商品保障上的信任。可以預見,跨境直郵將以絕對優勢成為未來行業主流模式。

  不過,跨境直郵也並非易事。曾碧波向記者坦言,跨境直郵看起來很美,實際上難度巨大,不僅需要組織碎片化供應鏈,同時要具備物流全鏈條整合能力,短期內很難見成效。更重要的是,跨境直郵方式受限于航空運輸,成本很難降低,只能以長期經驗的積累對資源做出最合理的配置,從而獲得相應的成本優勢。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