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平均薪酬還“笑傲江湖”的券商行業如今慘遭“裁員降薪”。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各大證券公司了解到,從事經紀業務的一線營業部受傷“最重”,不少客戶經理薪酬出現銳減。而其之後可能引發的行情不利走向則更讓市場擔憂。對此,專家指出,券商裁員與市場行情關係微妙,很難説誰影響誰,券商想擺脫尷尬,只能積極轉型,徹底改變目前“靠天吃飯”、結構單一的盈利模式。
裁員降薪 年終獎延發
員工集體爆料券商日子“苦”
儘管近日天氣連攀高溫,但A股市場的寒氣卻越來越滲人。首當其衝的便是距離市場交易最近的證券從業者。
上週末,方正證券員工在社交網站透露公司內部下發了《關於啟動組織效率提升項目的通知》,核心意思是“今年要麼裁員20%,要麼降薪20%,集團下的命令”。該透露還強調,“方正證券員工數量5806人,20%的裁員比例將涉及超過千人。”對此,有媒體認為這意味著券商裁員控成本的“第一槍”已經打響。
但方正證券方面似乎並不完全承認。該公司在本週一的公開回復中解釋,沒有制定強制性的減員比例,也沒有降薪一説;此次開展的是“組織效率提升”項目,目的在於提升每人平均産出能力,而不是單方面做淘汰。方正證券稱,在調整中會有一部分員工離開,對於部分因為工作業績不理想、工作壓力大、個人身體狀況不佳或希望尋求更合適的職業發展路徑等原因而選擇離開公司的人員,在符合一定條件基礎上,公司會採取一系列的人性化關懷措施。同時,方正證券坦誠,今年市場低迷,券商傳統業務發展壓力大,轉型突破艱巨。
數據也佐證了方正證券經營的艱難。方正證券2014年合併民族證券,收入、利潤和員工數量都有大幅提升。其2015年的營業收入為109.15億元,凈利潤為40.64億元,在23家上市券商中位列12位。不過,在同一指標下的每人平均薪酬卻最低,公司每人平均創利也低於行業平均水準。根據統計,按照2015年的凈利潤以及兩年末員工人數平均值計算,方正證券每人平均創利為56.07萬元。去年每人平均創利前三的證券公司分別為海通證券、招商證券和國信證券,其中海通證券每人平均創利約20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4年底和2015年底,方正證券員工總數分別為4500人和8363人,2015年較前一年的員工人數增長約85.84%,員工增長比例在23家證券公司中列第二位。“除開行情好人員擴張,重組也是方正證券人數變多的一個重要原因。”業內人士分析。
不過,相比方正證券的“另有隱情”。其他券商裁員降薪看起來就簡單很多。華泰證券的三個內部文件《2016證券經紀人績效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2016行銷人員基本管理制度(徵求意見稿)》、《2016客戶經理績效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同日也遭到網路曝光。其中,託管資産、開戶數等指標都有所調整,凈增資産考核力度、理財産品銷售考核力度也有增加。部分華泰證券員工在新浪微網志上評論稱,“按照意見稿執行,70%的人可能都會被淘汰,公司推出的這種考核就是變相裁員。”
此外,中信、廣發、財通、大通、安信、銀河、國金、華安、招商、國信、中銀國際、中信建投等多家證券公司,亦不斷出現員工爆料,至今未收到2015年年終獎,以及公司加大考核力度存在逼走員工離開的跡象。按慣例,每年三到五月是券商集中發放上一年年終獎的時節。
一線經紀獎勵補貼全取消
大盤後續行情引擔憂
“我們營業部今年已經走了三四個客戶經理了,總共才有不到20個。”廣發證券上海某營業部一資深客戶經理小趙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一些證券經紀今年接連好幾個月都是兩三千、三四千的工資,他們自己生存壓力也大,吃不消低收入就只能主動離職。”在小趙看來,所謂的裁員其實是雙向的。
小趙介紹,該營業部給客戶經理的指標基本是大客戶每個月新增兩個,資産規模在40萬至80萬左右;小客戶則要求十余個到二十個不等。“完不成指標,提成就拿不到,收入自然變少。放開‘一人多戶’後,業務量一下子上來了。去年上半年市場行情較好時,營業部鼓勵客戶經理開展網際網路投顧業務,在網上回答客戶問題可以得到獎勵,比如天回答十個客戶問題,一個月就可以有兩千元左右的獎金。此外,之前券商自營業績也不錯,也會有各種獎勵和補貼。但是現在這些收入都沒有了。”他説。
