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科技 > 網際網路 > 正文

字號:  

與微信開戰 Uber難逃“中國劫”

  • 發佈時間:2015-12-14 07:16:59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湯婧

  臨近年底,對打車軟體來説,又到了搞活動做行銷的旺季。但是,Uber的行銷活動卻在微信上摔了一大跤。

  公開資料顯示,12月3日,包括上海在內16個城市的中國Uber微信公眾號遭到集體封號。對此,微信方面表示,公司關注到,近期Uber、滴滴快的相關服務賬號的清理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經查,截至目前,平臺的確對168個Uber相關服務賬號以及136個滴滴相關服務賬號進行了清理。

  而Uber禍不單行,除了近期爆出的遭微信封殺以外,還被爆出“實習生門”。有業內人士認為,Uber與滴滴快的之間的距離愈發拉大,在國內的水土不服依舊。

  禍起口水戰

  隨著清理影響的擴大,Uber隨即轉戰 微網志 ,發佈圖片微網志《微信平臺全面封殺Uber的24小時裏,優步做了什麼》。

  記者翻閱文章發現,文章中Uber指出微信是有預謀的、故意針對Uber的。“我們都知道 騰訊 投資滴滴,為滴滴提供入口與技術支援,此中關係不必多説。經過一輪一輪的燒錢之後,滴滴終於坐穩了中國打車軟體第一的位置,然而優步又強勢進入中國市場,開始不斷搶佔市場份額,滴滴面臨新一輪的競爭壓力。”

  “大家都心知肚明,他們是因為滴滴封殺我們。起先説我們是惡意行銷,今天又改口説我們ICP證有問題,我們提交了合法的ICP 證,他們沒話説了,説是可以申訴。可是永久被封,按照微信的規定,我們是沒有申訴權利的。”Uber 中國有關人士表示,在一些非正式場合,微信高管已經表示存在誤會,申訴通過後,可能重開Uber公眾號。

  一輪口水戰過後的12月6日晚間,馬化騰通過朋友圈留言強調Uber被封的微信公號確實存在違規行銷被處罰,而且作為這些公號的運營者Uber沒有向微信提供全國性經營ICP許可。

  對於必須提交ICP許可的原因,馬化騰在上述朋友圈留言中表示,網際網路交通公號具備較大群體性交通煽動能力,業務主體較大時按平臺管理規則需提交全國性經營ICP許可,否則一旦出事平臺需承擔責任。

  緊接著的12月7日下午,微信團隊發佈聲明稱,對於清理的原因是主要涉及違規收集用戶隱私、誘導分享、賬號互推以及無證無照經營,其中涉及大量以滴滴、Uber名義開通的個人賬號從事網際網路專車業務;近來平臺連續接到用戶舉報,反映部分公眾賬號存在惡意行銷、誘導分享,以及借助收集用戶資訊牟利的行為。

  Uber艱難的中國之路

  除了對抗滴滴快的這一強大競爭對手之外,近期Uber雖然在中國成立了公司,但是受到“實習生門”和遭微信封殺的影響,其中國之路走的似乎愈發艱難。

  對於此次被微信封號,本報記者採訪了Uber中國的相關負責人,其表示,目前Uber所有言論已經在微網志中發佈,可參考微網志官方消息。

  其實,這已經不是Uber第一次被微信封鎖公眾號,雙方早在今年三四月份就已經開始結怨。公開資料顯示,今年3、4月間,包括“Uber中國”“Uber招聘”以及北京、上海等城市的Uber微信公眾號也曾被封。7月,有用戶反映他們關於Uber的文章或發言無法在朋友圈內分享,在微信內搜索Uber,也找不到任何相關的公眾賬號和文章。微信當時回應説,原因在於“系統抖動,導致誤攔,現在已經在逐步恢復中了”。

  而在今年8月,Uber曾表示它們的微信公眾號從今年3月16日起開始逐漸消失,先是杭州的賬號消失,之後北京的賬號也無故消失。後來,不用Uber作為名字的公眾號也相繼被封,幾乎無一例外,Uber在微信平臺上幾乎被同時掃地出門。

