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科技 > 家電 > 正文

字號:  

長虹再破體制藩籬 各種利益仍待平衡

  • 發佈時間:2015-06-29 08:16:3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磊

  中新網6月28日電 長虹的體制改革終於有了初步進展。日前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宣佈其控股股東四川長虹電子集團有限公司的公司名稱將變更為四川長虹電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虹”),更名意味著老生常談的長虹改革終於拉開大幕。當日長虹股價漲停報收于10.36元/股。

  一直以來,長虹在市場競爭中難以施展拳腳,投資者和業內人士均將此歸咎於老舊體制。此次聲勢浩大的改制能否牽一髮動全身,幫助長虹突破體制藩籬?

  階段性成果

  除了改名,長虹的主營業務也發生了變化。在變更後的內容中,長虹的主營新增了“對國家産業政策允許範圍內的産業進行投資,國有産(股)權經營管理。”長虹方面回復記者稱,以後公司將以電子資訊産業發展為基礎、以資本運作為助力,加強戰略管理、投資管理,提升國有資本價值。

  産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認為:“長虹業務發展今後將以戰略投資、財務管理等資本運作為主,有利於長虹體制靈活,激發子公司經營效率。”

  此次改革主要涉及到五大方面:一是建立“外大於內”的董事會結構;二是規範和完善控股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三是調整擴大對控股公司重大投資審批權,提高企業投資決策效率;四是健全激勵約束機制;五是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

  按照長虹控股董事長趙勇此前對媒體的表態,改組後的控股公司將實現董事會與經營層的高度分離。按照“三縱三橫”的路徑推進改革:縱向清晰的功能定位、強化核心産業及競爭力、推行産品經理負責制,從而激發經營活力;橫向打造智慧研發平臺、智慧製造平臺、智慧交易平臺三大平臺。

  長虹企劃部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更名是長虹國企改革的標誌性一步,就在最近幾天,相關具體改革措施緊接著會出臺。

  不過這些在家電産業資深觀察人士劉步塵看來,更多只是屬於“補課”“還賬”。在中國家電行業,仍然受制于體制、機制約束的企業只有長虹。“長虹控股公司的成立,不是長虹國企改革的句號而是逗號。”劉步塵表示。

  事實上,在宣佈此項改革前,長虹已經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早在2013年底,長虹就啟動新一輪三坐標戰略轉型,拋出“家庭網際網路”這一解決方案,2014年1月份以來,長虹相繼發佈CHiQ智慧電視、智慧冰箱和智慧空調,開始了家電智慧化,其推出新品速度出乎所有人意料,市場已經能明顯感覺到長虹傳達出不一樣的氣息。

  長虹這一組“組合拳”無疑是賺足了眼球,也讓聞風而動的資本市場驚喜不已。股市多次漲停無疑表明瞭市場對長虹發展前景的較高期待。

  業績待改善

  股價躥高,業績卻始終低位徘徊。長虹當前最大的問題正是業績。長虹的改革,已經顯現出一定的效果,但業績還遠達不到公司和外界的期待。

  從2014年開始,遭受網際網路衝擊的長虹便進入了虧損狀態。在2014年年報中,長虹營收595億元,僅比上年增加了1.07%。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0.59 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 88.52%,家電業務尤其是電視業務的不振,是長虹業績下滑的主因。2014年長虹的家電營收比上年減少9.54%,其中來自電視的營收減少28.24%。長虹方面表示,國內家電市場需求下滑,“國家節能産品惠民工程”等刺激政策退出,導致上市公司利潤下滑。

  這種頹勢並沒有明顯好轉。2015年一季報顯示,長虹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負5793.4萬元。

  一般説,一個企業的産品戰略市場響應期為3~6個月,也就是説,一個企業推出新産品3~6個月後,會在市場層面得到響應。觀察人士表示,産品作為品牌的重要承載,極致産品對提升品牌形象至關重要,也直接作用於市場業績,長虹發佈了“以人為中心”的CHiQ系列智慧産品,會給轉型中的長虹帶來什麼,拭目以待。

  改革曾擱置

  長虹的改革嘗試和努力其實早已有之。在倪潤峰執掌長虹的時代,長虹曾兩度提出産權改革計劃,但都不了了之。這個家電史上的傳奇人物,執掌長虹17年之久,策動首次家電價格大戰、資源大戰,把長虹帶向了輝煌。但卻留下一件未酬心願——長虹産權改革,最終失意離開。

  早在1999年,長虹就制定過民營化計劃,核心是國有股減持,目標是逐步使長虹旗下的上市公司成為國有股所佔比例不超過20%的股權多元化的公眾公司,其中便包括管理層對公司國有股的購買(MBO)。而後隨著國家有關部門對國有股減持叫停,此計劃落空。

  2002年5月,倪潤峰再次提出“民營化”,但依然未能取得官方支援,同時由於管理層和大股東在民營化方式上存在分歧,計劃擱置。倪潤峰最終未能改變長虹“鐵飯碗”底色。

  與之對應的是,老對手TCL在李東生帶領下,于2002年實現曲線MBO。2004年1月,TCL集團整體上市,李東生擁有TCL集團1.445億股股份,身家一舉超越10億元。同一年,倪潤峰60歲,黯然退休,其退休前年薪為120多萬元,退休後僅能拿到每月1000元退休金。

  當倪潤峰再次離去時,倪潤峰黯然神傷的表情出現在各大媒體的頭條。這個長虹産權改革的悲情式人物依然獲得了業內的廣泛認同。但這個改革重擔只能由趙勇來完成了。

  2004年,倪潤峰退出後,綿陽市原副市長趙勇調任長虹成為新一代“掌門”,剛接棒的趙勇就對媒體表示,“(長虹)不能説是一潭死水,也是一潭平靜的水,綿陽以及長虹最需要的是激情。”

  10年後的7月初,四川省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工作會議上,趙勇再次表示,公司在産業轉型升級、法人治理結構、企業內部管控、高端人才引進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在網際網路的跨界衝擊下,傳統家電面臨“生與死”的考驗。

  一個月後,面臨“生與死”考驗的長虹披露了長虹集團深化改革加快轉型升級方案。

  這也宣告了長虹第三次國企改革拉開序幕。新一輪長虹改革的核心只有一個:政府給企業放權鬆綁。同時,政府還對長虹在50多年發展過程中通過並購産生的大量退休員工等包袱進行清理,概括起來就是“放權+減負”。

  事實上,如今整個家電行業都在進行轉型升級,“折騰”的並不止四川長虹一家,同樣具有國資背景的家電同行,如海爾、格力、TCL,也在啟動新一輪的改革。國企改革步入深水區後,涉及不同的利益群體,改革並不像想像的那麼容易,長虹亦如此。

  長虹國企改革的重點與難點是企業真正實現“去行政化”,完全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和市場機制運作。身處充分競爭的家電行業,行動卻深受地方政府和國資控股的掣肘。(中新網IT頻道)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