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科技 > 網際網路 > 正文

字號:  

五問央行“最嚴”第三方支付新規

  • 發佈時間:2015-08-05 07:13:57  來源:新京報  作者:劉素宏  責任編輯:王磊

  製圖/張妍

  7月31日,央行發佈《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一時被輿論稱為“史上最嚴”,從賬戶開立、支付驗證、限額管理等方面重新劃定第三方支付業務。用戶層面,第三方支付餘額上限為5000元、免費跨行轉賬時代恐結束等規定引網友吐槽,剁手黨、轉賬黨擔心頗多;行業層面,遭遇更嚴新規,第三方支付平臺還有多大生存空間?歡迎和擔心接踵而來。新規將對用戶産生哪些影響?第三方支付今後將走向何方?是否過於嚴苛會限制金融創新?新京報記者採訪了業內人士及專家試圖解答。

  Q1 單日限5000元,買個iPhone6不夠?

  5000元限額針對的是餘額,銀行卡快捷支付不受影響。但200元以上快捷支付須銀行驗證。剁手族、賣家都受一定影響。

  央行在新規中要求“單個賬戶單日累計支出金額應不超過5000元”,話音剛落,立刻引來網友吐槽,感慨連買個iPhone6都不夠。

  但仔細研讀規定發現,央行説的是支付機構對不包括數字證書、電子簽名在內的兩類(含)以上要素進行驗證的交易,單個客戶所有支付賬戶單日累計金額應不超過5000元。採用不足兩類要素進行驗證的單日限額為1000元。除非支付機構採用包括數字證書或電子簽名在內的兩類(含)以上要素進行驗證的交易,單日累計限額由支付機構與客戶通過協議自主約定。

  數字證書或電子簽名為何物,恐怕很多人並不知道,且目前在國內尚不普及。目前網購很多是通過手機進行,而手機上基本是沒有數字證書或電子簽名的,目前普遍採用的是密碼和短信驗證,因此大多數人屬於限額5000元的情況。

  央行的辟謠中也強調了本次規定的限額是指“餘額”。央行相關負責人解釋稱,5000元的限額只是針對支付賬戶的扣款,在網購扣款時,當消費金額超過5000元,超出部分是從銀行卡賬戶扣除。因此,消費額度實際沒受影響,只是扣款渠道不同而已。

  餘額支付很容易達到限額,不過可以採用網銀支付、快捷支付。但央行規定,快捷支付超過200元,需要跳轉銀行去驗證。

  特惠!秒殺!淘寶達人們面對極具吸引力的打折特惠活動時可能要備受時間的煎熬了。

  以往,用戶在選擇快捷支付時,只需要在綁定銀行卡時進行銀行系統認證,之後每次交易輸入第三方支付密碼就可以直接消費銀行卡裏的錢。而按照新規,200元以上的快捷支付必須通過銀行驗證,等待跳轉到銀行,用戶體驗將會受影響。

  銀行業分析師王劍表示,央行如此規定的目的是希望能夠將第三方支付回歸到只做支付通道,避免囤積資金,形成資金池。另外,讓資金通過銀行而非支付寶流動的一個好處是便於監管。因為,當錢以餘額形式從第三方支付平臺花出去時,銀行看不到錢的去向,而通過往網關、快捷支付,銀行就能夠監管每筆錢的流向,一方面確保資金安全,另一方面避免洗錢等違法行為發生。

  同時王劍指出,通常個人不會將大額資金存在支付寶等賬戶中,餘額限制真正影響到的可能是電商賣家,電商要頻繁提現,以往可能收到買家付款之後,貨款留在賬戶,下次進貨直接付出去就可以。新規之後,賣家就要多一個提現的步驟。

  Q2 “寶寶類”理財以後還能玩嗎?

