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聚焦

“食品級”化粧品真的可以吃嗎?

發佈時間:2022-11-29 09:25:32 | 來源:中國食品報 | 作者:

近些年來,坊間出現了“食品級”化粧品的説法,商家宣稱這類化粧品原料都是“無添加”“純天然”的,更安全有效。一些商家打出“食品級”的招牌,是為了替代“純天然”、“無添加”等早已被禁用的違法違規宣傳,標榜産品的安全性和高品質。

相信很多人都力挺過“食品級”化粧品,甚至不少品牌也宣稱“純天然”、“可食用”,這讓許多消費者認為這類化粧品抹在皮膚上肯定更安全,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純天然/可食用只是商家的噱頭

據網上資料顯示,美粧與美食這兩個品類之間的淵源由來已久,英文裏有一個專用詞彙叫“Foodmetic”,指的就是那些以食物為靈感的化粧品和護膚品。這一概念最早起源於南韓市場,當時南韓品牌SkinFood、W.Lab等品牌打出了在護膚品中加入食品的概念,比如雞蛋面膜、大米麵膜,在當時受到不少消費者追捧。此後不少國家的品牌都做過類似的嘗試,比如日本一度風靡到中國的酒糟面膜、紅豆面膜、豆腐面霜等等,馥蕾詩的黃糖唇膏、紅茶面膜等等。

記者發現,拋開這類食品原料帶來的實際效果不談,從行銷角度,將食材與美粧掛鉤確實有好處。

因為雞蛋、豆腐、大米這類食品在人們心中原本就是健康、安全的形象,在人們對品牌還沒有強烈認同時,通過與食物掛鉤,能強化消費者對於産品效果的認知——比如當品牌在某款面膜的包裝和行銷中強調“雞蛋”的概念,消費者便自然地會將剝殼雞蛋的光滑表面和化粧品聯繫起來。

其實,商家鼓吹的“食品級”化粧品並非真得吃進肚子裏,而是商家為了強調産品的安全性而製造的行銷噱頭。普通的化粧品被商家貼上“可食用”的標簽後,不僅價格上漲,而且銷量大增。

根據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化粧品監督管理條例》,化粧品的定義是指以涂擦、噴灑或者其他類似方法,施用於皮膚、毛髮、指甲、口唇等人體表面,以清潔、保護、美化、修飾為目的的日用化學工業産品。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規定,食品是指各種供人食用或者飲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療為目的的物品。食品經口進入並由消化系統消化和吸收,在使用方法、作用機理等方面都與作為化工産品的化粧品完全不同,因此,許多人認為“食品級”化粧品這個説法並不成立。

因此,大多化粧品含有添加劑等化學成分,是不可以食用的。“可食用”化粧品這一概念純屬商家宣傳的一種噱頭,是為了宣傳效果而使用的市場語言。

市民在購買化粧産品時要擦亮眼睛,不要被此類商品的宣傳所迷惑。據專家介紹,化粧品中的一些原材料確實可以食用,但是在製作成化粧品的過程中,都會用到添加劑等化工原料。這些化工産品是不能食用的,僅因産品中有可食用的成分就標榜化粧品可食用,屬於以偏概全。消費者如果上當受騙,可以向消費者協會進行投訴,也可以向監管部門舉報。

可食用化粧品真的存在嗎?

近年來,為了迎合消費者對健康綠色的需求,一些商家推出了“食品級”化粧品,如可食用果凍口紅、食品級兒童防曬霜等等,並稱此類化粧品安全有機、無副作用,是“可以吃”的化粧品。那麼,這些“食品級”化粧品真的安全到可食用嗎?

為了凸顯商品安全無添加,“食品級”是一些化粧品品牌在宣傳中常會提及的概念。但事實上,按照藥監局規定,安全的化粧品並不代表可食用,添加了食品級原料的化粧品也不能稱自己為“食用級”。

2021年10月8日,國家藥監局正式發佈《兒童化粧品監督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規定》顯示,兒童化粧品需有專門標識,並不得標注“食品級”“可食用”等詞語或圖案。該規定是中國首個兒童化粧品發佈的監管規定,除標簽要求外,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10月18日,國家藥監局又發佈文章《“食品級”化粧品是對消費者的誤導》,進一步強調,不存在食品級的化粧品,化粧品的安全性與是否可食用並無關係。

