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科技 > 網際網路 > 正文

字號:  

網路暴力頻發釀隱患 法律界定不明是病根

  • 發佈時間:2015-07-01 11:00: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湯婧

  近年來,作為網際網路絡發展的一種負面産物,網路暴力大有愈演愈烈之勢。據了解,5月份,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各地網信辦舉報部門和主要網站共收到網民舉報174.8萬件,舉報受理量首次突破百萬,其中,“人肉搜索”、網路謾罵、人身攻擊等網路暴力行為佔據了較大比重。網路暴力是社會暴力在網路上的延伸,但更具有隱蔽性、群體性、傷害性,往往會對他人造成名譽損害和精神困擾,由此造成的悲劇不勝枚舉。儘管我國目前已經出臺了大量規範管理網際網路的相關法律法規,但由於針對性不足,對網路暴力沒有明確的法律界定,導致法律與現實的矛盾日益突出。

  網路暴力成移動網際網路新“毒瘤”

  網際網路的迅猛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同時也給網路暴力的出現提供了渠道。近年來,網路暴力正成為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新“毒瘤”。據網信辦的數據顯示,5月,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各地網信辦舉報部門和主要網站共收到網民舉報174.8萬件,經審核,有效舉報141.9萬件,共處置122.8萬件,舉報受理量首次突破百萬。其中,“人肉搜索”、網路謾罵、人身攻擊等網路侵權行為的舉報量較為突出。

  自2007年的“網路暴力第一案”後,越來越多的網路暴力事件進入公眾視野,並呈現出逐漸增長的趨勢,最近一段時間,接二連三發生的網路暴力事件更引發了廣泛關注。比如,“成都女司機被打事件”中的女司機從一開始獲得同情支援到後來遭受一邊倒的批判;“學生為女老師打傘”掀起關於師德和尊師重道之間的罵戰;“揭發何炅吃空餉”爆料人遭到人肉辱罵;江西永新校園暴力事件持續發酵等等。

  在這些公共事件中,一些人利用網際網路擅自公佈他人照片、職業、住址、違章駕駛記錄等個人資訊,將對熱門話題的探討異化成了踐踏他人隱私的集體狂歡,更有人隱匿于網路背後,肆意謾罵、侮辱當事人,不僅會對他人造成心理甚至身體的創傷,更嚴重的還可能導致自殺等悲劇。

  監管不嚴致網路暴力蔓延

  現如今,網路已經日益成為人們表達意願的一種渠道,越來越多的人習慣通過網路來獲取資訊,併發表自己對社會公共事件的意見及訴求,網路輿論由此産生。但也有一些網友不能理性客觀地看待問題,用極端偏執的態度,甚至用人生攻擊和污言穢語來表達意見,這些也就是隨著網際網路發展而産生的“網路暴力”。“網路暴力”的大行其道,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第一,網路媒體的開放性、匿名性、虛擬性,以及網路輿論中群體極化現象,都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網民的責任意識和法律意識,導致他們無所顧忌地借助網路宣泄自己的情緒。在低廉發言成本的網路空間中,人人都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話語權,而且網民對自己所發表的言論幾乎無需負責,在從眾心理的影響下,一些網民容易盲目跟風,簡單、粗暴地進行“站隊式”地情緒化表達,造成圍攻聲討、威脅恐嚇等不健康現象,甚至衝破道德和法律底線,將這種影響延伸到了現實世界中。

  第二,目前,我國對網際網路的管理還相對滯後,相關法律還有待完善,無法應對日益複雜的網路資訊傳播,難以對網民形成強有力的約束。據了解,目前法學上還沒有“網路暴力”的説法,缺乏明確的法律界定也使得“網路暴力”逍遙法外。另外,當前對網路侵權案件的處理方式,並沒有針對網際網路的複雜性和特殊性,只是將相對應的法律法規直接複製應用到網際網路上,無法實現真正有效的監管。

  第三,網路媒體的把關不嚴、責任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縱容”了網路暴力的産生。一些網際網路傳播媒介為了追求商業利益,往往不考慮自身的社會責任,通過發佈具有煽動性的標題或圖片等,來吸引網民眼球,獲取點擊率;對於網民情緒化的表述等,不僅不及時刪除,反而利用此來吸引更多的關注。

  除此之外,在網路上難以追本溯源、涉及責任主體多、侵權證據難以確定等原因,都導致網路暴力事件頻頻發生。

  將網路暴力關進“牢籠”

  網路暴力的肆意橫行,不僅危害網路環境和網路文明,也造成不良資訊傳播、個人隱私洩露、謠言層出不窮等惡果,更僭越了法律底線。要如何驅散網路暴力的陰霾呢?

  其一,遏止網路暴力,要弘揚法治精神,彰顯法治力量,必須建立與網際網路發展相適應的法律體系。去年10月,我國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關於審理利用資訊網路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開始施行,有助於規範網路行為、建立良好的網路秩序;近日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了網路安全法草案,草案將進一步完善公民個人資訊保護制度,規範網路資訊傳播活動。

  其二,要使網路意見表達趨於理性,應加強對網民的自律教育。網路暴力事件的主體是網民,每個網民都有責任和義務營造和諧的網路環境。就公民個人而言,要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堅持全面客觀態度,保持理性思維,不用偏執極端的眼光看問題。同時,也要培養網民的社會責任感,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敢於抵制歪風邪氣。

  其三,規範管理網路媒體,倡導行業自律。網站需自覺承擔好“把關人”角色,對網路資訊源加強把控,促使形成積極健康的良好風氣。

  此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譬如在南韓,凈化網路輿論環境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廣泛開展“善意回帖”運動,還與警方監管、法律約束、學校教育等“三把斧”相結合,各方共同維護網路環境,此類經驗或可借鑒。

  另外,各級政府應構建公共資訊平臺,規範資訊發佈的渠道,並建立完善的網路言論應急疏導機制,最大限度地避免網路暴力事件的發生。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