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科技 > 網際網路 > 正文

字號:  

支付寶紅包玩不起來 那麼微信紅包是誰的投名狀

  • 發佈時間:2015-02-15 08:22:14  來源:光明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書海

  春節還沒有到,年三十也沒有到,但是這個群那個群把紅包的遊戲已經開始玩得不亦樂乎,不管包大包小,只要不是定向增發,搶到的好像總是那麼幾個東西,叫一群猴急的東西特別的羨慕嫉妒恨。

  那麼,問題就來了。

  為什麼大家喜歡玩微信的紅包而不喜歡支付寶的紅包呢?馬雲在中國證監會演講時明確表示,過去阿裏對微信可是不服的,為了跟風更為了對抗,阿裏內部還搞了個來往應戰;但是現在阿裏學會為騰訊鼓掌了,微信紅包也是如此,除了玩得早之外的先入為主,支付寶紅包更多的不是在於自身。水皮在《華夏時報》經營圈兒裏徵求大家意見,各種説法都有,比如微信每個人都有,支付寶不是每個人都有(水皮就沒有);再比如,支付寶的受眾是生意人不是朋友圈(朋友圈之外有行賄的嫌疑哦);又比如,支付寶要輸入密碼還要猜金額還得切換APP流程,興奮度早降了(有感與人方便與己方便,不能總想著自己那點破事);還比如,支付寶要使勁戳屏(這成了體力活),最主要的恐怕大家都有體會,那就是不能聊天(水皮沒用過第一次聽説),不能聊天當然就沒有了樂趣(你真的以為大家就是為搶那幾分錢的紅包而來的啊),互動不是網際網路的基因嗎?可見,並不是所有的網際網路企業,包括BAT,隨時隨地都能把移動互聯真正落實到産品層面上的,微信紅包的盛行正是在於其簡單、方便、互動,支付寶紅包則多少有點東施效顰的意思,“不好玩”這三個字就是答案。

  一定程度上,微信取代微網志的原因在於其私密性,朋友圈的互動也更真實點,而微網志更像個大眾媒體,更具備商業特徵,微信的公眾號也有大眾傳播的特徵,但是必須履行訂閱的手續,至少在傳播上是精準的。現在這種朋友圈也面臨著考驗,騰訊顯然想開發其中的廣告價值,所以嘗試著投放了寶馬、可樂、vivo手機等不同的産品廣告,最近萬科的三好生也成為其中之一。説實話,挑選部分品牌,尤其是家喻戶曉的品牌作點投放形成一種競猜遊戲是可以的,至少在大家的新鮮感覺中能形成互動的話題;但是如果形成慣例地投放廣告,那麼這種嘗試還是要打點折扣的,第一是朋友圈不適合做生意,廣告也是一種生意,朋友之間做了生意,朋友就沒法做;第二是朋友圈是個人的天地,微信不請自來地投放是否有侵權的嫌疑;第三沒有人會為廣告而刷屏的,除非是投放者本人,所以這種投放又有多大意思呢?把一點好玩的意思搞成不好意思,意思就不大了,這正如支付寶也搞紅包,怎麼看怎麼彆扭,目的性不純粹,真的是禮尚往來而不是投石問路?其實,大家看成功的企業、成功的産品、成功的創意,往往只見賊吃肉不見賊挨打,支付寶的紅包其實早在去年微信玩起來之前就有過,紅包也並非微信的創意,但是支付寶以前沒玩起來,現在也玩不起來,而微信卻無意插柳柳成蔭,體現了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思維,看似沒有什麼功利目的,但是綁定的卻是無數用戶的銀行卡,以及包括銀行卡在內的錢包。

  水皮很少打車,也不明白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軟體有什麼區別;只知道一個源自騰訊投資,一個源自阿裏投資,不管滴滴還是快的,2014年都在拼命燒錢倒貼,表面上看爭奪的是打車族,實際上爭奪的還是打車族手上的那部分手機,而手機則是入口,渠道的入口,生意的入口。就打車而言,這些軟體根本不可能有什麼盈利,但是流量帶給他們客戶,而無論騰訊還是阿裏都想爭搶的則是大家手中這部手機的賬號,打車軟體只不過是投名狀而已。一旦客戶的叫車習慣養成,滴滴和快的就開始醞釀合併。為什麼?燒錢只能燒一陣子,哪能燒一輩子呢!騰訊和阿裏,誰也不比誰傻,競爭只會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不如合謀壟斷,共用客戶。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