根據《化粧品安全技術規範》,一些可食用或者在食品中廣泛存在的物質被收錄為化粧品禁用原料,禁止添加在化粧品中,比如:魔芋、維生素K-1等。如果商家想在化粧品裏添加未收錄在《化粧品已使用原料目錄》的原料,還需對其皮膚刺激性、皮膚致敏性、光毒性、光敏性等進行毒理學評估,經全面評估認為安全的,並經國家藥監局化粧品新原料註冊或者備案後,方可作為化粧品原料使用。

對此問題,一些專業人士也表示,食品就是食品,化粧品就是化粧品,二者不能混為一談。化粧品和護膚品屬於不同行業,二者使用部位不同,吸收成分不同,所使用原料及産品生産指標的要求、禁限用要求、執行標準、檢驗標準等各不相同。

化粧品是指以涂擦、噴灑或者其他類似方法,施用於皮膚、毛髮、指甲、口唇等人體表面,以清潔、保護、美化、修飾為目的的日用化學工業産品。而食品的使用方式是經口攝入,並通過消化系統各個器官的協調合作來完成消化和吸收,與化粧品的使用方法、作用部位、作用機理均不相同。

因此,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早在2010年發佈的《化粧品命名指南》裏就已規定“純天然”為虛假性詞意,不得在化粧品名稱中使用。結合現行《化粧品監督管理條例》對標簽標注內容提出的禁止性要求來看,化粧品標簽中“純天然”宣稱也屬於違法違規宣稱。

“純天然”被明令禁止,這才有了商家自創的“食品級”化粧品的行銷噱頭。不法商家投機取巧,大打法律的擦邊球,暗示消費者“能吃進嘴裏的,用在身上更沒問題”,目的只是讓産品身價上漲,銷量增加。

據有關專家介紹,不止“食品級”化粧品是偽概念,就連無化學成分添加的純天然化粧品也並不存在。在化粧品生産過程中,為了保證化粧品的性狀穩定,商家多少會添加水、乳化劑、增稠劑、防腐劑等化學添加劑。即使是那些添加了食品的化粧品,主要成分依然是化學原料,並不具備可食用的條件。

除了“食品級”“純天然”,化粧品中典型的違法違規宣稱還有“特效”“頂級”等絕對化詞語、“再生”“抗疲勞”等誇大性詞語,以及“抗菌”“脫敏”等明示或者暗示具有一定醫療作用和效果的詞語。

據了解,在國家藥監局連續兩年開展的化粧品“線上凈網線下清源”專項行動中,化粧品非法添加禁用原料等嚴重違法行為屬於重點打擊對象。專項行動期間,各地藥品監管部門會同公安機關重拳出擊,查處了一批化粧品重大典型案件,搗毀生産經營窩點55個,抓獲犯罪嫌疑人200余人,涉案總金額超過20億元。

事實上,從前兩年起,針對化粧品宣傳亂象,多地市場監管部門已發佈消費提示,稱不存在“食品級化粧品”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消費者如何判斷化粧品的安全性?業內專家介紹,公眾可以通過國家藥監局發佈的化粧品監管APP來查詢産品資訊、了解化粧品知識、投訴舉報。

特別提醒,消費者使用化粧品發生不良反應時,應立即停用可疑化粧品,並立即清理皮膚上的殘留物。如果感覺身體不適,應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接受治療。就診時帶上可疑的化粧品及外包裝,以便做斑貼試驗等輔助檢查,同時配合醫生上報化粧品不良反應報告。


責任編輯:

貝因美 和中國媽媽在一起貝因美以“愛”為基礎,幫助親子家庭健康幸福。【詳情】

老字號智慧財産權保護研討會聚焦稻香村、泥人張等老字號典型案例。【詳情】

奶粉食用指南 守護寶寶健康成...提供奶粉餵養指南,解讀奶粉配方成分,幫助新手爸媽理性選擇奶粉。【詳情】

點滴營養,綻放每個生命蒙牛乳業推動營養知識普及、提升國民健康水準。【詳情】

友情連結: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 新華網食品 | 中國經濟網食品 | 人民網食品 | 央視網美食 | 光明網食品 | 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 | 紅餐網 |

關於我們ABOUT US

中國網食品頻道堅持“給你一個真實的中國”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風俗、地方特産,延伸至整個食品行業,展示中國食品豐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國食品展示平臺。

聯繫方式CONTACT WAY

新聞熱線:010-88564110

投訴建議:010-88564110
電子郵箱:

foodchina01@126.com

版權説明COPYRIGHT NOTICE

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中國網食品”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