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2日 星期四

科技 > 家電 > 正文

字號:  

國內彩電企業對陣液晶市場:微創新産品難以為繼

  • 發佈時間:2015-03-02 07:58:33  來源:中國日報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書海

  未跟上主流技術 國內彩電企業對陣液晶市場

  孫聰穎

  在LG、三星高舉OLED産業大旗奮力奔跑時,國內彩電企業也不甘示弱。不過為避前者鋒芒,後者紛紛在液晶電視産業上做文章。改良的中生代液晶産品層出不窮,百花齊放的局面甚是熱鬧。不過繁華之下,其實難副,作為全球最大的彩電製造基地,不少中國企業正逐步喪失競爭優勢。

  微創新産品市場前景難以為繼

  海信、創維之後,國內彩電企業繼續在液晶電視市場推陳出新。日前康佳宣佈推出SLED電視。康佳集團多媒體事業本部總經理曹士平介紹,SLED電視,特點就是更加輕薄,採用的是超薄的面板。在亮度、技術、色域成熟度方面更具優勢。而相比普通的LED背光産品,節能效果也更加優越。

  康佳的産品策略就是要和海信、創維一比高下。之前海信推出了ULED電視,而創維的新産品名字則為GLED。《中國經營報》記者走訪賣場發現,以上三家企業的促銷員已經進行相關培訓,極言本品牌新産品的優越性。實際上,以上産品差異性並不大,均是在液晶電視基礎做出了一些改善,還屬於需要背光源的液晶顯示産品體系。液晶電視分為LCD和LED兩種,不管是ULED還是SLED,都是國內企業在LED産品做出的技術改良。

  與國內企業不同的是,韓係兩大廠商持續表現出對OLED顯示方式的看好。據了解,從液晶顯示方式過渡到OLED最大的突破就是背光源的消除,此舉不僅可以使螢幕變得更加輕薄、節能,還能從根本上減少折疊産品方面的漏光現象,增加透明顯示産品的普及速度。基於此,OLED被視為下一代的顯示方式。除了一直的堅守者LG Display,之前在OLED市場淺嘗輒止的三星,近日也殺了一個回馬槍。三星旗下三星液晶螢幕公司Samsung Display計劃投資4萬億韓元(約合36億美元)打造一條新的OLED生産線,以幫助母公司三星電子提升零部件銷售額。

  國産品牌主推的微創新産品與OLED電視顯示效果誰更優越,一度引發爭論。不過記者在近日的採訪中,山東省一主流彩電企業負責人坦陳,認可OLED的顯示優勢,但還是一再強調OLED市場不成熟,價格高高在上等因素制約了産品的普及。

  家電産業分析師劉步塵認為,國內企業的微創新舉動實際上是在OLED尚未普及之時打時間差。自2012年OLED大屏顯示方式的産品面世以後,其價格一直居高不下,給了國內企業推出LED改善性産品的機會。不過此時間差並不會持續太久。

  記者在市場調研時發現,LG在市場上銷售的同尺寸OLED電視價格已經降到2013年初面世價格的三分之一。北京高盛吉獅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師馬俊穎認為,OLED普及時間預計在兩年以後,在此兩年之內國內企業的中生代産品可以覓得市場機會。但等到OLED産品全面上市之後,在OLED産業無任何技術儲備的國內企業將面臨換代窘境。

  國內彩電企業現分化趨勢

  2013年算得上是OLED顯示方式發展元年,OLED産品在同年年初的CES上一經展出,就引發投資熱潮。2014年則被業內視為OLED産業發展轉捩點,關於OLED未來前景的雜音不斷。三星中斷OLED産業投資的舉動,更是讓眾多投資者將信將疑。

  日前仍有評論稱,面板企業不願在OLED産業鉅額投資原因在於預見到了OLED不確定的未來。家電産業分析師劉步塵對此並不認同。他認為OLED顯示方式的出現,並非單單解決了電視節能、畫質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實現了面板的可彎曲、可折疊。劉步塵認為,“未來電視可以被捲起來帶著走,這也是OLED顯示方式普及的最大意義, 這是ULED、GlED、SLED等國內企業推出的改良型液晶産品不能比擬的,所以OLED絕不會重蹈電漿覆轍。”奧維雲網副總裁文建平指出,實際上目前OLED産業已經突破了不少技術難關,今明兩年是普及的關鍵年份。

  實際上,LG Display的孤單只是表面現象,全球各大面板企業的暗戰仍在繼續,面板行業新生代力量TCL集團也參與其中。去年8月,TCL集團旗下華星光電投資160億元建設了第 6 代LTPS(低溫多晶硅)顯示面板生産線項目(t3項目),TCL還公佈了一項再融資計劃,擬定向增發融資57億元,主要投向旗下華星光電二期工程。文建平告訴記者,目前國內企業投資普通液晶面板,並不是不看好OLED,只是由於OLED良品率低,價格過高,大規模普及還需要一個過程,但是今年的OLED産品將會明顯增多。

  彩電整機七成利潤來源於面板産業。然而中國彩電企業中除了TCL耗鉅資進入面板行業,創維通過參股的方式成為LG Display的股東,中國彩電企業投資面板企業的很少。馬俊穎認為,面板産業投資大、回報週期長,一般企業很難承受這樣的鉅額投入。

  對於未來OLED大行其道之時,中國企業會不會受制於人,馬俊穎認為,南韓企業不缺乏合作精神,希望通過合力將OLED産業做大。應該不會限制上游面板的供給,但利潤大頭會被面板企業拿走。

  國內的綜合型家電産業集團除了美的、海爾是以白電起家外,其他企業的主營業務均為彩電。近年來,隨著彩電市場的不斷飽和,彩電企業普遍面臨盈利難題,如何破題成為彩電企業的當務之急。

  TCL集團在深圳市政府的扶持下,投鉅資建設的華星光電項目已經進入正常的生産週期,財務報表顯示,華星光電的盈利水準已經超過起家的彩電業務,成為核心盈利板塊。馬俊穎認為,未來國內彩電企業分為兩派,一種是全産鏈企業,除了TCL還有京東方。

  而另一種企業就是無法縱向延長産業鏈,只好橫向擴充産品品類的企業。例如康佳、海信等些企業在顯示源頭上不佔優勢,彩電單品30%的毛利水準無法支援企業做大做強,只能在白電、小家電等産品上尋求利潤增長。

  經過多年的大浪淘沙,中國彩電市場主流品牌有五家(創維、海信、TCL、康佳、長虹),未來在上游有資源的企業在産品和成本上的優勢將逐步顯現。行業格局分化將更加嚴重。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