  新規對餘額寶等寶寶類理財業務或不會産生較大影響,不規範的小平臺受影響更大。

  被譽為“草根理財神器”的餘額寶興起後,經歷了一個繼續膨脹期,背後是網際網路金融的瘋狂生長。而如今,“寶寶類”理財遭遇的成長煩惱可能不只是低利率的陰影,央行新規讓寶寶類理財前景堪憂。

  新規指出,支付機構不得為金融機構以及從事信貸、融資、理財、擔保、貨幣兌換等金融業務的其他機構開立支付賬戶,各項資金收付業務均應基於其銀行賬戶辦理。

  央行這一新規的背景是網際網路金融涉足理財投資業務的野蠻生長。網際網路金融巨頭以支付起家後,不僅滿足於通道業務,開始為客戶提供貸款、理財、存款、轉賬等一系列金融服務,例如在支付寶基礎上成長起來的餘額寶逐漸有了貨幣基金的功能,扮演理財投資角色。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央行這一規定對寶寶類理財肯定會有影響,不規範的小平臺可能就此遭受滅頂之災。像餘額寶這類理財,它的資金賬戶本來就開設在銀行,不過新規之後在資金匯集上可能要面臨一些障礙。但對於一些不太規範、為P2P平臺提供便利的小型第三方支付平臺,要求第三方支付不能再提供理財融資等賬戶,這些第三方支付平臺可能就此死去。

  郭田勇表示,意見稿目前還在討論中,監管部門要做好協同管理的準備,不能只堵不疏。

  在銀行分析師王劍看來,新規對第三方支付衍生出的餘額寶等業務不會産生影響,這部分業務有支付等牌照為其提供合理性。

  毫無疑問,央行新規旨在對相關機構進一步明晰資金流向、加強資金監管、避免風險傳遞。

  有業內人士認為,投資理財等屬性明顯不在官方希望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服務範圍內。此前央行等10部門發佈的《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已經明確為網際網路支付定調,即小額、快捷、便民小微。監管機構對第三方支付滲透進入投資、支付、理財、融資等領域存在顧慮。

  Q3 免費跨行轉賬時代結束了?

  新規規定,支付賬戶和銀行卡賬戶之間轉賬僅限于本人同名銀行借記賬戶。用支付工具給他人銀行卡轉賬將難實現。

  按照央行新規,支付機構為客戶辦理銀行賬戶向支付賬戶轉賬的,轉出賬戶應僅限于客戶本人同名銀行借記賬戶;辦理支付賬戶向銀行借記賬戶轉賬的,轉入賬戶也應僅限于客戶指定的一個本人銀行借記賬戶。

  通俗來説,以支付寶為例,新規要求我和你可以支付寶轉賬,但是我不能通過我的銀行卡給你的支付寶轉賬。

  新規之前,用戶A打開支付寶,點擊轉賬,可以選擇轉給我的朋友、轉到支付寶賬戶、轉到銀行卡,輸入密碼後轉賬成功。而新規之後,支付賬戶向他人借記銀行卡轉賬的服務難以實現。

  同時,對於支付賬戶,其所有支付賬戶的餘額付款交易年累計最高不超過20萬元。超出限額的付款交易應通過客戶的銀行賬戶辦理。

  央行對限額如此設定的解釋是,從支付賬戶主要服務於電子商務及小額、便民支付領域的定位出發,對於超出限額的付款交易,客戶可以選擇“商業銀行網關支付”、“銀行卡快捷支付”等模式通過銀行賬戶辦理。

  這意味著用支付工具給他人銀行卡轉賬的時代就此結束。以後轉賬一定要經過銀行了,手續費是難免的。

  王劍舉了一個例子來説明支付寶在繞開清算中的作用。比如,張三要還李四100塊錢,張是A銀行卡,李是B銀行卡,跨行匯款收費2塊錢(這就要經過清算系統)。但支付寶可以幫他們省下這2塊錢,他們各自銀行卡均綁定了支付寶快捷支付,在支付寶上就完成了從張的A銀行卡向對方B銀行卡匯款的動作。

