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科技 > 創業家 > 正文

字號:  

今日頭條張一鳴:“碼農宅男”創業曾4次失敗

  • 發佈時間:2014-08-25 10:04:36  來源:新華網  作者:周劼人 葉健 章苒  責任編輯:湯婧

  四戰四敗後,第五次創業他做出“今日頭條”。人家靠編輯整理新聞,他偏讓代碼推薦新聞。

  作為程式員,張一鳴和一幫“碼農”為“今日頭條”寫了上萬行代碼;作為CEO,他“發明”了一套工程師邏輯的公司運營規矩。

  “今日頭條智慧水準只能打30分”

  員工們對張一鳴有個共識:一個沒什麼愛好的“碼農宅男”。

  張一鳴聽了很委屈:我有愛好的,我的愛好就是獲取資訊!

  自稱“重度資訊獲取症”患者的張一鳴,初中時一週要讀二三十份報紙。從本地報紙到《人民日報》,只要帶字的他都不放過,連報紙中縫都會仔細看完。現在不管多忙,他每天閱讀量都有10萬字。

  2012年,張一鳴大學畢業的第8年,之前經歷了4次“重新開始”:從開發協同辦公系統失敗到作別“酷訊”,再到關閉“飯否”、放棄“九九房産網”……也是這一年,他決定再來一把。

  “我發現,網際網路發展到今天,人們獲取資訊的方法依然落後!”在張一鳴眼裏,網際網路上雖然有海量資訊,但人們找到想要的資訊卻很難。

  於是,“碼農”出身的張一鳴帶領十幾個工程師,費時三個多月,開發出“今日頭條”的最初版本——只要用戶綁定社交賬戶,“今日頭條”就開始分析用戶的社交數據,找到用戶的興趣所在,再推薦用戶可能感興趣的資訊。

  “別人靠編輯選取新聞,我們靠演算法推薦新聞。”這個“沒有小編的客戶端”,2年內用戶從0變為1.4億,月活躍用戶達4500萬。

  但在張一鳴看來,“今日頭條”智慧水準只能打30分。為完善推薦演算法,最近張一鳴每週都要面試數十位程式員,以尋找優秀人才。

  “程式猿”的邏輯思維

  張一鳴這類人,業內稱之為“程式猿”。其實,“程式猿”是對程式員的戲稱:他們有著人類的外表,卻行為怪異;樂於和電腦溝通,卻不善交流。但是,他們正如猿人這種人類祖先,更懂人類內心的需求,再用代碼讓生活更人性化。

  6月,“今日頭條”融到1億美元。不過,張一鳴依舊保持著原來的習慣,上班“標配”還是T恤和運動鞋,只有出席公開活動時,才會穿得正式一些。

  基於“程式猿”邏輯,張一鳴還定了不少“奇葩”規矩。

  例如,只要步行上班不超過20分鐘,每個月能拿1000元房補。

  再比如,公司免費提供三餐,專職大廚還有認股權。張一鳴計算過,出去吃飯來回要一個小時,在公司吃二十分鐘就夠了,邊吃還能邊談工作。拿著股權的大廚,做起飯來也是格外賣力。

  創業者的時間不能耗在路上,應該花在辦公室裏——在張一鳴看來,這是必須的。“真的,這些經驗可以在所有創業公司推廣。”

  對於生活,張一鳴也實行數據化管理。經過反覆試驗,他決定每天睡七小時--少了渾身難受,多了浪費時間。

  關於自己,張一鳴一板一眼地説,“我對金錢的渴求不強,但對技術、産品很感興趣。哦,我還喜歡做有挑戰的事。”

  “程式猿”的艱難轉型

  今年的6月,張一鳴一定會終身銘記。他先開心地宣佈成功融資,轉眼又遭遇鋪天蓋地的質疑。“剽竊者”“新聞搬運工”的指責,打得張一鳴措手不及。

  攤上大事後,他第一反應不是去拜訪“冤家”,而是一臉困惑地問同事,“他們説的和我們做的好像是兩碼事,為什麼會針對我們?”當時“今日頭條”“碼農”遍地,卻無人負責公關。

  張一鳴還在朋友圈“吐槽”:“今日頭條沒有為自己發稿説話;今日頭條上能看到今日頭條的負面連結……儘管頭條裝機用戶上億;儘管1分鐘即可推送全國;儘管有時非常氣憤!”

  不少朋友提醒他,CEO不是這麼做的!

  這時,“程式猿”CEO張一鳴才開始調整心態,嘗試著與外界溝通,決心“做一家公眾公司”。

  後來,張一鳴的朋友圈不吐槽了,改挖人跳槽:“到最有爭議的公司,幹最有挑戰的工作:産品、技術、公關、法務,全都要!”

  這個曾習慣“講道理”的“程式猿”,開始學著“談生意”了。

  如今,關於“今日頭條”的爭議還在持續,但與“今日頭條”合作的媒體卻越來越多。

  “糾紛不少,但多數以合作結尾”,張一鳴語速仍那麼快,語氣已平和許多:“我們和媒體有合作基礎,他們生産內容,我們分發內容——這是上下游關係,不是競爭關係。”

  “我的願望,就是給每個人的興趣和需求畫像,精準推薦資訊,讓‘早知道就好了’這句話被説得越來越少!”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