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2日 星期四

中國民政部國家減災中心副主任范一大發言

  • 發佈時間:2014-09-19 18:16:58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湯婧

  中國網財經9月19日訊 首屆中國—東盟網路空間論壇于9月18日下午在廣西南寧荔園山莊國際會議中心開幕。近200名來自中國及東盟10國的政府、企業和學術界代表以“發展與合作”為主題交流網際網路發展與治理的經驗和智慧。

  會議期間,參會嘉賓圍繞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建設與數字鴻溝縮小、網路經濟發展與國際合作、網路空間安全與網路治理、網路資訊技術在防災減災領域的應用等四個議題展開交流。

  據了解,本屆論壇是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和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在中國—東盟博覽會期間舉辦的首屆網路空間論壇,旨在增進中國與東盟在網路安全和資訊化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會上,中國民政部國家減災中心副主任范一大在《在網路資訊技術在防災減災領域的應用》議題討論中發言。

  以下是范一大的講話實錄:

  各位下午好,這次非常高興能夠在這個論壇上來介紹我們國家的防災減災工作,並且跟東盟十國的各位進行有關的交流討論。實際上我也是剛剛從湖北的災區直接趕過來的,因為湖北災區直接啟動了國家應急救災響應,我工作了三天,直接從武漢到達了咱們這個會場。

  我們防災減災有一句話,或者有一個理念:以防為主一綜合減災,我們也在提高能力,減少風險,加大投入這樣

  一些工作的開展,我想我們在討論網路資訊的應用過程的安全問題上,風險問題,剛才我説到關於自然災害的一些理念,我想照樣是適用的。

  同時國務院又要求我們不斷地提高防災減災能力,在資訊方面給了我們這樣幾句話:客觀科學,及時快速,簡單明瞭,提出建議。我想為了把這四個詞處理好,解決好,資訊化的水準,網路化的水準,直接支援他的工作。今天我從四個方面給大家做介紹,首先就是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國家的災害特點,在這裡我簡單説一下,就是這麼幾句話,中國災害種類多,分佈地域廣,發生頻率高,災害損失重,社會影響深。給我們的減災防災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和挑戰。

  在災情管理方面由國家民政部統一組織核查擬定發佈災情,目前我們在災情的統計上報,統計核查和會商等等層面上已經形成了中央省、市、縣、鄉五級的災情報送統計網路,或者是統計體系。現在我們正在面臨著向第6級,縣一級,村一級進行延伸,村一級怎麼延伸呢,當然是要發展,利用我們的移動網際網路技術,因為我們在災區現場不可能很快地找到有限的網路,需要我們的智慧手機手段,我們稱之為無線網路來報災。

  從網路資訊的技術,在我們的災害管理過程當中直接給我們提供了很多的支撐,主要是四個方面,資訊技術主要是在這些方面發揮作用。一,就是資訊的獲取。我們通過各個部門的資訊共用,我們災情發生的自然災害災情資訊有關的採集,包括我們也利用一些觀測技術對災區的現場,對我們的一些災害的高發區、易發區進行監測,獲取,獲取的話同樣要利用我們的網路和資訊化的技術。

  在資訊管理裏面,我們由過去的管理方式變成了資訊化的管理方式。現在正在向分佈式的災害數據庫管理方式轉變。在資訊分析方面,我們不但要分析災害的風險,災情的評估,這是我們傳統的業務。同時社會對我們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公眾服務大眾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我們根據所掌握的資訊要不斷地開發我們的增值資訊産品,或者是大眾的服務産品。

  再一個是資訊服務,正在基於傳統的媒體和新興的媒體在網路化方面開展服務。傳統的方式可以理解成傳真、電話、郵件等等方式。新型的媒體可以理解成現在的APP,我們的微信,還有很多方式。我們災情的管理有很多挑戰,如何來迎接這些挑戰,或者是面對這些挑戰,必須採用新的技術選擇。比如突發性自然災害導致通信的中斷,會形成資訊的孤島,就是要從衛星的通信,分佈的網路等方面來加強互聯互通,或者是互通的能力。

