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集團高層頻發地震:多媒體業務5年3換帥
- 發佈時間:2015-07-06 08:39:33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王磊
樹欲靜而風不止,剛剛晉級千億帝國的TCL集團維穩步伐再次生變。三大核心業務板塊多媒體、華星光電、手機通訊業務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人事變動。
頻繁的人事變動的背後暴露了多媒體業績增長的乏力,在彩電市場飽和、內外銷市場萎縮的背景之下,“雙+”戰略可能無法救急。
多媒體換帥
TCL多媒體日前發佈公告稱,TCL多媒體策略執行委員會主席、執行董事薄連明將擔任公司CEO(首席執行官)角色,前任CEO郝義則轉而擔任總裁職務。
據了解,郝義在負責TCL多媒體集團業務之前,負責海外業務。在TCL集團的國際進程中,由於語言優勢和開放的思想,郝義充當企業外交官的角色,深得集團董事長李東生的欣賞和信任。2013年8月被李東生授予帥印,執掌TCL集團發家産業,也是當時盈利能力最強的業務板塊多媒體業務。
新帥薄連明于2014年11月擔任TCL多媒體策略執行委員會主席,但其在TCL集團更重要的角色是華星光電CEO,由於面板業務的異軍突起,薄連明在集團內部和家電行業內聲名鵲起。
面板部門的掌門人“收編”多媒體業務後,精力和注意力也將一分為二。對此,TCL方面稱從2014年年末,薄連明代表董事會參與戰略決策並督促執行,對TCL多媒體運營效率提升和“雙+”戰略轉型起到了重要作用。此次薄連明擔任多媒體CEO職務,有利於將TCL集團資源優勢和整體戰略與多媒體業務統籌協同,優化組織架構和決策機制,從而進一步提升TCL多媒體的核心競爭力,並有望改善TCL多媒體的業績及運營。郝義在推動TCL多媒體向全球化娛樂科技企業轉型以及開拓網際網路業務方面經驗豐富,作為總裁則可以將更多精力專注于TCL多媒體網際網路業務,提升其收入佔比,從而為TCL集團的“雙+”戰略轉型加碼。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多媒體和華星光電兩大業務板塊原負責人的許可權一收一放。TCL集團寄希望通過身兼二職的薄連明,打通彩電上下游産業,縮短決策鏈條,提升彩電業務的成本競爭力。
除此之外,TCL通訊中國區高管調整,COO王激揚因傷病將離崗三個月,其掌管的TCL通訊中國區業務,將暫由TCL通訊CEO郭愛平接管。
儘管TCL集團方面一再強調,王激揚只是短暫離開三個月,但由於三大部門的掌門人許可權職位均發生變化,TCL高層嘩變的説法甚囂塵上。
高層走馬燈輪換
一石激起千層浪和近五年來TCL集團內部高層頻繁變動有很大的關係。五年前,也就是2010年,TCL多媒體業務出現鉅額虧損,當年財報顯示,2010年上半年TCL多媒體實現銷售收入107.42億元,同比增長7.5%,凈利潤虧損高達2.93億元。知情人士透露,當年集團內部將業績虧損原因歸咎於于光輝決策失誤,由於當時公司大量囤屏並向渠道壓貨,之後面板市場價格下滑,TCL彩電喪失價格競爭力。之後於廣輝引咎辭職。TCL集團執行董事、高級副總裁趙忠堯接任。
2013年8月,曾主管TCL海外業務的郝義又接替趙忠堯成為TCL多媒體新的執行董事及CEO。
儘管TCL集團方面一再強調此次人事調整是為了“優化組織架構和決策機制”,但業內人士認為還是與多媒體業務業績有直接關係。
2014年,TCL多媒體業務銷售收入265.66億元,凈利潤僅1.90億元,成為集團內部唯一在2014年營收同比下滑的業務部門,下滑幅度達到15.5%。相比之下,2014年,TCL集團共實現營業收入1010.29億元,同比增長18.41%;凈利潤同比增長46.73%,達到42.33億元。華星光電和TCL通訊在季報中表現突出,業績均出現大幅上漲。
