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科技 > 網際網路 > 正文

字號:  

多家銀行跨界做電商 兩者相互滲透或成趨勢

  • 發佈時間:2014-12-25 08:12:01  來源:環球網  作者:施娜  責任編輯:書海

  近日,杭州銀行跨界試水電商,力推網上購物平臺——“e+生活圈”,並主打跨境電商。

  實際上,近年來銀行涉足電商的案例比比皆是。據記者了解,目前已有建行、招行、民生等多家銀行在網上經營商城。與此同時,電商也開始逐漸涉足銀行,如阿裏的浙江網商銀行。

  對此,浙江省國際金融學會會長金雪軍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只要銀行客戶有需求,在此基礎上開展電商就是合理的。銀行做電商和電商做銀行,是網際網路金融發展的兩個重要方面,兩者之間相互拓展是未來的一種發展趨勢。

  不過,對於銀行該不該做電商,各方人士有不同意見。

  專家:銀行看中電商潛在客戶

  資料顯示,“e+生活圈”是杭州銀行打造的集跨境購、積分商城、本地生活及社區金融于一體的綜合電子商務平臺。杭州銀行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搭建“e+生活圈”旨在為廣大市民提供貼心服務。

  據了解,目前已有100多家商戶入駐“e+生活圈”,銷售範圍包括化粧品、童鞋、數位産品、精品女裝、健康食品等,除杭州銀行自身的借記卡、信用卡外,還支援200多家銀行的銀聯借記卡用於支付。

  實際上,近年來涉足電商領域的銀行越來越多,如建行“善融商務”、交行“交博匯”、農行“E商管家”等。

  對此,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助理分析師錢海利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銀行做跨境電商,一方面是因為,跨境電商的市場利益很誘人;另一方面,在電商紛紛跨界金融的背景下,銀行也希望通過搭建電子商務平臺,實現電商金融一站式服務,守住正在被電商挖角的客戶。

  “在現在的電子商務大環境下,銀行做電商更多是看中了電商這個鏈條上的潛在客戶,目的是尋求提供更多金融服務的可能。”錢海利説。

  各方對銀行做電商分歧大

  值得一提的是,涉足電商的銀行多為一些大中型銀行。這其中有做得好的,也有做得一般的。

  例如,在網際網路金融領域起步較早的建行善融商務,截止2013年底,上線18個月的善融商務平臺交易額超過300億元,其中B2C交易額超過10億元,目前穩居行業領頭羊地位。而興業銀行的信用卡商城則在經營了三年半左右後,于2013年8月31日正式關閉,當時公告中並未説明關閉商城的具體原因,僅稱是“因業務調整”。

  對於銀行該不該做電商,各方人士有不同意見。

  某銀行業內人士表示,商業銀行涉足電子商務領域的主要目的在於鎖定客戶資源。電商産品可以幫助銀行獲取更多的客戶,也能夠提高信用卡等銀行卡的使用率,從而提升銀行的收益。因此,銀行應該抓住電商業務。

  國際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也曾公開表示,電子商務從本質上來説,其實屬於一種中間業務。銀行跨界做電商是其大力發展中間業務的表現,可以使銀行的收入更加多元化,增加銀行的非利息收入,有利於推動銀行的轉型。

  不過,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曹剛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不看好銀行做電商綜合平臺,城商行等中小銀行更是沒有必要做。銀行自己做電商是做不好的,最多只能做二流的,不過為客戶提供一些便利倒是可以的。

  持類似觀點的還有金融分析師陳凱,他表示,相比阿裏、京東等獨立電商平臺,銀行係平臺並不具有優勢。相反,還有可能因為銀行決策鏈條較長,對網際網路反應較慢以及不適應網際網路行銷的流量文化而走入歧途。

  但金雪軍指出,銀行係電商和獨立電商平臺各有各的市場,兩者互不影響。未來,涉足電商的銀行將越來越多。不過,無論大銀行還是小銀行,都必須面對電商市場不斷發展的環境,然後根據自身情況和特色,做好發展定位。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