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支付寶大變臉:強化吃喝玩樂O2O與社交
- 發佈時間:2015-07-09 08:16:21 來源:一財網 責任編輯:王磊
12歲的支付寶迎來了其生命中一次最具變革性的轉變,這場極具進攻意味的“變臉”勢必將線下移動支付的競爭引向一個更高層級。
7月8日,支付寶發佈9.0新版本,新增“商家”(集合線下餐飲商戶)和“朋友”(社交功能)兩個頁面一級入口,分別替換了舊版的“服務窗”和“探索”。不久前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出資60億元成立的O2O平臺“口碑”將借新版支付寶入口觸達用戶。
吃喝玩樂O2O與社交,新版支付寶的上線已經侵入了大眾點評和微信的傳統地盤,但支付寶方面否認了做聊天工具的意圖,稱是在積累各種場景下的用戶關係鏈與信用數據,相應地添加了借條、群賬戶、群付款等功能。
螞蟻金服集團支付事業群總裁樊治銘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採訪時稱,“商家”平臺先要把餐飲行業做透,接下來會拓展到像美容、按摩等各種線下生活服務。
集中圍攻餐飲O2O
“支付寶花了8年時間從一個工具變成一個應用,又用了2年時間從一個應用變成一個支付平臺,接下來會貫穿到各種真實生活場景,成為一站式場景平臺和新的生活方式。” 樊治銘的概括點出了支付寶的“進化味道”,路徑是支付工具—場景平臺—用戶關係鏈。
新版支付寶首頁最明顯的變化之一是新增的“商戶”入口,其中集合了基於LBS當前位置的眾多線下餐飲商戶,用戶點擊商戶並線上領取優惠券(最低至5折)後,到店消費完可直接掃碼付款,同步抵用優惠金額。目前,有13萬家線下餐飲和超市門店可使用支付寶付款。
一位O2O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説,以前用戶是到了一家餐館或便利店消費後才想到能否使用支付寶付款,現在則是到店之前先通過支付寶領取優惠券,實際上用戶的消費路徑順序被改變了。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前不久向螞蟻金服方面獲取的消息,在O2O領域,目前螞蟻金服內部調整的方向有兩條線,一個是以公共服務事業部牽頭做城市公共服務、大型商超等;另一條線是以本地生活事業部為主,整合從阿里巴巴劃撥過來的淘點點等O2O資源,拓展餐飲娛樂。
儘管借助淘點點的原有資源,目前支付寶商家平臺上基本都是餐飲商戶,但想做類似于“萬能的淘寶”的支付寶場景平臺並不滿足於餐飲領域。樊治銘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支付寶商戶先要把餐飲這塊做透,再慢慢滲透到美容、休閒、按摩等其他O2O領域。
對此,中歐國際商學院教授陳威如認為,從餐飲、便利店場景拓展到計程車、電影院、教育、美容、休閒等更多場景,實際上是在形成一個正向迴圈,即通過更多場景吸引更多用戶,商戶提供更多優惠拉升消費者使用頻次,使用頻次提升又吸引更多商戶入駐,達到互相增長的平臺跨邊界網路效應。
觸動點評、騰訊神經?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近日在北京朝陽區一家好鄰居便利店向店員了解到,微信支付和支付寶錢包均能掃碼付款,但總體上來説實際使用微信支付付款的進店消費者更多,當天滿一定金額後使用微信付款可免費獲得一瓶氣泡礦泉水,類似的優惠微信支付頻繁在北京等地的便利店推出。
但在支付寶的大本營江浙滬地區情況又不相同了。據本報記者多方了解,江浙地區用戶使用支付寶在便利店、超市付款的比例高於北京地區。記者此前在上海五角場一家全家便利店觀察,早高峰期間使用支付寶付款的人數佔比不低於30%。
往線下走,這是支付寶和微信兩個巨頭爭相在做的事,目前支付寶已經全面對接了家樂福、大潤發、肯德基等商超和快餐店。而像支付寶的服務窗和微信的服務號提供的都是商家與消費者的連接服務,在支付寶9.0版新增“商戶”功能後,原有的服務窗功能是否會被削弱?樊治銘回應稱,服務窗會繼續做,重點要將商戶展示做好,只是現在它被納入到“朋友”入口下,以動態消息形式向用戶推送優惠等商家資訊。
在對線下商戶端的爭奪之外,這次支付寶又高調入侵了騰訊擅長的社交領地。很多體驗新版支付寶的用戶表示其“朋友”的界面風格和功能與微信很像,而且在文字、語音、群聊、紅包、位置等基本功能外,支付寶還在聊天界面下新增加了“收款”功能,像經常在一起吃飯的“飯搭子”,可以在支付寶裏新建一個群聊, 並生成群付款碼,每次吃完飯可以自動AA制付款。
此外,像新增的群經費(活動收款)、借款(電子借條,到期自動從借款人支付寶賬戶轉賬還款)以及被強化突出的親情賬戶(幫沒有支付寶賬戶的親屬代理財)等功能,都是在積累基於交易場景的用戶關係鏈。在社交方面,支付寶不會成為微信一樣的日常聊天工具,其切入的方向是各種場景下的關係屬性。
對於新版支付寶在餐飲商家領域的發力,這實際上也向處於“騰訊陣營”的大眾點評發起了攻勢。點評在不久前剛剛上線了“閃惠”功能,改變了過去“n張團購券+現金補零”的繁瑣支付方式,用戶可直接按照系統計算好的優惠價格線上買單;而近日點評又和百盛集團簽約,做基於地理位置的商場O2O服務,這些領域和支付寶的拓展方向形成了對壘局勢。
在這場線下商業的爭奪戰中,騰訊、點評、支付寶之間的競爭領地越發碰撞出更多交集,態勢也趨於同質化,而各自的用戶黏性、使用習慣培養、用戶體驗、商戶資源等將決定未來競爭格局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