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設兩大難題:資訊壁壘、融資瓶頸
- 發佈時間:2015-07-14 08:22:42 來源:環球網 責任編輯:書海
核心摘要
政府各部門資訊條塊分割,使得智慧城市系統性不夠,甚至造成爛尾工程,是最為集中的問題。
本報記者 周瀟梟 北京報道
通過對全市交通數據的匯集,為開車者智慧化設定行車路線,並就近指引停車位,減少城市擁堵;整合地區土壤數據,擇優選擇適宜的農作物,並精準定位消費人群,産量與需求量對接,讓農産品快速進入市場等等——這些都是“智慧城市”為大家描繪的美好生活狀態。
智慧城市並不新鮮,我國現已有三批共計290個試點城市。7月10日,2015年中國智慧城市國際博覽會在京舉行,地方政府、企業、投資方在接洽項目、簽訂合約的同時,也在討論國內智慧城市發展面臨的各種問題。
其中,政府各部門資訊條塊分割,使得智慧城市系統性不夠,甚至造成爛尾工程,是最為集中的問題。此外,投融資方面也存在一些難題,智慧城市無成熟商業模式,資産難以評估,金融機構難介入;或者有機構有資金跟進,但地方政府缺乏頂層制度規劃,也使得智慧城市效果不佳。
“資訊孤島”通病
7月10日-12日,以“網際網路+智慧城市”為主題的2015年中國智慧城市國際博覽會(智博會)在北京舉行。
智博會高峰論壇上,有較早介入智慧城市建設的企業高管直言:幾年前談及智慧城市,聽者會覺得很高大上;兩年後談到智慧城市,大家會很迷茫地問,智慧城市究竟是做什麼的;現在提到在做智慧城市,會經常被反問,怎麼所有人都在做智慧城市?!
所謂智慧城市,按照我國試點辦法,是指通過綜合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整合資訊資源、統籌業務應用系統,加強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的新模式。試點城市應有網路基礎設施、相關的公共平臺和數據庫,智慧城市大致包含智慧宜居、交通、環保、物流、産業等多項內容。
從2012年末我國開啟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工作至今,前後已經有三批共計290個試點城市。有研究機構統計,我國目前有超500個城市在試點智慧城市,計劃投資超過萬億。
智慧交通、醫療、養老、審批等相關應用在不斷落地,但多名參與智慧城市建設實踐的官員均表示,資訊孤島是我國智慧城市建設中的通病。
南京市常務副市長劉以安表示,智慧城市需要基礎創新,需要系統整合,更要打破行政的壁壘,解決資訊孤島的問題。現在的技術足以支撐智慧城市的建設,但是在行政體制當中,有各條線的行政命令,有各種各樣的法規,導致城市治理不能橫向打通,給技術應用造成障礙。
義烏是電子政務雲的先行者,獲得浙江省特批,由義烏自行建設,但在落實電子政務的過程中,也面臨很多資訊壁壘的問題。義烏市委常務副市長王小穎直言,“委辦局之間的資訊壁壘現象非常嚴重”。
王小穎舉例稱,公安系統有很多的數據,但是它不能釋放。在做市民一卡通的時候,需要一些基礎數據,需要經常和相關委辦局溝通,但是答覆是千篇一律的“上面沒有政策”。
隨著“網際網路+”戰略的提出,這一通病有望得到解決。7月初,國務院發佈推進“網際網路+”行動指導意見,意見指出“鼓勵政府和網際網路企業合作建立信用資訊共用平臺,探索開展一批社會治理網際網路應用試點,打通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之間的數據壁壘,利用大數據分析手段,提升各級政府的社會治理能力”。
投融資各有“心事”
推進智慧城市建設,除了技術也需要資金,如何融資是擺在地方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
隨著財政收入增速下滑,以及對地方債管控的收緊,原來以政府財政投入為主的智慧城市建設,不得不更多引入社會資本,PPP模式被頻繁提出。
欽州市發改委副主任馬相聰直言,該市推出14個智慧城市項目,計劃投資是22億。初步規劃地方財政大概能拿出一到兩億,剩下的錢怎麼辦?“這是我們最擔心的,也是最難的問題”。如果引入社會資本,政府需要做什麼,怎麼實現盈利,這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某東部省會城市政府副秘書長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該市想建設一個電子政務數據平臺,主要方便領導決策用,需要將各個部門的數據整合起來。但是,該平臺為一項純公益項目,且目前沒有對外開放的打算,難有收費來源,財政資金又難以承受,引入PPP模式並不現實。
政府部門擔心的是融資難題,投資方則表示還需有其他體制支撐。
某大型産業基金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現在智慧城市的項目很多,基金會對地方政府進行選擇。因為PPP模式多適用公益性或準公益性項目,即政府需要以財政資金支付企業,所以地方財政收入狀況是很重要的參考因素;另外,PPP合約簽訂的邊界是否清晰,即政府和企業之間彼此權責分配是否清晰也很關鍵。
中控國聯董事長苗全旺表示,一些智慧城市建設不缺前期資金,技術、硬體建設也不成問題,關鍵是地方政府部門間數據壁壘未打通,這為投資運營機構帶來很大障礙,容易造成爛尾工程。
苗全旺進一步表示,作為投資機構最擔心的是錢花到哪去,怎麼保證合理回報。智慧城市投資很多為輕資産,社會上缺乏相應的評估制度,現在也沒有成熟的商業模式,地方政府甚至某些省級政府層面,還沒有頂層設計可供參考,這些問題都導致資金對進入智慧城市建設項目的觀望態度。
(編輯:肖欣欣;如有意見建議請聯繫:zhouxx@@21jingji.com;xiaoxx@@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