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科技 > 網際網路 > 正文

字號:  

小米美的結盟 董明珠與雷軍新一輪舌戰

  • 發佈時間:2014-12-16 07:35:19  來源:北京晨報  作者:劉映花 孫春祥  責任編輯:王磊

小米美的結盟 董明珠與雷軍新一輪舌戰

  昨天,復牌的美的集團(000333)以一度衝上漲停,全天股價上漲5.99%的高姿態,證明投資者們“很滿意”。這讓格力電器(000651)股價小幅下跌0.57%的市場表現有些蕭瑟。

  看,美的和小米奪走了格力的未來。有人為小米創始人雷軍和格力董事長董明珠的最新一輪舌戰做了注腳。

  12月14日,小米宣佈12.66億入股美的集團,參與智慧家居計劃。同一天,在中國企業家雜誌的年會上,小米和美的的“老對手”董明珠赤裸裸地將兩者稱作“兩個小偷”。此語一齣舉座譁然,“董小姐真的生氣了。”

  把這看做一場口舌之爭也許太簡單,在這場精彩交鋒背後,有製造業和網際網路不同的焦慮。

  董明珠:兩個騙子偷了專利

  董明珠和雷軍之間的這把火,從去年底燒到今年。

  2013年12月,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獲獎名單揭曉,雷軍和董明珠都是獲獎者。在主持人的引導下、在馬雲和王健林的“配合”下,雷軍與董明珠當著全國人民下了賭注:賭小米5年之內銷售額能不能超過格力電器,賭資為10億!

  如今再提賭局,董明珠説本來就不公平,“他做手機,我做空調,不對等的賭,沒有什麼價值。但是有一點可以賭,格力有1.4萬項專利,在中國擁有專利最多的企業裏我們排在第十名,你小米有多少?這點我贏了。”董明珠還表示,一個真正有價值的企業,不是收入是多少,更重要的是企業的內涵,這才是一個真正偉大的企業。

  在她的眼中,無論是小米還是美的,顯然都稱不上“偉大”。“雷軍剛剛走出去就被封殺了,你偷了人家的專利。”“美的偷格力的專利法院判賠200萬,兩個騙子在一起,是小偷集團。”

  董明珠保持著一個龍頭製造企業的驕傲。為她撐腰的是格力高增長的業績。前三季度,格力實現收入984.10億元,同比增長12.07%。凈利潤98.28億元,同比增長29.67%。

  關公戰秦瓊背後的焦慮

  對於旁觀者,董明珠與雷軍的PK多少有點關公戰秦瓊的感覺。兩者被生硬的貼上製造業和網際網路代表的標簽。董明珠看不慣網際網路行銷慣有的習氣,但實際上這些遠不能代表網際網路思維的本質。

  不過,從兩者“互相揭短”的舌戰中,我們也能看到這兩個各自領域企業明星的焦慮。

  由於愛立信起訴小米侵犯專利,小米手機印度被叫停銷售仍在持續發酵,在已進入的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等市場接下來可能將面臨與印度同樣的遭遇。這讓“小米模式”蒙上了陰影。

  而在小米“開放”態度的反襯下,格力專注空調的“專一”戰略也遭遇質疑。與老對手美的在白電領域全面開花不同,在董明珠看來,小家電業務一直是格力電器的“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品質難以控制。近日,格力開始加大對空氣凈化産品的投入,卻遭遇小米和美的的聯手。

  兩者還都在製造業與網際網路的博弈與結合中探索。

  雷軍:董總好像認輸了

  幾乎是在主持人的一再追問下,雷軍才對董明珠做出了回應。

  “感覺董總好像認輸了似的。但是,我想賭10億人民幣是董總提出跟我賭,我説賭一塊錢,董總説,要賭賭十億,還要請央視億萬觀眾作證。”

  而對於“和美的合作是不是欺負董總?”雷軍也很從容。“把它説成跟格力打賭的副産品,好像把事情説小了。我自己覺得以小米這麼快速度的增長,自身(贏得賭局)的勝算就足夠了。”

  事實上,在過去的一年裏,小米不斷擴張,圍繞手機、電視、路由器構建了3大業務體系,並以這3大業務為中心構建生態體系。同時,通過投資打造不同産品之間的協同效應。

  12月初,金山、小米與淡馬錫聯手以2.95億美元入股網際網路基礎設施服務提供商世紀互聯。此前小米還在網際網路內容領域分別投資了迅雷、華策影視、優酷馬鈴薯、愛奇藝和天馬時空。“朋友越多越好,敵人越少越好。”雷軍説。

  ■問題來了

  “小米模式”的瓶頸在哪?

  在國家智慧財産權網站上,小米達到“公告封卷”狀態的發明專利目前只有9項,相對於專業的手機製造公司,小米並不以技術見長。此前,日本空氣凈化器廠商剛剛發佈聲明,暗指小米空氣凈化産品存在抄襲嫌疑。

  小米遭遇的挑戰,在中國網際網路公司中並不是孤例。很多網際網路公司以行銷、輕資産的商業模式支撐,快速成長,但是,即使在最具有創新性的網際網路行業,原始技術創新也仍然是瓶頸。

  製造能力真的在貶值嗎?

  “什麼時代我們格力也不怕。只有網際網路,能喝到茶嗎,能吹到冷氣嗎?”董明珠將優秀的産品作為企業的本質,將網際網路視為渠道和工具。這種觀點在中國製造企業中非常普遍。

  不過,在網際網路時代,對於網際網路的運用,將直接影響企業的製造能力。而從目前的情況看,在國內,傳統企業依靠自己完成網際網路轉型的成功案例還很少。傳統製造企業面臨組織構架、渠道建設、企業文化等與網際網路文化的磨合。

  董明珠是否也需要一個小米?

  小米模式的成功,美其名曰“網際網路思維”,但其實質就是電子商務。從目前渠道開拓上看,包括格力等製造企業雖然也涉足電子商務,但卻大多是蜻蜓點水,遠達不到小米模式所能産生的裂變效果。説白了,格力們的電子商務是先創造産品再找消費者,而小米們的電子商務是先圈好了消費者,再去定制産品。孰優孰劣,立見分曉。

  打嘴仗沒有意義,董明珠也需要一個小米,這是大勢所趨。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