  這背後的原理是:支付寶在A銀行、B銀行均有備付金賬戶,100塊錢從張的A銀行卡劃至支付寶的A銀行賬戶,然後支付寶將其B銀行賬戶上100塊錢劃至李的B銀行卡上。這樣就完成了兩筆同行轉賬,不用跨行清算。清算環節被繞開了。

  對於用戶來説,新規的影響是免費跨行轉賬不容易了。而對銀行來説,新規後將受益的是銀行的腰包。

  Q4 第三方支付牌照含金量縮水?

  第三方支付業務體量將縮小,其快捷支付業務以及場景化支付可能也受新規影響。

  “機構需降低對支付牌照的估值,第三方支付牌照含金量恐因央行新規縮水。”一位支付行業並購人士近日表達了這樣的擔心。

  縮水原因之一是第三方支付業務體量將縮小。

  有業內人士擔心,實施限額政策後,會為第三方支付的業務體量加上天花板。以支付寶為例,除了作為支付工具之外,長期以來一直著力於培養用戶的電子支付習慣和使用黏性,推出淘點點、充話費、淘寶電影等各種場景支付。用戶在使用這些場景支付時,為支付寶帶來流量,同時也讓支付寶平臺獲得場景消費的利潤分成。

  而按照新規,除單筆金額不足200元的小額支付業務,以及公共事業費、稅費繳納等支付業務外,支付機構不得代替銀行進行客戶身份及交易驗證。銀行對客戶資金安全的管理責任不因支付機構代替驗證而轉移。

  此前第三方支付著力擴展的快捷支付業務以及便捷的場景化支付可能也將受到新規影響。

  按照央行的釋義,銀行卡快捷支付類業務涉及支付機構、客戶及開戶銀行三方,權責關係相對其他支付方式較為複雜,應以清晰、完整的業務授權為前提。

  據一家支付平臺人士稱,快捷支付受歡迎的一個原因是第三方支付平臺沒有走銀行驗證流程,所以處理速度很快。這也是微信支付、餘額寶錢包能夠在超市、餐廳、影院等場景迅速鋪開的原因。如果以後200元以上的支付要走銀行驗證,那就意味著需要增加輸入銀行卡號、插上U盾、驗證手機短信等步驟,一旦遭遇網路不暢的情況,可能支付過程就會多增加好幾分鐘,不再具有快捷便利的優勢。

  更有業內人士擔心,這會讓本已踏入移動支付、電子支付的消費者退回到現金和銀行卡消費的年代。

  目前國內共頒發了200多個支付牌照,之前絕大多數的第三方支付千方百計繞過銀聯,部分第三方支付機構探索為大宗商品交易市場、P2P、眾籌平臺進行資金託管以及供應鏈綜合服務業務的新路子。新規之下,僅做通道業務顯然不能滿足第三方支付的發展訴求,數百家第三方支付機構將何去何從?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楊濤稱,新規之下,未來第三方支付平臺也會呈現分化。新規對於行業靠後的中小支付企業形成的壓力更大,而行業領先的第三方支付企業則有更多發展空間,未來行業會經歷大魚吃小魚的兼併整合過程。目前獲得支付牌照的企業有200多家,但活躍度有限,不少是依靠牌照價值、區域壁壘等因素存活下來,而追求效率是網際網路金融的題中之義,因此未來的兼併整合在所難免。

  Q5 新規是否太嚴阻礙金融創新?