  當時,Uber曾透露,在之後的幾個月裏,騰訊在微信裏先後禁用了Uber數十個賬號。而騰訊表示,Uber涉及誘導分享。任何公眾號誘導分享都會被處理,一旦內容觸及違規,平臺搜索都是禁止的。而後來,此次事件以各城市又重新開通新的優步微信公眾號而不了了之。

  惹怒了微信第一平臺不説,近期Uber的“實習生門”,也讓Uber中國的國內形象大打折扣。12月8日,南開大學學生馬英凱在虎嗅網刊登的《我是一個被Uber開除的實習生,今天我有話説》,稱在優步(天津)實習期間遭遇不公,未簽書面合約,被公司開除係揹黑鍋。

  對此,優步(中國)企業傳播總監王以超接受了本報記者採訪。其表示,目前沒有任何第三方確認,在優步中國工作的實習生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如果實習生認為受到不公平待遇,可以通過法律途徑起訴,Uber接受相關部門的審查。

  王以超表示,此次“實習生門”起源於目前就職在滴滴快的的Uber前員工,其違反了競業規定。目前優步中國已經向其提出了勞動仲裁,擇日將開庭。

  Uber水土不服持續

  被政府部門查封之後,又接連遭遇微信的封殺。Uber在中國的“水土不服”似乎並沒有因為Uber中國的成立而結束。

  易觀國際分析師張旭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認為,Uber的估值虛高,競爭慘烈,而以Uber目前的業績還不足以支撐如此高的估值。有業內人士指出,此前估值暴漲的原因是其閃電般的推進能力,但這種打法在亞洲,尤其是中國國內卻陷入泥淖。

  10月8日,Uber宣佈,正式入駐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立上海霧博資訊技術有限公司,並把業務搬到中國境內伺服器上運作。未來在中國的投資總額將達到63億元。

  除了Uber中國風光無限以外,近期外媒報道,Uber正在尋求21億美元G輪融資,投後估值625億美元。

  而就在Uber宣佈籌資消息的同一天,該公司的幾個核心競爭對手Lyft、滴滴快的、印度的Ola和新加坡的 GrabTaxi等也結成了國際聯盟,以對抗Uber。四家打車應用,並將在2016年年初發佈相互相容的聯合産品,更好服務國際旅客群體。反Uber聯盟構成後,這四家出行公司能在其他三家公司所在國家開展業務。

  其實,此次21億美元的融資可能並非是Uber所滿意的價格。有消息顯示,從今年5月份開始,Uber的新一輪融資成了每月例事,一直在傳説,從未被證實。顯而易見的是,比起此前的幾次融資,Uber這一次似乎更麻煩。今日新聞最終坐實,此前媒體曝光Uber選擇以600~700億美元估值融資,最終選擇了下限,以620億美元估值融資21億美元。

  雖然Uber的新利益增長點依舊在中國,但是這21億美元到底有多少投入到Uber中國卻不得而知。

  11月30日在廣州舉行的例牌的市領導新聞發佈會之中,中國優步戰略負責人柳甄在接受《南方都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廣州在優步已投入運營的全球360多個城市中訂單量排名第一,今年1至10月註冊用戶量已增長30倍,而在過去半年內訂單量增長了5倍。

  “有人願意投資Uber,但是Uber中國卻另當別論”。張旭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目前Uber和滴滴快的競爭比較白熱化,為了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Uber中國採取了與Uber不太一樣的比較重的方式來做應對。但是目前滴滴快的與Uber之間的訂單量等核心數據相差比較懸殊。

  公開資料顯示,滴滴出行目前日處理訂單峰值為1000萬,其中專車訂單400萬,這400萬專車訂單中又有100萬訂單是來自北京,北京是全球訂單最高的城市;再看Uber中國的數據,柳甄透露:“中國的增長,我們曾經算過,成都5個月完成的訂單量是舊金山5個月完成訂單量的701倍,杭州5個月是260倍,武漢是230倍。”目前,“廣州、成都、深圳、杭州及北京的訂單量都已進入(Uber全球)前十。”

  “滴滴快的是用實際業績來支撐目前的融資額和估值,雖然Uber會講故事,但是Uber中國在短時間內難以超越國內的這一大對手。雖然有人願意投給Uber,但是這些錢要是用在Uber中國上,投資人不一定會願意。”張旭如此説道。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