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清傘不用砸盤 證監會緊急明確信託清查邊界

  • 發佈時間:2015-09-18 08:10:4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證監會緊急向市場清晰發聲——信託産品賬戶清理範圍限于三類,禁止券商對信託“一斷了之”,涉及的股票劃轉可以不通過二級市場完成。

  這一週,有關清理配資的消息可謂紛繁複雜,牽動人心。股市也隨之震蕩起伏。

  有的説堅決清理,有的説放緩清理;有的説終止全部,有的説僅清理部分。監管部門口徑不一,機構在執行中也尺度有異。“噪音”産生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缺少高層的公開發聲或文件指引。

  昨日,趕在美聯儲主席耶倫公佈是否加息的決定之前,證監會緊急向市場清晰發聲——信託産品賬戶清理範圍限于三類,禁止券商對信託“一斷了之”,涉及的股票劃轉可以不通過二級市場完成。換言之,“清傘”不等於清盤賣出。

  銀監會也在昨日與多位信託高管進行通氣會,要求信託公司進一步自查並主動清理配資。

  清查限于三類

  進入9月以來,監管層清理配資行動逐步升級,清查對象集中在信託産品領域。由於信託産品複雜多樣,且各地方證監局、各個券商把握政策的尺度存在差別,市場預期陷入紊亂。

  《第一財經日報》對此進行追蹤報道,從週一開始連續向證監會詢問有關信託清理的邊界及細節問題。因信託歸屬銀監會管轄範圍,銀監會也連續兩日召集信託公司人士開會商議。

  終於,在昨日下午證監會宣佈向地方證監局下發《關於繼續做好清理整頓違法從事證券業務活動的通知》(下稱《通知》),並同時向市場公開了《通知》全部內容。值得注意的是,證監會並未向地方證監局提出明確的清理時限。

  “從《通知》內容看,相當於把傘形給關了,把單一信託和結構化産品包含在內了,但是清理行動的影響比原來小了。”一位有多年信託經驗的機構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單一信託和結構化産品可以變更到其他的交易系統,業務原則上可以繼續做。

  為減少清理行動中過多股票被強制平倉,砸盤二級市場,證監會明確股票可以直接劃轉——採取將違規賬戶的資産通過非交易過戶、“紅衝藍補”等方式劃轉至同一投資者的賬戶,或者取消資訊系統外部接入許可權並改用合法交易方式等方法處理。

  《通知》要求各證監局督促證券公司根據19號公告的要求,仔細甄別、確認涉嫌場外配資的相關賬戶,而不是簡單地“一斷了之”。

  19號文即是7月12日發佈的《關於清理整頓違法從事證券業務活動的意見》(證監會公告[2015]19號)。文件明確了對違反證券賬戶實名制、未經許可從事證券業務的活動予以清理整頓的具體意見。

  信託産品賬戶清理的範圍包括三類:一是在證券投資信託委託人份額賬戶下設子賬戶、分賬戶、虛擬賬戶的信託産品賬戶;二是傘形信託不同的子傘委託人(或其關聯方)分別實施投資決策,共用同一信託産品證券賬戶的信託産品賬戶;三是優先級委託人享受固定收益,劣後級委託人以投資顧問等形式直接執行投資指令的股票市場場外配資。

  有信託業人士向本報表示,三類可概括為,依靠HOMS等系統進行分倉的單一信託、傘形信託、投顧直接決策的結構化産品。

  “第一條要求,大概是針對HOMS等系統的,依靠這些系統,一個主賬戶下面可以挂十個到二十個子賬戶或虛擬賬戶。”一家信託公司的中層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稱,第二條要求就是針對傘形信託,一個傘下面有一級賬戶、二級子賬戶等,共用同一個股東賬戶;第三條要求針對部分結構化産品。

  事實上,證監會清理信託産品主要是兩個方面,違反實名制要求,或違反禁止投顧直接下單的規定。前述三類項目中,前兩項違反實名制,第三項違反投顧下單的規定。

  “利用HOMS系統,有的單一信託跟傘形信託性質上就一樣了。”北京一位信託公司人士對本報表示,一個賬戶分由不同的人來控制,變向出借賬戶,從技術上突破了實名制。“以前是沒有的,有了HOMS系統,技術上可以實現。”

  目前仍存爭議的是第三項。《通知》規定,優先級委託人享受固定收益、劣後級委託人以投資顧問等形式直接執行投資指令的股票市場場外配資,也需要清理。

  上述北京信託人士告訴本報,按照之前的規範模式,投資顧問看好股票之後,向信託公司發送傳真,信託公司決定是否買入,然後下單交易。這種模式的優點是,信託公司可以進行人工風控。缺點是流程比較長、時效性差、效率比較低,股票買到或者買不到易引發爭議。所以目前常用的做法就是,信託公司允許投資顧問直接下單,將券商提供的系統終端直接給投資顧問,比如券商提供的用於下股票交易指令的電腦,直接接到投資顧問處。

