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大數據預測“首秀”緣何“失算”
- 發佈時間:2014-10-21 08:08:09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王磊
百度票房預測超過2億元,實際票房卻不到5000萬元,電影《黃金時代》從甚囂塵上到慘澹落幕,經歷了一次“過山車”。
一直以來被“奉若神明”的“大數據”這次卻“失算”了。但是專家表示,此次預測失利不會改變大數據廣闊的應用前景,而在“首秀”之後,隨著模型的進一步完善,百度大數據預測的準確度有望進一步提升。
上映之前鬧得沸沸颺颺的電影《黃金時代》卻在上映之後“遇冷”。在國慶檔眾多大片的夾擊下,這部貼上了“文藝”“小眾”標簽的電影在票房上遭遇“滑鐵盧”:來自娛樂産業資訊諮詢機構———藝恩諮詢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18日《黃金時代》累計票房為4729萬元。
與相形慘澹的票房形成對比的,是電影上映之前百度“大數據”神奇的預測。除了湯唯、馮紹峰等巨星的加入,“大數據”“消費眾籌”“信託”等多種元素的加入,《黃金時代》在上映之前還是賺足了眼球。特別是百度大數據電影票房預測認為《黃金時代》的總票房將至少達到2億元,與現實也是相去甚遠。
應該説,時至今日,關於《黃金時代》票房慘澹的解讀,已經不再是新鮮的話題,但是,神秘而又神奇的“大數據”此次為何“失算”?在對未來的預見上,“神通廣大”的“大數據”未來究竟何在?
近些年來,隨著網際網路特別是移動網際網路的爆髮式增長,“大數據”成為一個熱點的概念不斷被社會各界探討。國內網際網路巨頭BA T紛紛基於各自的主營業務,推出各自的大數據應用平臺。而京東、小米、華為等公司也紛紛成為“大數據”的“弄潮兒”,甚至A股一家曾經做高端餐飲的上市公司,也趕時髦地更名中科雲網,玩起了“大數據”。
據記者不完全梳理,在對於大數據的定義尚未清晰的情況下,市場對大數據的預期大致有3種:一是預測未來,《黃金時代》的票房也正是由“百度預測”大數據平臺完成。二是看清現實。曾賺足了眼球的淘寶用戶分析報告,就是根據淘寶平臺上的購買和銷售數據,詳細梳理了消費市場的人群特徵和細分行為。三是人工智慧。實際上,一些前期的應用已經展開,如根據用戶的歷史行為定向推送資訊、根據不同用戶的特徵採取不同的行銷策略等。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告訴記者,從目前大數據預測的應用模式來看,谷歌等科技企業主要還是基於網路輿情的抓取和分析“要麼基於來自搜索引擎等工具的公共數據,要麼使用網站自己註冊用戶的行為數據。”
黃國峰則表示,儘管百度大數據的預測模型細節並不清楚,但是片名、關鍵劇情、主創陣容、發行方、行銷團隊等因素都必然要考慮在內。
專家表示,雖然《黃金時代》票房預測“失算”,但是大數據預測的發展前景和想像空間仍然廣闊。黃國峰認為,在電影票房預測方面,大數據在榜單排名、明星價值分析方面都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
魏鵬舉認為,大數據做的主要還是技術性的分析,而人們的文化消費行為是隨著興趣、輿論場等的變化而變化的。“因此,做文化娛樂産業的大數據分析必須考慮文化消費的特點,把它和技術性分析結合起來,才能使預測更加專業、更加科學。”
“《黃金時代》的票房預測只是百度票房預測的首次試水,百度還會根據實施結果不斷進行版本迭代,未來的票房預測的準確度有望不斷提升。”黃國峰如是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