對此,海通證券研究所研究員范楊表示,市場走熊週期下,一兩個券商裁員減薪是正常現象,但是研究所分析師和研究員基本感受不到,“市場清冷開戶數減少,主要波及的還是一線基層營業部,對於研究所和投行部門影響較少。”
上海另一家中型券商內部人士也坦言,“證券行業基本是看大盤行情,行情不好對於經紀人影響比較大,尤其是一些擴張較快的券商,經紀屬於行銷部門,考核比較殘酷。”
更殘酷的來自於券商裁員降薪後大盤行情的走向。
數據顯示,自2008年以來券商共出現過五次裁員降薪潮。
第一次是2008年10月。當時海通證券、申銀萬國等接連傳出降薪消息。上證指數也一直跌到2008年10月28日的1664.93點。一直到2009年8月4日,才回到高點3478.01點。
第二次是2011年11月。當時報道稱,除行銷和投顧人員之外,部分券商已經開始考慮裁減部分後臺人員。那次滬指從2011年11月4日的2536.78開始一路下滑,跌到2012年1月6日的2132.63點。
第三次是2012年2月。當年年初,中金公司宣佈投行部門裁員30多人,10月份又二度裁員。此後平安證券、中信證券和銀河證券等行業巨頭均被曝出裁員降薪消息。那一年,滬指上升至2012年2月27日的2478.38點後,開始一路震蕩走低至2012年12月4日的1949.46點。
第四次是2012年12月。彼時銀河證券、中信證券和廣發證券再被傳降薪。滬指從2012年12月4日的1949.46點一路開始走高,升至2013年2月18日的2444.80點,而後震蕩走低,至2013年6月25日的1849.65點。
第五次是2014年1月。當時有消息稱,國信證券廣州分公司員工正大規模離職,其經紀業務部離職率已經高達65%。而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滬指在2000點附近圍繞震蕩。
“春江水暖鴨先知。券商對市場反應最快,過去無數次的事實也證明,其開始裁員便是市場走熊開端,其大規模裁員到位,市場則慢慢走出底部。外界擔憂很正常。”一位長期研究證券公司的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
天吃飯 同質競爭嚴重
券商轉型迫在眉睫
事實上,券商裁員與市場行情之間一直就互聯互動。上述分析人士指出,二者之間很難講誰是因誰是果,但從券商自身來講,“靠天吃飯”、業務結構單一、缺乏增長點等無疑是其受傷的主要原因。
一季度的數據就是明顯例子。數據顯示,2016年一季度日均市場交易量5760億元,同比下滑22%。同時間段,券商佣金率由2015年的0.051%下滑至0.042%;經紀業務收入合計187.81億元,同比下滑40%,收入佔比36%。
銀河證券分析師武平平指出,除了經紀業務,證券投資業務、兩融業務下降也是券商當下日子難過的兩大緣由。“股市震蕩及投資者信心指數回落,券商自營業務收入下挫。融資融券餘額規模年初以來逐月縮水,始終保持在低位徘徊,一季度日均餘額9198.20億元,日均餘額同比和環比分別下降23.49%和17.76%。這些都拖累了券商業績。”他説。
中銀國際非銀行業研究員魏濤表示,隨著網際網路金融發展及“一人多戶”的放開,券商經紀業務競爭更趨激烈,市場化進程顯著提速。行業佣金率持續下探至萬分之五以下。今年一季度經紀業務收入銳減,營收不足去年的九分之一。“隨著經紀業務競爭的加劇和佣金率的進一步下滑,未來證券公司服務將走向差異化。經紀業務未來的發展趨勢是零售經紀向財富管理轉型、機構經紀兼顧PB 業務、服務方式向網際網路金融轉型。”他表示。
在業內人士看來,券商的投行業務也應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債券承銷、並購重組和新三板業務都有巨大潛力。隨著監管機構改革的推進,資産管理業務的廣度和深度也不斷提升,券商資管業務也有望得到發展。新三板、場外市場、創新式衍生品、結構化産品等等,都將為券商提供非常好的發展機遇。
齊魯證券産品經理吳天建議,券商改變靠天吃飯的局面,還需要向資管業務,投行業務轉型,提高主動管理能力和風險管理水準。傳統經紀業務方面還需加強網際網路佈局的節奏,提高服務效率降低服務成本。此外,應該進一步開拓資本市場業務領域,滿足市場參與者不同投融資需求。至於調整內部結構提高效率方面,可以深度整合內部資源,發揮協同效應,增加業務利潤點;對於員工人力資源方面完善激勵機制,發揮人才優勢,充分調動優秀人才積極性。(記者 王原 劉艷)
(責任編輯: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