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便利:微倉模式確保“1小時達”
- 發佈時間:2016-02-18 13:14:49 來源:中國網科技 責任編輯:書海
春節前,各大電商集中進行年貨促銷,生鮮食品成為熱銷品類之一。由此,生鮮電商的發展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本來生活網作為較早誕生的垂直生鮮電商,在冷鏈物流與“最後一公里”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
“去年我們的成交額超過10億元,同比增長3倍多。”本來生活網副總裁、本來便利負責人戴山輝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經過3年多的摸索,本來生活基本上摸索出了一條符合自己業務特點的B2C生鮮電商物流模式。近期,其又開始嘗試生鮮O2O,以增強自身服務能力。
B2C自建冷鏈確保全程溫控
“運營3年多以來,我們的庫存量(SKU)達到5000多個,其中生鮮品類大約佔10%,銷量大約佔60%。”戴山輝説,本來生活在商品標準化、倉儲方式、冷鏈物流體系架構、自建安全檢測等方面,積累了不少經驗。目前,本來生活在22個城市實現了生鮮配送“次日達”,常溫産品則在160多個城市實現了“次日達”。
據悉,除少數區域外,本來生活B2C業務的絕大部分配送由微特派完成。微特派是本來生活網母公司本來集團控股的一家物流公司,成立於2011年,總投資上億元。其最初定位就是服務電商的同城配送。戴山輝表示,生鮮B2C業務要經過6~12小時的轉机,必須全程冷鏈。由於當時沒有滿足需求的第三方冷鏈配送企業,所以本來生活就與兄弟公司微特派達成合作。現在看來,合作的成效很好。
本來生活B2C業務的配送模式與傳統電商類似,只不過配送過程為全程冷鏈。依託北京、上海、廣州等三個城市自建的3萬~4萬多平方米的冷凍庫、冷藏庫和常溫庫,以及微特派的末端冷鏈配送網路,本來生活的全程冷鏈才得以實現。目前,微特派已經覆蓋北京、廣東、上海、天津、湖北等地。
“實際上,我們在冷鏈物流配送方面跌了不少跟頭,也交了很多學費。”戴山輝説,蘋果、梨等産品在常溫環境中保存時間較長,配送難度相對較小,但草莓、香蕉、獼猴桃、芒果等保存難度極大,出庫時要掌握好成熟度。成熟度過高,容易腐爛;成熟度不夠,口感太差。“前期,有些消費者不滿意,造成大量退換貨。在付出巨大的成本後,我們慢慢了解了各種水果的特性以及配送中應該注意的問題。目前,客戶的投訴率不到1%。”
“對於易腐易碎食品,我們研製了專門的包裝。”戴山輝説,最初售賣雞蛋時,破損率達到30%。通過不斷摸索,本來生活研發了用專業材料製成的包裝盒,雞蛋的規格、間隔間隙等都有相應標準。“現在,雞蛋的配送基本不出出現破損。”
此外,生鮮産品還有保溫的問題。這類産品最佳的保存溫度為0~4攝氏度,而北方冬季氣溫能夠低至零下10攝氏度以下,如果物流時間過長,極易凍損。“我們研發了專業的保溫材料,成本相對較高。總體來説,生鮮物流成本約是普通物流的兩倍。”
O2O微倉模式確保“1小時達”
在深耕生鮮電商三年後,去年5月份,本來生活進軍生鮮O2O,其品牌為本來便利。“從成立之初的每天不足上千單,到現在每天幾千單,高峰期突破上萬單,我們還在不斷摸索。”戴山輝説,目前本來便利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與便利店合作,一種是自建微倉。“兩種模式的店面數量共有1000家左右,已經覆蓋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
在北京、廣州和深圳,本來便利主要與便利店合作,便利店須具備一定的倉儲能力和配送能力。本來便利向便利店供貨,消費者下單之後,便利店進行配送,便利店可賺取15%~20%的商品毛利。初期,在北京,為了鼓勵便利店,當客單價滿30元時,本來便利對商家補貼5元/單的運費。“隨著單量的上升,補貼額度會逐漸降低,因為我們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商家的銷售額。”
本來便利在上海的模式是自建微倉,即在各個區域建立小型倉庫。倉庫或為小型冷庫、或為較大的冷藏箱,以確保産品品質。消費者下單後,指尖快遞、達達配送等合作企業將完成末端配送。
“兩種模式的覆蓋範圍均為2~3公里,基本能在1小時以內送達。與傳統B2C配送相比,O2O的最大優勢是突破了冷鏈物流配送的難點。”戴山輝説,B2C業務往往需要6~12小時才能配送,冷鏈控制就成為難題。而在O2O模式下,倉庫建在距離消費者最近的地方,配送時間與消費者去大賣場或者超市的時間相近,因此冷鏈要求不高。“這或許是生鮮電商末端配送的最佳解決方案。”
與B2C業務不同,戴山輝認為,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消費者的需求日益多樣化,即時、碎片化和場景化的需求在增多,而生鮮O2O能快速響應消費者的即時、碎片化和場景化的需求。
但O2O模式需要給消費者“畫像”。B2C面對的是全國消費者,SKU與業務量密切相關。但O2O模式下,便利店或微倉的SKU有限,就需要根據不同地區的消費需求安排産品供給。例如商務區的主要消費者是女性白領,批量多、客單價較低、主要需求為水果;而生活區的消費者要求産品品類多、庫存大。此外,每個城市消費者的需求也各不相同。“這要為消費者‘畫像’,對需求數量、品類進行計算,並及時調整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