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科技 > 網際網路 > 正文

字號:  

應客觀看待專車“成長中的煩惱”

  • 發佈時間:2015-05-14 08:42: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書海

  原標題:評論:應客觀看待專車“成長中的煩惱”

  打車軟體市場又起波瀾——繼Uber在廣州、成都被查之後,滴滴和快的在河南洛陽也遭遇了同樣的命運。而近日又有媒體曝出“女乘客遭滴滴打車司機頻繁騷擾”。在這起個案報道之後,連結了“多地乘客叫車被騷擾”的案例。事件的主要表現為專車司機以各種理由用短信或電話騷擾女乘客。(《京華時報》5月13日)

  專車服務自誕生之日起,可謂是非不斷。合法性的爭議,運營安全的擔憂,這些都是相關部門對專車服務有所顧慮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某種程度上,媒體所報道的這些發生在專車司機與乘客之間的騷擾事件,恰巧印證了相關部門的擔心,似乎在一定程度上構成了否定專車服務正當性的現實佐證。而對專車司機高收入的描述也曾一度風行于諸多媒體,如“月收入達3萬元,每天睡到自然醒”。

  但安全隱患也好,專車高收入也罷,這些可能都只是外界對於專車認識粗淺化的一個投影。譬如近日在廣州有媒體就做出一項針對專車的千人調查,揭示“你想不到的專車六大真相”。調查所給出的專車司機典型形像是,年齡在20~40歲,主要為本地人,四成左右都在廣州買房,四成以上學歷在大專或本科,這一群體大體符合城市白領的形象,與計程車司機基本為城市藍領階層形成鮮明對比。

  在專車司機的收入上,與媒體以往報道中“專車司機日進鬥金,談笑間輕鬆月入過萬”不同,調查顯示,月入過萬的例子不是沒有,但在全體受訪專車司機中佔比不到10%。近四成專車司機收入在5000~7000元之間,而且這個收入中還包括了公司補貼。一旦補貼下降,收入還將減少。這一收入水準基本與計程車司機持平。

  不難看出,較之於一些個案式或極端化的“專車現象”,調查所呈現出來的專車資訊,或許更接近於一種真實狀態。相關部門對專車作出管理決策,也應該更多基於對這些全面資訊的掌握之上。

  在一定程度上,專車當前所呈現出來的一些問題,都可稱之為“成長中的煩惱”。作為一種全新的行業形態,由於目前專車仍處於一種“半合法化”狀態,有效的外部監管尚未形成,這些亦會加大專車行業在發展前期所面臨的失序風險。但這些問題的存在,應該被視為是對相關部門重視與監管跟進的一種督促,而不是以此進一步質疑專車存在的合理性與必要性,甚至作為打擊、否定專車市場化的理由。譬如在美國大多數針對專車管理的法規,都對專車完善服務起到了顯著作用。

  那麼,作為監管部門,怎樣的管理才是最為恰當的?具體的管理或許考驗著各地的管理與創新智慧,但有一點原則應該堅持,那就是專車服務作為一種市場化的産物,對待專車的關鍵仍在於要把握好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在廣州,一個由市交委牽頭搭建的約租車平臺“如約”即將上市,被視為是當地監管部門管理專車的一個重要舉措。換言之,即是管理部門自己上場經營專車服務以提升市場規範。這種做法看似頗理想,但且不説相關的失敗案例已太多,該做法也與當下改革倡導的簡政放權,“政府管理要更多地轉為事中事後監管”理念多有出入。

  應當承認,專車生來並非完美。這正是相關部門有必要強化監督的必要性所在。專車作為一種新興事物,尤其是在各地對專車的管理態度未明的情況下,還需客觀看待專車所存在的“成長中的煩惱”,棒殺與捧殺都不可取,否則將構成一種“污名化”效應,對專車而言既不公平,也不利於讓主管部門作出更為理性的管理決策。而具體如何完善對專車的監管,是“撇開市場自己上”,還是恪守監管者本分,創新監管方式,則成為地方政府對待市場的一塊試金石。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