  如果投資顧問可以直接下單,那麼信託公司如何進行風控呢?事實上,信託公司已經用IT技術手段,代替了人工風控。即在給投顧提供的系統終端中,設置好可以購買的股票範疇、禁止購買的股票範疇等。

  “如果客戶全部買入ST股票,用信託公司的系統,他是沒辦法實現的,這就是風控。”前述機構人士表示,但是這種方式,目前來看,沒有得到監管層的認可。

  不過一家信託公司的高管認為,證監會這一條規定重點是為了打擊私募自己做投顧、自己找劣後資金、親自操盤的類型。“這種利益捆綁很直接,賭性更強,”該高管表示,如果投顧跟劣後分開,信託公司通過技術進行風控,問題並不大。

  不會砸盤

  劃轉,就是不用在二級市場賣出。這也意味著,市場擔心的清理配資將導致大量股票被平倉不會出現。證監會這一表態,對於市場當前濃郁的憂慮情緒而言,無疑是極大的寬慰。

  近日中融信託、外貿信託等多家信託公司與合作券商“開撕”,抗議券商“終止向外貿信託提供任何外接系統的數據服務”。因為這種“一刀切”的做法,不但會導致部分股票需要清倉賣出,其中一些並未違反實名制及投顧代投規定的項目,也被無辜殃及。

  事實上,券商在此次“清傘”行動中,尺度把握有較大差別。本報採訪發現,有的券商僅對傘形信託設限制,但有的券商對所有信託産品設限。對於這一不同,業內人士表示,近期券商被點名、受處罰案件較多,券商趨於保守。

  市場預期不明朗,股指走勢低迷。昨日上證指數險守3000點,尾盤大跌,報收于3086點,跌幅2.1%。

  券商與信託的糾紛也受到證監會關注。證監會昨日在《通知》中明確表示,證監局要督促券商按既定部署開展清理整頓工作,積極做好與客戶溝通、協調,不要單方面解除合同、簡單採取“一斷了之”的方式。

  至於從不合規到合規如何轉化,證監會提出了更加溫和且預期不會對二級市場造成巨大衝擊的方式。

  比如券商可以與客戶協商,採取將違規賬戶的資産通過非交易過戶、“紅衝藍補”等方式劃轉至同一投資者的賬戶,或者取消資訊系統外部接入許可權並改用合法交易方式等方法處理。

  非交易過戶及“紅衝藍補”的方式,最大的特點是後臺直接完成股票劃轉,股票不必經由二級市場先賣出,再買入。

  “非交易過戶,就是不在交易時間進入市場買賣,而是通過中登公司直接完成過戶,不通過二級市場。”前述北京信託人士分析稱,類似于常見的大宗交易、協議轉讓,股票劃轉定向進行,不會衝擊市場。

  “紅衝藍補”是一個相對陌生的詞彙,多見於財務中調賬時應用。目前的股票市場中非常少見。具體而言,因為某些特殊的原因,股票和資金不能非交易過戶,必須通過手工調賬。在一個賬目上減去(資金或股票)即為“紅衝”,在另一個或者同一個或多個賬目添加同樣的資金或股票即為“藍補”。

  前述信託中層人士告訴記者,“紅衝藍補”是滬市或深市後臺的一種操作。“很多股票都是需要交易才能過戶,但是以前還有一種做法就是在後臺把股票劃轉走,就是紅衝,補到另一個賬戶上就是藍補。現在已不多見。”

  未提時限

  在這一份下發給證監局的《通知》中,證監會沒有提出清理時限。這被市場人士解讀為,清理配資執行層面將更加合理化。

  證監會年初就表態要清查配資及傘形信託,隨後傘形信託就不允許新增,僅限于存量消化。但是隨著清查行動步步加碼,監管層對時間表提出越來越多的要求。

  比如華泰證券給中融信託的時間期限是9月25日,彼時將終止向中融信託提供任何外接系統的數據服務,而國泰君安給外貿信託的最後期限是9月16日。

  有的地方證監局還明確下發通知,要求9月底基本清理完畢。“如果券商與信託合作規模在300億元以下,9月底之前必須清完。300億以上,10月底之前必須清完。”有機構人士告訴記者,由於300億規模以上的項目非常少,所以原則上是在9月底之前基本清完。

  另外,銀監會也未對信託公司清理配資時間做過多限制。據報道,在銀監會信託部昨日下午與多位信託高管進行的通氣會上,監管部門要求信託公司進一步自查並主動清理配資,而在時間要求上並未強調9月30日大限。

  一位信託公司高管告訴《第一財經日報》,銀監會在9月16日和17日分批約談了部分信託公司董事長或總裁,主要商討證券業務場外配資清理的方案,且多位信託公司人士向記者證實了銀監系統開會商討傘形信託一事,但出於保密要求未透露討論結果。

  事實上,清理行動也正在快速進行。9月14日晚間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介紹,截至9月11日,完成清理資金賬戶3255個;截至9月16日,完成了3577個資金賬戶的清理。這説明,如果去掉週末,在3個工作日內,一共清理了322個違規賬戶,日均以100多個賬戶被清理的速度進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