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會明:媒體融合將改變傳統媒體經營模式
- 發佈時間:2014-12-05 15:17:48 來源:光明網 責任編輯:王磊
從驚呼“狼來了”,到目前開始嘗試與新媒體融合逐漸成為一種行業趨勢,應該説,多年來,面對網際網路新媒體的挑戰,傳統媒體始終在積極探索更好的發展方式。
日前中廣互聯CEO曾會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就表示,目前大多數人都意識到傳統媒體和新型媒體融合的必要性。他認為,對傳統媒體而言,簡單的以售賣內容版權的粗放式經營模式已經不能滿意媒體的變革,也難以適應網際網路時期用戶習慣的遷移。以電視臺為例,能夠在媒體融合後將“觀眾”徹底轉化為用戶,讓這些用戶深度參與到節目的生産製作中來,並通過收集、統計這些用戶的收視行為,來獲得用戶群體的活動軌跡,實現更大的競爭價值。
什麼是真正的媒體融合?
“今年5月份,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到上海報業集團調研時,談到市場和陣地的關係,原來主流媒體,如果不佔有市場,不被用戶關注,老百姓所認可,這個陣地也就丟失了。”
我認為作為廣電在媒體融合的過程中,需要做到兩點,一是電視的媒體也需要讓更多的用戶參與,讓更多用戶接受,只有這樣也才能夠説真正成為一個主流,在未來佔據主流媒體的位置。
如何去做,那就是習總書記所強調的,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最近幾年,以視頻網站為代表的新媒體發展勢頭迅猛,憑藉其即時傳播、聲畫兼備、互動性強、資訊量大等特點,正在成為年輕一代收視習慣的主流趨勢。特別是其傳播不受地域、時間局限的特性,使得全球網際網路的電子網路有多大,它的傳播空間就有多大,用戶的覆蓋就有多廣。
然而視頻網站畢竟作為新興媒體,還尚不具備自給自足的內容生産模式,只能依賴於購買版權來擴大內容庫。從2012年起,天價版權讓視頻網站不堪重負,加之內容同質化日趨嚴重,眾多視頻網站開始陷入版權糾紛、內容紅海等眾多問題。
而另一方面,為了適應時代發展,傳統媒體也在不斷探索轉型,但囿于自身體制以及人才缺乏等原因,很多媒體在轉型過程中僅是進行簡單“嫁接”,在保持原有業務體系運作不變的情況下,通過辦網站、開通官方微網志,運營客戶端貼近 “新媒體”業務,最終收穫的效果並不理想,最終出現了“轉”而無“型”的尷尬境地。
這些嘗試很難説真正的媒體融合,也很難有長遠的發展。真正一個好的方式,實際上是要把新媒體的元素、技術、用戶,深深植入到內容的生産和製作的環節,包括用戶的深度參與,這才是的媒體融合。
如何融合?
關於傳統媒體和新型媒體如何融合?我認為電視臺向新媒體轉型的一個目標,或者重要的標誌是要把他的觀眾變成用戶,那麼這兩個詞彙似乎差別不是特別大,但事實並非如此。
傳統電視商業模式,基本上是我們去做電視節目,通過有線為主,再加上地面、衛星,或者IPTV,網際網路視頻的一些傳播,主要是廣告的一個經營模式。廣告的投放,這些4A公司根據原來的傳統央視索福瑞,整個一個收視率,作為一個電視臺來講,每天全國或者衛視有多少人在看,但是他不知道他們是誰,分佈在哪,男女老少他的性格特徵,他喜歡什麼樣的節目,哪些人,甚至更多的有哪些購物的一些傾向。簡單的説,就是單向的傳播。
如果通過新媒體的手段,能夠直接到達用戶,能夠去統計用戶的一些收視行為,甚至用戶逐漸通過各類的活動,主動的能夠把相關資訊提供給我們的運營平臺,這時,內容和用戶之間産生的互動,電視臺的內容就不再是粗放式經營廣告,而是産生了更大的競爭價值,另外很重要的是,我認為整個真正的新媒體,現在説IPTV,説OTT等,由原來的廣播式的,點對面的廣告,能夠到點對點的,能夠在不同的終端,除了電視機之外,能夠在手機、PAD隨時隨地去看,似乎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但是我個人看法來講,這些都不是真正的新媒體,而真正的新媒體一定是用戶深度參與的。所以説,傳統媒體需要一個開放的平臺,能夠幫助他們去實現這種轉型。
由於這種客觀需求,視頻行業看到了這樣的機會。以風行網為例,2012年起風行網與東方衛視進行“臺網融合”嘗試,風行網通過對電視節目的策劃、推廣、行銷、廣告售賣等環節緊密“綁定”,實現了網臺間的密切合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而今年8月,風行網的“開放平臺”戰略把這種“臺網融合”轉變成為了大範圍的“媒體融合”,媒體融合進一步擴大。
風行的這種模式值得借鑒,利用其自身技術解決PC、移動等終端的內容傳輸達到多屏覆蓋,同時,為合作的傳統媒體提供日均覆蓋較高的全平臺專屬頻道,並開放後臺管理和用戶數據,幫助其運營和維護,實現直播和點播功能。
“現在整個業界也非常關注黎叔(黎瑞剛)在SMG整個大手筆的操作,那麼風行作為整個SMG旗下這樣一個板塊,現在來構築一個“開放平臺”的産業鏈合作模式,也希望能夠對於業界有更多的幫助,共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