  災情上報的網路,最後一公里的問題一直是我們的難題,我們正在採用衛星定位導航,移動網際網路的技術,延伸一公里。統計資訊的話,與我們傳統的統計資訊,還有我們的空間資訊,比如説空間資訊,他們相互之間如何協同使用,這也是一個問題,所以我們要加強他們之間的相互驗證和協同使用,這裡面要加強管理的數據庫相互協同融合作用。災情服務手段要擴大範圍,擴大水準,我們正在走終端服務這樣一個策略和深化服務的策略。這是第一個方面。

  我們建立了國家防災減災的資訊系統,實際上更多的系統是網路資訊化,比如電腦網路,數據庫系統,軟體的平臺,接入交換共用的系統,資訊公共服務的平臺,指揮決策的平臺,這樣的一些系統實際上是完全依賴於我們的電腦、網路來開展。

  其中我們的核心業務就是我們減災的資訊系統,搖桿系統,現場的統計核查系統,還有災情的評估系統,這些資訊系統隨著發展,能力在提高。隨著資訊化水準的提高,水準也在相輔相成在提高。我這裡重點介紹一下關於資訊方面應用網路技術方面的例子和主要的業務。比如災情管理系統,我們災情管理是我們的一個重要任務。在我們的自然災害災情管理不但要進行數據庫的管理,由小數據組成的大數據,同時也過程的一些數據,以及搖桿的一個數據擔任很大的數據,多種類型的數據相交,所以我們管理自然災害的災情是在時間、空間、二維的尺度上,在時間的序列上,我們進行管理,這樣的管理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因為災害是一個過程,不是一個單一的現象。

  第二方面,我們的上報系統,採用多網路模式開展我們的災情上報,這裡的多網路模式,現在的移動網際網路,我們的網際網路利用通信導航的方法,一些手段,還有包括電子和政務我們的幾個網路同時都要用這樣一些資訊的上報,資訊的一些匯總,資訊的一些核查,資訊的一些標準化處理,這些都是我們開展工作的重要內容。

  第三個方面,觀測技術,很多國家發射了衛星,也是把減災作為一個領域,同時這個領域當中國際合作比較頻繁,從國際合作當中獲得了很多的資源,為防災減災工作提供了很多支撐。同時發展了航空遙感,無人機搖桿的手段,也為我們快速獲取災區的資訊提供了支援。

  同時我們進行核查,核查就是把現場和我們後臺處理的結果緊密地連接起來,過去的分割的,現在有了資訊化的技術,我們進行災情的統計核查,大家看到有手持的智慧終端和平臺相連接,根據標準規範來開展工作。有的屬於異地會商,這樣需要有網路、系統。

  綜合評估,這裡面的綜合評估有很多方法,這裡只給一張片子,主要有5方面的內容:一個是現場調查,經驗模型,搖桿檢測,統計上報,宏觀經濟模型。這樣的一些方法使用都是在網路環境下進行的。並且它們得出的方法要相互地對比,相互地較準,還是存在多數據、多方法的綜合應用這樣一些內容。我們簡單地説叫地方報,天長看,現場核,相互校,綜合評的方式。

  下面介紹一下産品,這是關於雲南魯甸地震現場的一些資料,這是震中高辨別率的搖桿影像,大圖是我們的觀測數據,這也是資訊管理的主要內容。為什麼講這些呢,一個是資訊的手段,再一個是資訊傳回來非常慢,因為數據量非常大。這是次生災害,滑坡的一些資訊。這是我們對風險的評估,風險評估的一個産品例子。

  由於時間關係,我再説一個結束語言來結束今天的報告:子還沒有國界,網路也是不分國界,希望我們加強合作交流,彼此提升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歡迎各位到我們國家減災中心來作客。謝謝大家。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