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中國工匠:美的故事闡述中國式“工匠精神”
- 發佈時間:2016-04-06 14:10:25 來源:中國網科技 責任編輯:書海
“工匠精神”這個詞從亮相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起,立即躋身網路熱詞。中國式工匠精神是什麼?在強國林立的國際市場中,面對瑞士、日本等公認的“工匠精神”先進國家,中國應該拿出怎樣的核心競爭力?3月31日,美的集團在廣東順德召開“大國工匠,美的故事”活動,美的傑出工匠代表集體亮相,講述他們昔日鮮為人知的創作故事,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張文魁、羊城晚報報業集團副總編輯孫愛群、美的集團副總裁王金亮等也道出了他們對“工匠精神”的理解,共同為實現製造強國的中國夢出謀劃策。
水滴石穿,讓時間磨礪出真正的鋒芒
作家格拉德維爾曾提出一個“一萬小時天才”的概念,意為任何人經過一萬小時的努力,可以從平凡變為超凡。要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往往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美的集團副總裁王金亮對此深有體會,美的專注白色家電領域36載,擁有過萬名科研人員,這個人員數量甚至比清華大學現有教職工還多,近三年專利申請總量24235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8634件,相當於愛迪生一生發明專利數量的7倍。如此巨大的創作動力,是靠龐大的工匠群體支撐的。“許多美的科技明星、工程師,都是從青澀的大學畢業生成長為行業頂級專家。常有人説,日本、瑞士的工匠一輩子一個工作,只幹一個事業。而我自豪地説,在美的,為中國家電製造業熱情貢獻,堅守本職崗位的工匠非常多,這不是個例,而是一個群體、一種現象。”
亮相的美的科技明星們也印證了這個説法,像瘋狂“煮飯哥”黃兵入職美的已經12年,奪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的變頻空調“一晚一度電”項目帶頭人李金波幹了15年,連他本人都笑稱“從小鮮肉熬成了大叔”。黃兵認為時間是一個工匠潛心研究最重要的積累,像他為了開發鼎釜IH智慧電飯煲,兩年內煮完了兩噸米,就是為了不斷地煮飯測試、驗證,發現其中的規律——單是為了試驗內鍋的涂層,就要在實驗室中至少煮上千鍋米飯。多年的煮飯經驗,練就了他的“聞香奇技”:一鍋飯好不好,需要優化哪個參數,他用鼻子一聞就知道。這些自然脫離不了他十多年來的“內功修為”。由此來看,工匠不可能是一蹴而就。
“煮飯哥”黃兵
融會貫通,才能把中國用戶的需求做透
同樣是追求極致,美的認為中國式工匠精神和日本有巨大的不同:日本工匠往往勤於做深,將一個産品鑽研得非常深入。但中國的環境往往複雜多變,針對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做透”就變得非常關鍵。黃兵在介紹他創造IH電飯煲的過程中就提到,做出讓中國消費者滿意的電飯煲需要克服重重難關:交流電電壓經常波動、不同地域食用米種不同、各地海拔高度與氣壓條件變化大、中國用戶希望電飯煲不僅能做飯還要煮粥煮湯等多功能……這些難題,就連日本電飯煲專家都從未遭遇過。美的生活電器有一位名為趙國堯的瘋狂煮夫,憑著超凡的毅力自己打造了一副“大米地圖”,記錄各地不同米種的特點,如果沒有刻苦鑽研的工匠精神,就難以洞察中國消費者的真正需要。把産品做到極致,才能讓一件件原本冰冷的家用電器産品有了不同色彩的生命。
開放思維,唯一不變的就是“變”
面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以及網際網路對傳統産業的顛覆與重構,企業的邊界變得越來越模糊。羊城晚報報業集團副總編輯孫愛群在會上表示,面對先進設備全面發展、移動網際網路極速普及的市場環境,工匠精神不應理解成簡單機械的重復勞作,更需將品質的極致追求貫徹到産業創新之中。
