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9日 星期五

科技 > 網際網路 > 正文

字號:  

工商總局報告顯示政策資訊不對稱困擾創業者

  • 發佈時間:2016-02-16 07:39:04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寧迪  責任編輯:書海

  本報記者 寧迪

  大學生的創業意願正在悄然發生變化。國家工商總局近期公佈的《高校畢業生創業與就業狀況》報告顯示,2013以來,高校畢業生創辦企業迅速增加。

  數據顯示,在調查樣本中,2013年度的註冊企業是851家,其中高校畢業生創辦的企業是214家,佔全部註冊企業的25.15%;2014年度註冊企業是1094家,其中高校畢業生創辦的企業是336家,佔30.71%。

  “這説明簡政放權對高校畢業生創業的刺激作用是比較明顯的。”報告撰寫人、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田豐説。

  創業者學歷越高,平均僱員越多

  據了解,2014年7月,由國家工商總局個體私營經濟監管司牽頭的“個體私營經濟與就業關係”課題組成立。課題組選取了分佈我國54個個體私營經濟監管工作聯繫點單位進行抽樣調查。在2015年2月2日至4月2日期間向個體私營企業發放問卷12000份,收回有效問卷11343份。

  調查顯示,創業的私營企業主當中,大學生的比例在逐年提高。在創業超過10年的企業主當中,大學生的比例為14.1%(其中大學在讀0.7%、大學結業或肄業2.6%、本科9.8%、研究生1%),而創業時間在“1年以下”的私營企業主中,這一比例已經提高到17.3%(其中大學在讀0.3%、大學結業或肄業3.7%、本科12.5%、研究生0.8%)。

  田豐另外給出了兩組數據來觀察近年來大學生創業意願的轉變,一組是來自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青少年與社會問題研究室所開展的2014年中國高校大學生追蹤調查,結果顯示,即便是在已經找到工作的情況下,仍然有14.06%的大學應屆畢業生表示將來一定會創業,有74.06%的大學應屆畢業生表示將來可能會創業。

  而從全球創業觀察(GEM)發佈的調查數據來看,中國的創業活動在全球效率驅動和創新驅動型經濟體中仍然處於活躍狀態。根據2014年數據調查,中國創業活動指數(15.53)高於美國(13.81)、英國(10.66)、德國(5.27)、日本(3.83)等發達國家。

  “一方面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創造了大量的創業機會,另一方面,在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過程中,國有企業解決就業能力下降,中小微企業和自雇就業成為解決就業,特別是解決農村勞動力就業的最主要途徑。”田豐説。

  《高校畢業生創業與就業狀況》顯示,高校畢業生創辦企業對就業的帶動效應明顯要高於一般企業,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平均僱員數量;二是新增僱員數量。

  創辦企業者學歷越高,其平均僱員數量就越多。調查顯示,創業者學歷為初中的企業,其平均僱員數量僅為9.04人,而創業者學歷為本科的企業,平均僱員數量為19.56人。

  在被調查企業中,高校畢業生創辦的企業對新增僱員數量的需求和學歷的要求明顯要高於全體企業的平均值。一般企業對大專、高職學歷的新增僱員的需求為2.6人,而高校畢業生創辦的企業對大專、高職學歷的新增僱員的需求為4人;一般企業對本科學歷的新增僱員的需求為1.53人,而高校畢業生創辦的企業對大專、高職學歷的新增僱員的需求為2.72人。

  “高校畢業生創辦的企業對就業者素質的要求明顯要高,很可能與他們創辦企業的層次較高有較大關係,這樣的結果一方面有利於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和創新産業的發展,另一方面有利於緩解大學生就業難。”田豐説。

  政府與企業互不了解

  儘管中國創業活動指數明顯高於其他國家,但是存在的問題也比較明顯,即接受過高等教育的35歲以下的青年創業意願相對較低,接受過高等教育的35歲以下的青年參與創業的比例也低於全部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群。

  具體來講:在主要發達國家,接受過高等教育人群的創業意願高於總體人群,接受過高等教育的35歲以下青年創業意願高於全部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群。比如,美國全部人群最近兩年有創業意願的比例為12.38%,接受過高等教育創業人群最近兩年有創業意願的比例為14.62%,接受過高等教育的35歲以下的青年最近兩年有創業意願的比例為17.42%。英國、俄羅斯和巴西的情況也都類似。

  而在中國,全部人群最近兩年有創業意願的比例為29.2%,接受過高等教育創業人群最近兩年有創業意願的比例為30.95%,接受過高等教育的35歲以下的青年最近兩年有創業意願的比例為28.65%。接受過高等教育的35歲以下青年創業意願反而是最低的。

  田豐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狀況要優於沒有上過大學的同齡人。

  此外,根據課題組調查的數據,目前個體私營企業對工商便捷服務、申報週期、服務態度的滿意度已達到八成,但企業主認為目前面臨的最大障礙仍然是政策資訊不對稱。

  田豐認為,個體私營企業主對獲取政策資訊的便捷程度的滿意度相對較低,表面上是政策落地的問題,但實際情況是一種“雙盲”。

  “企業不知道政府的政策(是否適用於自己),政府不知道企業的資訊(是否符合政策優惠的條件)。”田豐説,目前政府支援就業創業的政策種類繁多,但能夠享受這些政策的人群相對分散,呈現“碎片化”狀態,且獲得一項優惠的門檻和資質有時候還需要重重認定和審批,從而形成新的負擔。建議政府為個體私營經濟建立制度化的快速通道,化解就業創業過程中的糾紛。

  “新創業的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主的市場、社會和政治紐帶尚未發育成熟,在遇到困難和權益受到侵害時,自我保護的渠道和力量比較薄弱。”田豐認為,應該通過立法維護個體私營經濟的基本權益,指導個私協會、行業協會、商會等對新創企業予以特別關注,讓新創業企業有充分暢通的表達和維權機制。

  “政策落地還需要其他部門跟進。”田豐認為,商事制度改革的紅利釋放,僅靠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一家是不夠的,一些部門的政策銜接依然不到位,一些新增的商事主體有可能成為僵屍戶,甚至成為有照無證的經營戶。除了需要工商部門自身的改革,還需要政府各部門的改革形成合力,才能産生最大效果。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