  業內人士和專家觀點不一,有觀點認為新規長期來看對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利大於弊,也有人認為打擊過快過猛。

  “此次央行對第三方支付的監管思路概括起來是,支付就是支付,支付機構不能‘銀行化’、‘銀聯化’。銀行管支付結算,支付機構補充以小額支付,銀聯則管清算。合理分工,天下太平。央行維護既有的支付結算-清算體系秩序。”王劍表示。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對此存有憂慮,“第三方支付是形成網際網路金融最具影響力的基石,第三方支付和電子商務高度契合,限制第三方支付會帶來很多不便。效率低不是改革的目標,因此希望不要有此類限制,限制第三方支付阻礙了金融的創新,會阻止和扼殺創新。”

  仁和智本合夥人陳宇則表示,該意見稿對第三方支付和P2P的兩個關鍵性網際網路金融業態的打擊過快過猛,最終的實踐效果不會太好,缺乏一定的落地可行性。他建議最好的辦法還是慢慢清理,設定目標,分期實施,不要追求一步到位,也給相關機構一定的時間能進行自我升級或者自我清理。

  楊濤則認為,新規長期來看,對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利大於弊。新規禁止第三方支付賬戶為理財投資機構開立賬戶,短期內看第三方支付會受影響,但長期影響有限,因為餘額寶的興起本身就是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特殊現象,隨著配套的貨幣基金利率下降,餘額寶的理財功能也會隨著削弱。楊濤認為,網際網路金融的創新真正發展起來還要依賴於兩個前提,消費支付文化、安全意識的提高,以及支付行業規則的健全和完善。

  ■ 他山之石

  國外第三方支付如何搞?

  央行新規一齣,就被譽為“史上最嚴”,網友也就限額、轉賬等問題紛紛吐槽。那麼國外的第三方支付如何做?有什麼經驗可借鑒?

  美國也限制餘額

  本次央行的監管思路放在了抓第三方支付餘額的限制上,翻閱國外案例,可以發現,美國也採用類似的監管思路。

  經濟學家巴曙松、楊彪在論文中寫道,美國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監管原則首先體現在對客戶沉澱資金的監管上。不過比中國更進一步的是,美國法律將第三方支付平臺上滯留的資金視為負債,而非聯邦銀行法中定義的存款。第三方網上支付平臺的留存資金需存放在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銀行的無息賬戶中,每個用戶賬戶的保險上限為10萬美元。

  在州監管層面,一般要求第三方支付機構不得從事銀行的存貸款業務,不得擅自留存、使用客戶交易資金,要求其保持交易資金的高度流動和安全。為保障客戶資金安全,第三方支付機構必須持有一定金額的擔保債券或保持相應流動資産。

  本次央行五問“你是你”的複雜身份驗證要求惹來不少網友吐槽。楊濤表示,央行本次對用戶身份驗證的管理採取分層驗證、強弱不同的策略,所謂分層就是把賬戶分為消費賬戶和綜合賬戶,綜合賬戶需要更多重驗證。

  在楊濤看來,為確保賬戶身份的安全性,各國都有嚴格的身份認證要求,要考慮安全性與便利性的平衡。在更加嚴格的身份認證要求下,消費者也相當於面臨支付環境的改善。

  建立動態監管

  國外所謂“第三方支付機構”大部分都是從原有金融與支付服務體系中逐漸衍生出來的。同國外相比,我國的第三方支付大多是直接依託電子商務發展壯大起來的。楊濤指出,經過長期的市場競爭,國外市場上非銀行支付機構存活下來的非常有限,並沒有我國這樣龐大的支付機構數量。

  巴曙松撰文指出,不同第三方支付模式的差別較大,對監管的個性化要求較高,需要建立分類監管的監管體系,而不宜採用一刀切的監管做法。

  在國外,準入審批只是監管的開始,分類監管和動態監管才能更好地控制風險、保證第三方支付機構維持良好的經營和財務狀況。

  美國的《統一貨幣服務法》就為第三方支付建立了動態的檢查、報告制度,它明確規定從事貨幣匯兌等業務的機構應當定期接受現場檢查,變更股權結構必須得到批准,對獲得許可的機構還需要每年登記一次,對於不再符合規定的企業,設置了終止、撤銷和退出管理。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