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科技 > 網際網路 > 正文

字號:  

“拋棄”網際網路 黃太吉生意怎麼樣?

  • 發佈時間:2014-08-18 08:12:09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磊

黃太吉創始人赫暢。

  ■ 創業經

  兩年前,赫暢在建外SOHO開了第一家煎餅快餐店“黃太吉”,借力網際網路一炮而紅。兩年後,黃太吉嘗試去網際網路化,悄然推出多項新品。如今,這家最初只有13個座位、投資才100萬元的煎餅小店,已經吸納了7000萬元左右的投資,正開始擴張自己的品牌版圖。

  ■ 人物

  黃太吉創始人 赫暢

  實習記者 曹政

  説起黃太吉,一般人的第一反應恐怕是“在建外SOHO靠網際網路賣煎餅的”。與兩年前在網際網路上紅得發紫不同,如今,黃太吉正努力擺脫網際網路行銷依賴,默默擴張自己的餐飲版圖,開始推出東北燉菜和四川火鍋等。創始人赫暢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黃太吉正努力去網際網路化,以免外界對其有僅會靠網際網路製造噱頭的印象,未來黃太吉將向更多的菜品拓展,按照計劃,今年年底,品牌下的店舖將達到40家。

  那麼,“拋棄”喧囂的網際網路行銷後,黃太吉的生意到底怎麼樣,又能走多遠?黃太吉去網際網路化,是返璞歸真,回歸到餐飲的本質;還是揚短避長,註定走上一條默默無聞之路?

  悄然推新

  應對質疑“棄”網際網路

  上週四,趁著中午的一場雨,在建外SOHO西區11號樓上班的劉方拎著皮包、打著雨傘,拐進旁邊樓下的火鍋店。七成飽後,服務員端著盤子送上一份煎餅:“先生,您的標準雙蛋煎餅買回來了,沒放蔥花。”

  其實,火鍋、煎餅都出自同一個“大名鼎鼎”的品牌——黃太吉。兩年前,這家在建外SOHO賣煎餅的小店在網際網路上迅速走紅。而今,不光是賣煎餅,黃太吉開始悄悄推出主打燉菜的“牛燉”、擅長四川火鍋的“大黃瘋”,整齊地與黃太吉煎餅排在一條街上。然而,即使這些店舖已經開設近兩個月,但不細了解,依然很少人知道這些店面與黃太吉的“血緣關係”。

  不僅如此,即使在黃太吉最擅長的微網志中,也很少提到這兩個新品。這顯然與黃太吉給人最初的印象不符。

  “開著賓士送煎餅”,應該算是黃太吉成名事件之一。2012年,快餐店老闆赫暢開著賓士送煎餅的故事在國貿商圈被傳得沸沸颺颺,後來被人傳到網路上,受到更多人關注。

  “開業第一天,第一份外賣單不到200塊錢,我就拿著煎餅開車去送。”接受記者採訪時,赫暢解釋説,這件事純屬偶然。“我是煎餅店老闆,當時實在沒人送,我不送誰送?!”

  外界把黃太吉煎餅的聲名鵲起歸功於“網際網路思維”,並對此津津樂道,仿佛網際網路思維可以變魔法似的,讓餐飲等所有傳統行業一夜之間“灰姑娘變公主”,立刻“高大上”起來。

  不過,有意思的是,當事人赫暢坦言,很難給“網際網路思維”一個明確定義。他把這個詞理解為,用網際網路減少了獲取用戶的成本,也就是減少了經營成本。

  難道降低獲取用戶成本就是“網際網路思維”了?如果這樣,所謂的“網際網路思維”也就太不“高端”了吧?可見,把黃太吉煎餅靠網路行銷大賣,歸結于“網際網路思維”,本身就是一件不那麼靠譜的事。“網際網路思維”到底是什麼?它是否像某些人説的那樣神乎其神?或者,它根本就是一個無中生有的概念?這些恐怕還需要實踐來進一步檢驗和證明。

  提及新品類去網際網路化,赫暢表示這是有意為之。“讓大家知道,不用那套也能成!”他介紹,當前,大黃瘋、牛燉已有更多方式來獲取用戶感受,比如觀察顧客點菜的偏好。不過,他也承認,網際網路的確曾使黃太吉受益匪淺。

  強調補足

  産品夠好才最重要

  “即便再有人靠微網志做煎餅,也不可能成為下一個‘黃太吉’。”赫暢説,即便行銷手段再好,對餐飲業來説,能長久吸引顧客的,還是美味的産品和週到的服務。

  與把煎餅攤搬進店舖不同,這次“大黃瘋”是飛入了一片火海。此前,本市餐飲市場上的火鍋品牌從大到小有幾百種,競爭也異常激烈。赫暢沒有把大黃瘋的這次進軍稱為顛覆,而是用了偏弱的詞語“補足”。在他看來,大火鍋不適合上班族,就改成小火鍋;吧臺式小火鍋空間小,就把平鋪在臺面上的菜品用架子架成兩層;顧客吃完火鍋都受不了身上濃濃的火鍋味,就特意準備防味雨衣和噴霧……“這些不是競爭,應該是整個行業共同進步的空間。”他説。

  今年初,赫暢有了推出火鍋的想法。“幾乎每隔兩天就去一趟成都,吃了不下100家火鍋店。”他説,在有想法到火鍋上市的半年時間裏,自己反覆往來于北京和成都之間尋找底料、菜品。

  “大家不可能只吃煎餅。”赫暢告訴記者,推出越來越多品類的快餐主要是為了迎合顧客的需求,讓黃太吉具有更多選擇。

  擴張版圖

  每月增加6家新店

  “百度等公司的大額外賣訂單”、“7年內銷售額達到100億元”……在不少媒體的報道中,對於黃太吉銷量與銷售額的計劃像一個接一個口號似的被喊出來。然而,與其相對應的便是大量的負面評價和對黃太吉未來的擔憂,“顧客沒以前那麼多了”、“不注重産品”等評價出現在網路上。

  “我們店舖越開越多,當然對顧客流量有分流的影響。”赫暢介紹,在黃太吉煎餅推出的第1年,這家只有13個座位的小店的銷售額達到了600萬元。同時,開業兩年內,已經收到麥剛、李明遠、楊偉慶等16位投資人7000萬元左右的投資。

  在創業前,赫暢曾在百度、谷歌等多家網際網路公司就職。他説,這些經歷影響著他,但帶給他最重要的道理就是讓他明白:沒有什麼不可能。

  這一句話或許很好地反映在了他未來的擴張計劃上。據了解,目前黃太吉的店舖數量達到9家。而今年,也成為黃太吉擴張的重要時期。赫暢透露,本月將會新增2-4家店舖,包括上海兩家。而在今年年底前,按照計劃,黃太吉品牌下的店舖數量將達到40家。這意味著,未來不到5個月的時間裏,黃太吉將會以平均每月6家店的速度擴張。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