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3日 星期三

科技 > 創業 > 正文

字號:  

輕客 汽車設計師改行做自行車

  • 發佈時間:2015-09-17 13:27:28  來源:新京報  作者:李媛  責任編輯:湯婧

  它能感應到你在騎行過程中的費力程度,不斷調整輸出助力,更省力,踩一下相當於普通自行車踩三下。——輕客智慧CEO陳騰蛟

  去年10月份,四個清華大學“未來汽車興趣團隊”的成員聚在一起,鼓搗出了一輛“全新概念”的自行車,對,不是汽車。

  輕客智慧CEO陳騰蛟説,他們並非因喜歡自行車而做自行車,純粹是從“需求”出發,想解決城市出行的難題。

  目前,輕客智慧第一款酷炫産品已經面世,一台重量為13公斤的自行車,能夠通過一塊1公斤的鋰電電池提供助力。在騎行過程中用同樣的力氣,能達到普通自行車2-3倍的速度。

  汽車男改行做自行車

  輕客智慧CEO陳騰蛟去年從清華畢業,就加盟了英菲尼迪,做汽車工業設計師。用他的話講,他對汽車“有情懷”,愛它的酷炫,愛它的造型,“是男人的一種物欲”。

  但工作僅三個多月,他就從做汽車轉向做自行車。“自行車這事兒更刺激,更有用”。

  陳騰蛟上班的那100多天,多數時候騎自行車出行,在燕莎住,去798上班,每天要騎6到8公里。“又累又熱,到公司後,半小時才能平復氣喘。”這個有點“懶”的大男孩當時迫切想要一個省力又能靈活穿行城市的工具。

  他去網上、實體店裏,調研過各種車型,但都失望而歸。“電動車不安全,難看;電摩很重,倒了扶不起來……”陳騰蛟説,一次偶然機會,看到運動自行車上有助力系統,騎起來輕鬆又省力,眼前一亮。

  “但那個助力系統相當貴,僅一個感測器就要幾千塊錢。”陳騰蛟隨後找來清華“未來汽車興趣團隊”做研發的小夥伴。“他一看就能搞,我又有設計能力,於是我們拍板決定自己做”。

  已經面世的輕客電單車最“聰明”的地方,就在於它的電動助力系統。

  “它能感應到你在騎行過程中的費力程度,不斷調整輸出助力,更省力,踩一下相當於普通自行車踩三下。在起步、上坡、逆風、長途騎行中,感受會更明顯。”陳騰蛟興奮地描述道。

  消費者不為“智慧”買單

  7月底開始,“輕客”自行車接受了內測用戶預訂。

  一些用戶陸續給出反饋,比如助力時有時無,有時輕輕一踩,車子嗖一下就出去了;再比如,車子能不能折疊,成本能不能降低。

  針對上述問題,輕客團隊進行了調試,在助力方面,加入大中小三擋,可用APP調節,動力感會更平順。至於折疊,下一代産品應該會實現。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內測用戶的反饋,全是關於功能性的問題,沒人關心附帶的智慧系統。

  陳騰蛟説,輕客之所以不叫智慧自行車而叫智慧電單車,主要原因在於,它們的智慧體現在動力系統,而不是聯網。

  GPS、實時里程和卡路裏消耗、社交分享,這些功能輕客電單車也都具備。“這只是車應該有的功能,不是賣點。消費者不會因為能夠知道騎了多遠,有一些分享社交屬性,就選擇這輛自行車”。陳騰蛟説,他想從體驗的根本上,創造一些新東西。

  曾在供應鏈上栽跟頭

  接下來,輕客要面臨的是量産銷售,這是硬體創業者共同的挑戰,不久前,小牛電動車因為供應鏈問題,宣佈延遲發貨。

  輕客決定不用網際網路預售模式,“等完全量産後,再銷售”。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他們曾在供應鏈上栽過跟頭。

  今年三四月,輕客的7人一同飛往深圳郊區,他們與那兒的一家代工廠簽訂了“全包”合同。幾個人充滿期待地南下去看成品樣車。但大隊人馬到了才知道,現場連零部件都沒有,工期進度為零。原本打算五六月上市的計劃被迫拖到七月。

  “荒郊野嶺”、“下著雨”、“打不到車”、“團隊內部衝突”、“很崩潰”,陳騰蛟用這些詞彙描述當天的窘迫。

  自此以後,輕客團隊開始花大力氣推行制度管理,明白“靠野路子辦不成事”。目前,輕客每個部件的供應商都有兩到三家,産品組裝也有兩家同時在做,以確保萬無一失。

  ■ 創客項目ABC

  A.他們是誰?

  創始人陳騰蛟創業之前是日産英菲尼迪的汽車設計師,邀請了他在清華大學“未來汽車興趣團隊”的三個朋友組成初創團隊。

  B.在做什麼?

  輕客智慧希望設計研發滿足城市出行需求的智慧電單車,電單車最“聰明”的地方在於它的電動助力系統。

  C.投資人怎麼説?

  跨界的團隊,跨界的産品,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90後的天馬行空,也看到了他們對夢想的堅持。正因為如此,他們少了很多束縛,做出了如此“不一樣”的産品。

  ——啟迪之星投資董事總經理劉博

  ■ 對話

  “看好高端自行車市場”

  新京報:自行車的市場大嗎?

  陳騰蛟:自行車是有市場的,一年多光産銷就上億。尤其高端車(3000元以上),賣得越來越好,每年銷量都有20%—25%的增速,而低端自行車急速萎縮。

  新京報:你們目前客戶定位是?

  陳騰蛟:一線城市,1985年—1993年生的人。對於生活品質有要求的人,對出行品質也有要求。主要功能是城市代步。

  新京報:為什麼是1985—1993年?

  陳騰蛟:1985年以前,大都生了孩子,更多的重心不會放在自我生活品質的要求上,會放在孩子身上,就算需要我們的産品,也不會花那麼大時間關注。1993年後的,大部分是學生,他對交通擁堵的體驗不是很透徹,買來更多是為了玩,我是希望産品更能解決問題。

  新京報:為什麼把客戶群定位得這麼精確?

  陳騰蛟:現在是個大數據時代,你的推廣和行銷,都要有嚴格的目標,才能更好地傳播到你要傳播的人群。

  新京報:智慧自行車的同質化問題你怎麼看?

  陳騰蛟:確實很嚴重,但是自行車發展這麼多年,形成了這個形態有它的道理。

  內測用戶的反饋,全是關於功能性的問題,沒人關心附帶的智慧系統。輕客之所以不叫智慧自行車而叫智慧電單車,主要原因在於它們的智慧體現在動力系統,而不是聯網。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