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科技 > 網際網路 > 正文

字號:  

中移動欲聯手阿裏復活飛信:單獨運作重塑業務

  • 發佈時間:2014-11-13 07:08:24  來源:新京報  作者:林其玲  責任編輯:湯婧

  這些天,來來往往的聊天軟體市場上少了一個老夥計,還有個老夥計有望原地滿血復活。

  10月31日,當年“用於區分白領與學生”的MSN徹底死了。在中國市場上最後茍延殘喘一年後,在“漫不經心”地運營了多年後,微軟“關閉”了MSN。

  另一條消息則更為有趣:有報道稱,中國移動將聯手阿里巴巴,準備復活“飛信”。

  市場競爭就是這樣,總有人要走,也總會有人來。

  MSN死了

  在服務全球用戶15年後,MSN徹底死了。

  10月31日是MSN在中國的最後一天。實際上,中國市場已是MSN在全球的最後一塊保留地。2013年3月,微軟宣佈除中國內地之外,MSN用戶均需遷移至其85億美元收購而來的Skype上。當時,因為Skype在中國的運營問題,微軟暫時保留了MSN的中國市場。

  MSN發佈于1999年,2005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據市場調研機構統計,MSN在2009年時已擁有近3.3億的用戶,佔據著全球40.67%的市場份額。

  當時,雖然中國市場上有著QQ等強大的對手,由於MSN簡潔的界面、國際化的背景,多數所謂“白領”都偏愛使用MSN,使用QQ的則更多的是學生以及二三線城市用戶。

  隨後MSN不斷下滑,在其被“終結”前的兩三年裏,其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已少得可憐。

  去年,微軟宣佈MSN用戶可以遷移到Skype上,用戶的聯繫人不會丟失,Sky同樣支援MSN賬戶及聯繫人。

  至今,微軟沒有公佈有多少用戶從MSN搬家到Skype。

  11月1日,新京報記者登錄Skype,已被遷移過去的300多位聯繫人中多半顯示未安裝Skype。

  MSN死得冤

  MSN死了。不過,對於微軟這樣的超級巨頭而言,聊天及社交並不是它的重點,這一領域的産品也無法成為領導整個IT行業的核心繫統平臺。自始至終,MSN不過是微軟關於未來的眾多佈局中的一枚小棋子。對於MSN,微軟投入的資源與關注度始終不夠。

  漫不經心的態度,僵化的運營機制,使得曾經輝煌的MSN最終消亡。

  企業問卷網創始人向守軍曾作為第三方合作夥伴為MSN中國服務多年。他認為,在具體運營層面,MSN的關鍵死因是授權不夠。這個授權不僅是管理授權與市場行銷的本地化,最重要的是産品本地化,給予本地産品團隊足夠許可權去修改産品。

  “2005年某天,因為廣告位置和形式的問題,我給MSN的兄弟寫了封郵件,這封郵件後來轉到香港(微軟大中華區所在地),再轉到倫敦(微軟亞太區總部),最後轉到Redmond(微軟總部),這樣一週過去,繞地球差不多轉一圈,最後問題也沒解決,我們自個想了辦法妥協。”向守軍回憶説。

  2006年,騰訊從MSN中國挖走了多名技術産品以及市場骨幹。2007年,騰訊對QQ大幅改版,風格變得簡潔,增加傳情動漫等功能,此後QQ反攻MSN成功。

  向守軍稱,MSN團隊有技術,有預算,但是缺“授權”,最後只能看著QQ崛起,錯過機會。

  飛信的活兒比較重

  如果把時光軸拉長,不難看出,QQ的勝利也很“短暫”,現在,QQ正在被同胞兄弟微信漸漸取代。

  網際網路誕生以來,聊天軟體市場上,所有的霸主都是各領風騷三五年。總有人要走,也總有人要來。

  現在,有個“老兵”有望再度出山——飛信要“復活”了。

  有報道稱,中國移動和阿里巴巴計劃組建合資公司單獨運作飛信,重塑飛信業務。雙方的目標明確——直指微信。

  在智慧手機時代到來之前,無需支付短信費用的飛信曾紅極一時。但由於功能單一,飛信隨後沒落——中移動、曾因此被指“缺網際網路基因”。

  中移動與阿裏的“混搭”看上去很互補,但仍有不少人對這項合作表示擔憂:對於阿裏而言,社交並不是其核心業務;對於運營商而言,雖然在轉型節點上,但這也不是運營商的命脈所在。雙方願意為此投入多少資源呢?想要顛覆微信,玩票顯然不夠看。

  最重要的是,網際網路領域內,顛覆者很難在“籬笆內”産生——除非對手犯大錯。

  當年網際網路公司一股腦做IM(即時通信軟體)對抗騰訊QQ,後來又一股腦做微網志對抗新浪微網志,後來又一股腦複製微信衝擊騰訊微信,這些都沒有成功。

  360董事長周鴻祎曾對新京報記者説,“顛覆IM的一定不是另外一個IM,可能是微網志。”

  這只是一個比喻。創新型的商業,來自衍生變化的需求。商業的本質是需求,創新者的本質在於重新理解需求。或許,要想真的對抗微信,飛信還需要對用戶的移動社交需求重新理解。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