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IPO重啟體現“穩定修復建設”並重

  • 發佈時間:2015-11-09 07:11: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證監會6日宣佈全面重啟因年中市場異常波動而暫停的新股發行,同時推出五大舉措,改革現行新股發行制度。此次IPO暫停僅4個月,本輪完善制度、重啟發行不僅是市場回歸自主調節後全面恢復基礎功能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一級市場解決突出問題、降成本、提效率,向新股發行註冊制邁出的堅實步伐。

  從改革內容及IPO恢復的節奏安排來看,此次恢復新股發行體現了決策層“穩定、修復、建設”市場並重,統籌一、二級市場發展的政策用意;明確了以資訊披露為核心、強化仲介機構責任、加大投資者保護,進一步向發行註冊制靠攏的改革指向。

  “十三五”時期,我國將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經濟轉型升級仍是未來五年國家發展全局中的重點和關鍵,服務於該整體目標,資本市場也將在改善融資結構、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這一以貫之的要求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在這個“新階段”,資本市場將以實現“由大向強轉變”為目標,深化關鍵領域改革,在融資和資源配置功能的發揮上取得更加顯著的進步。其中,實施發行市場改革、推進註冊制的落地是近期市場發展的核心工作之一。

  今年年中,A股市場遭遇劇烈異常波動,管理層綜合採取了包括暫緩IPO在內的一系列維穩措施,遏制了市場恐慌,避免了系統性風險的發生。既為應急性臨時舉措,在投資者信心恢復、市場回歸自主調節後,恢復IPO就成為必要的工作。

  市場普遍認為,當前A股市場已從此前的“非常狀態”回到“正常狀態”,此時恢復新股發行必要、適當。長遠看,恢復IPO是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産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客觀要求;有助於激發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活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社會創造更多財富,促進我國經濟的轉型升級;有助於優化我國金融市場的融資結構,推動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也有助於降低國民經濟整體杠桿率水準,降低經濟轉型過程中的風險。

  今年7月開始的IPO暫停僅持續4個月,是歷史上暫停發行時間最短的一次。即使如此,此次重啟發行也並非以簡單方式展開,而是同時推出了取消申購預繳款制度、完善新股定價機制、強化投資者權益維護等改革措施。

  其中,取消申購預繳款制度,從資金面上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對二級市場的影響,降低了投資者交易成本,也減輕了未來新股申購可能給貨幣市場帶來的擾動;2000萬股以下發行採取直接定價,縮短髮行週期、提高了發行效率,也節約了中小規模企業的發行成本;強化仲介機構監管,建立保薦機構先行賠付制度,新出臺首發及再融資、重大資産重組攤薄即期回報指導意見,則進一步加大了對投資者利益的保護。

  後續發行的恢復,也將循序漸進、分步驟實施,既不搞“政策一刀切”,也不搞“一擁而上”,已進入繳款程式的10家作為第一批先行啟動,其他獲得發行批文未繳款的18家企業分兩批發行,同時初審會、發審會恢復,待新規正式實施後,企業發行全面適用新規則。

  這給二級市場投資者留出了適應時間,也將減輕發行重啟可能帶來的對股指波動的影響。

  專家提出,常態化的審核發行、股票的充分流通均有利於促進真正的市場化,通過市場自身的遴選確保存量上市公司是我國經濟中最優秀的企業群體。目前我國流動性整體寬鬆,但好的投資標的資産仍舊稀缺,只要繼續向市場傳遞市場化、法治化的改革信心和部署,並不需擔心IPO重啟對二級市場的衝擊。

  可以預期,隨著本輪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落實和IPO全面恢復,資本市場的自主調節功能將更好、更正常地得以發揮;在穩定、修復、建設並重的政策部署下,新股重啟所帶來的市場波動將得到一定平抑;發行註冊制改革也將在此基礎上沿著既有軌道穩步推進。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