作為一名跑了幾十年兩會的資深媒體人,孫愛群對“工匠精神”的與時俱進有著別樣的感受。從中國古代四大名鎮之一的佛山手工藝聞名海內外,到上個世紀80年代順德“工業立市”,美的創始人何享健為代表的改革開放第一代創業家“工匠精神立廠”,中國製造名牌紛紛誕生。現在105國道經過順德的路段,集中了廣東省三分之一以上的中國馳名商標,堪稱中國製造的星光大道。時至今日,世界邁向工業4.0時代,順德製造再次迎頭趕上,這裡的機器人産業集群開始形成,“無人車間”、“智慧工廠”、創客空間,從奇思妙想走向現實。而美的作為製造業龍頭率先扛旗,積極介入機器人産業開創第二跑道,開始智慧製造,打造全球創新中心、開放美創平臺,提倡“內生式創業”……這一些系列的大動作的基礎是“美的工匠”的崛起。
現在,美的集團提出“雙智戰略”,即希望從智慧製造、智慧家居兩方面的佈局,讓美的從家電製造商轉型成為國際化的智慧生活運營商。王金亮向記者講述了美的智慧家居戰略的構想:通過協議開放,未來各個企業之間將是完全開放的狀態,彼此打破孤島、語言互通、協議互認,聚焦用戶場景設計智慧産品,完成消費者的智慧家庭夢想。這意味著,從物聯網到生態計劃再到服務聯網和服務運營,美的將正在構建“用戶與智慧生活”的強力連接。“像高通、華為、博世、希克斯、科大訊飛、BAT等等,都是推動美的智慧家居的‘朋友圈’。”
夏倫熹博士
自主創新,挺起中國製造脊梁
曾經擁有一台日本電器是不少中國家庭的夢想,而現在,中國家電企業已經將日本家電巨頭併入麾下。這在數十年前,又有誰敢想像?然而在美的人看來,實現製造強國的中國夢,全靠腳踏實地的打拼,正因為美的從未放棄對夢想的堅持,打響自主創新的品牌,才贏得對手的尊重。
美的中央空調夏倫熹博士的經歷,正是新一代中國工匠的寫照。身為空調製冷業頂級專家的他是改革開放第一代留學生,參與過NASA項目,在美國特靈空調總部工作了20多年。但是夏倫熹以錢學森先生為榜樣,心懷回國報效的熱枕,放棄國外優厚的工作,選擇美的重頭開始。在夏倫熹回歸中國之前,中國製造在中低檔的家用空調已贏得一席之地,但大型中央空調市場仍由國外品牌統治。尤其是離心壓縮機的製造,都掌握在美國特靈、約克、開利、麥克維爾這四大企業手中,國內沒有能掌握核心技術的中央空調企業。
在夏倫熹的帶領下,美的中央空調團隊集中攻堅,自主研發出超高效雙級壓縮降膜離心式冷水機組,經專家鑒定,其能效COP7.1達到世界最高先進水準。現在巴西奧運會場館百分百使用美的中央空調,並應用在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非洲運動會、歐洲青年奧運會等多個國際重大工程,在國內,北上廣深地鐵、全國50%高鐵站項目、北京首都T3航廈,甚至浙江秦山核電站均用上了國産的美的空調。
供給側改革要求企業必須大力發揚“專心致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中國企業更應該發揚“中國式的大國工匠精神”。在這個浮躁的現代社會,當眾多企業津津樂道大幹快上和跨界打劫的時候,社會反而越來越認同“匠心之道”。在今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美的集團副總裁袁利群分享了美的供給側改革經驗,以“工匠精神”推行精品工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袁利群兩次握手,當面給予美的充分肯定,説“你們的品牌打響了”。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就是因為需求變了,供給側還沒跟上。“工匠精神”是一種把消費者擺在首位的精神,只有秉承這樣的理念,才能造出精品,滿足市場的真正需要。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張文魁指出,雙中高是必由之路,總理提出的“工匠精神”,也是當今企業推進供給側改革,從數量擴張走向品質提升的關鍵所在。
從年報看,美的成績也是驚人的: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384.41億元,實現凈利潤127億,同比增長21%。從1999年的營收57.899億到2015年的1384.41億,美的16年複合增長率21.94%,這在已經紅海競爭的家電業中尤為亮眼。在美的年報致股東信中,有這樣的描述:“歷史證明,凡是成就大事業者,都是因為夢想,都是理想主義的成功。美的所有員工的夢想合集,決定了美的未來能夠走多遠。2016年,美的因夢想而無所畏懼!”
“不忘初心,為中國人營造生活的幸福感,‘原來生活可以更美的’”,如果要為中國式工匠精神下定義,美的人這個矢志不渝的追求或許就是最好的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