TCL多媒體業務在2014年業績不佳的原因可能要歸結到2014年國內電視行業整體蕭條。在2014年年報解析會上,《中國經營報》記者提問道,領頭羊角色的TCL多媒體業務板塊業績並不理想,風頭已經被華星光電搶去。各産業板塊的業績懸殊,會不會影響到各産業板塊負責人的晉陞機會。此問題一度讓郝義感到尷尬,當時其直言“轉型先鋒不容易”。會後,不少媒體解讀稱,對TCL集團而言,多媒體的核心地位旁落。
今年第一季度,TCL多媒體智慧/網路電視銷量159.6萬台,佔LCD電視總銷量的37%,同比增長75.74%。對此,家電産業觀察家梁振鵬認為,一季度業務改善,是因為2014年業績慘澹,只是同比出現改善,並非真正復蘇。
千億帝國存短板
依據TCL在2014年年報中的業務展望,2015年公司整體目標是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8%,其中海外收入增長25%;智慧電視激活用戶增長不低於50%,日均活躍用戶增長不低於100%,移動網際網路應用平臺用戶增長不低於200%;實現來自服務業務的收入增長超過産品業務的收入增長。
在宏觀經濟增長放緩、跨界競爭加劇的産業格局下,對已經跨入千億俱樂部、並力圖實現網際網路轉型的TCL,此目標非常有挑戰性。作為曾經的核心業務板塊,多媒體業務已經成為拖累産業。
北京高盛吉獅文化傳播公司首席顧問馬俊穎指出,經過一年的轉型,TCL各新興業務板塊出現明顯上漲,相比之下,多媒體業務黯然失色,不僅和整體市場環境有關係,也和TCL集團內部規劃未發揮效力有關係。2013年提出多媒體業務部門率先單獨實現TV+轉型戰略,2014年整合集團才提出“雙+”戰略。梁振鵬認為,去年彩電業出現30年來第一個下滑年,今年尚處在恢復階段,目前各大企業包括TCL、海信、康佳、創維等企業都在積極進行網際網路轉型。在國內市場有明顯的提升並不容易。“網際網路轉型看上去很美,但看到實際效果尚需時日。各大企業構建的硬體+內容的模式,內容的採買成本不菲,投入期很難短期看到起色。”
記者觀察
木桶理論未死 彩電業須振作
著名的木桶理論告訴我們,一個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最短的一塊板。日前有説法稱,在工業化時代,這個理論的確非常有效。但是在全球網際網路的時代,這個理論實際早已破産。在今天的網際網路時代,關注優勢比劣勢更加重要。當代的公司只需要有一塊足夠長的長板,以及一個有“完整的桶”的意識的管理者,就可以通過合作的方式補齊自己的短板。
所以TCL集團在現金奶牛面板業務的支援下,已經將集團整體財務報表打造得極其漂亮,不過起家産業TCL多媒體業務板塊卻一直不給力,幾任掌門均無回天之力。一直雄心勃勃的國際化急先鋒,任命郝義這位旅居國外,英文十分流利的國際化人才,也未能立竿見影看到起色。
目前TCL內部有11大業務板塊,相比之下,賣彩電顯得費力不討好,在全球彩電市場需求萎縮的背景之下,就連顯示産業鼻祖的日係品牌都賣不好彩電,何況中國彩電企業。
以前的優勢産業已經淪為邊緣産業,儘管進行網際網路+等轉型,但似乎前景並不理想。木桶的短板要不要補充?答案是肯定的,不管TCL集團內部其他板塊有多強勢,作為終端的品牌形象,彩電業務都必須進行強化。
松下是日本最大的工業製造企業,業務遍及能源、房産、家電等各個領域,家電産業貢獻利潤份額微乎其微,然而松下仍然對家電産業不離不棄。松下稱家電産業是門面,是品牌形象。
和松下相比,不管是創業史、時間沉澱、産業規模,TCL與後者之間的差距懸殊,在尚未形成品牌實力的情況之下,TCL的彩電業務必須堅持不放鬆。
劣勝優汰的價格惡性競爭正向全國蔓延。不少彩電企業提出“大頭在海外”,紛紛為規避價格廝殺,轉戰海外市場。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依靠價格戰和人口紅利野蠻成長起來的彩電企業,必然要面對競爭乏力的瓶頸期。
中國企業的國際化不僅是到國際市場銷售産品、引入有語言優勢的人才,更應該在管理模式上借鑒國際化企業的經驗。與中國企業的雄心壯志和增長速度相比,管理模式和組織架構模式這些軟實力仍顯不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