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滬深股市兩融餘額連續下降 有跌破萬億元趨勢

  • 發佈時間:2015-09-06 10:28:18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本週開盤的3個交易日中,滬深股指持續下跌,深證成指險守萬點。滬深股市兩融餘額連續下降,有跌破萬億元的趨勢。

  本週滬深兩市成交量維持在7000億元至8000億元區間內,最低成交量出現在週二,當天滬市成交4204億元,深市成交3052億元,兩市合計7256億元。三板市場成交仍低迷,成交量維持在每日3億元至4億元之間。

  兩融餘額進一步萎縮,截至本週二,滬深股市兩融餘額為1.02萬億元,與上週末相比,減少600億元。上交所最新數據顯示,本週三,滬市兩融餘額進一步下降至6085億元,比週二少366億元。政策面上,監管層擬對恒生、銘創、同花順三公司及責任人作出行政處罰,再一次表明嚴懲擾亂證券市場秩序行為的態度。中金所則不斷加大對市場的管控,進一步收緊監管標準,嚴格限制市場過度投機。

  股災下半場已經出現了兩次2000股跌停,一次千股跌停,還有多次百股跌停現象,滬指也一度跌至2850點。股災上半場經過國家救市復活以後,很多人都説,以後千股跌停這種極端情況再也不會出現了,豈料股災下半場變本加厲,千股跌停成為新常態。原因何在?禍根就在“兩融”,融資盤爆倉被按到跌停板強制平倉,成為市場不能承受之重。實踐已經證明,“兩融”並不適合A股市場。為了A股市場的長治久安,必須取消“兩融”,否則A股市場永無寧日。

  融資爆倉強平殺傷力驚人

  有人可能會説,“兩融”已經存在了好幾年,過去一直相安無事,沒有産生什麼副作用,為什麼現在突然就成為罪魁禍首了呢?其實回頭看上證指數走勢,就可以發現,在“兩融”剛推出的幾年裏,市場波瀾不興,滬市曾在2000點上下橫盤了很長時間,股價的波動都很小,因此融資爆倉的事幾乎沒有發生過,更何況融資餘額一直很小,參與的投資者不多,因此對市場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兩融”的作用是助漲助跌,不漲不跌“兩融”自然無法發威。

  當去年下半年大盤從2000點啟動後,一路上漲到5178點,與此同時融資餘額也迅速放大到2.3萬億,明顯具有助漲作用。這個過程中融券由於沒有券源而徒有其名,因此在如此逼空的大行情中,從來沒有聽説有融券爆倉的,融券的制衡作用無從談起。再説,融券如果被軋空爆倉,券商強制買券還券,還有助漲作用。因此在大盤一路高歌猛進的時候,給人的感覺是“兩融”是個好發明。

  然而當融資爆倉被強制平倉就不一樣了,那是直接往跌停板賣。股市的一大特點是下跌時市場買力不足,偏偏在這個時候有一定數量的平倉盤直接打到跌停板,因此就會嚇到整個市場。而且股市具有非常靈敏的傳導性,比價效應會迅速傳導到相關板塊的股票,帶動這些股票一起下跌。股災中由於需要強制平倉的股票數量很大,因此殺傷力也很驚人,這才造成了頻頻千股跌停的慘烈市況。

  “兩融”徹底壞了市場生態

  股災上半場,融資餘額下降到了1.3萬億,人們的感覺是風險已經基本釋放,市場應該可以穩定下來了。但是股災還有下半場,人們發現市場風險仍然很大,千股跌停反而成為新常態。這是為什麼?還是融資爆倉被強制平倉惹的禍。現在融資餘額進一步降到了1萬億,但殺傷力仍然巨大。人的貪婪本性決定了還會繼續滿倉+融資,因為融資太方便了,讓人産生了錢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錯覺,因此行情一來融資餘額馬上回升,行情一走便面臨爆倉被強制平倉風險。指望投資者能夠理智控制融資倉位是不現實的。

  過去滬市大盤從6124點一路跌到1664點,雖然累計跌幅巨大,但卻花了整整一年多的時間,期間大盤單日跌幅超過7%的只有兩次,而漲幅超過7%的卻有好幾次,甚至有一次漲幅超過了9%。可見當時投資者的心態是比較穩定的,因為那時候沒有“兩融”,殺跌的威力遠遠小于現在,投資者的恐慌情緒較現在小得多,很多投資者的應對辦法就是死捂股票,從6124點一路捂股到1664點的投資者大有人在。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市場沒有虧待這些投資者,最終大多數死捂股票的投資者都解套了,甚至還獲利豐厚。

  現在為什麼投資者都不願死捂股票了呢?因為“兩融”徹底壞了市場生態,融資者死捂股票必死,沒有融資者陪綁嚇死。雖然沒有融資的投資者以後還能活過來,但體驗過股災上半場慘狀的投資者不願再任憑股災宰割,因此一看見大盤下跌都會不惜代價地殺跌出逃,即使明知有“國家隊”在救市,只要沒看見止跌回升就先走為上,死捂股票的投資者越來越少了。現在很多股票都已經很便宜了,卻還能繼續暴跌,這都是融資盤爆倉被強制平倉的結果,股價越便宜爆倉的融資盤就越多,惡性迴圈。

  要打破這種惡性迴圈,只有取消“兩融”。或許有人會問,國外股市也有“兩融”,可為什麼沒有像A股市場這樣呢?那是因為國外股市融資融券兩手都硬,能夠相互對衝相互制衡。而A股市場因為是融資硬融券軟,融券徒有其名,因此融資助漲助跌的弊病被無限放大。既然無法解決融券跛足的問題,那就只有取消“兩融”,讓市場回歸本真。

  取消“兩融”會有短痛,但可避免長痛。為緩解短痛,不宜急剎車,已經融資融券的可按原來的協議繼續執行到期,但新的“兩融”一律停止,讓市場逐步過渡到沒有“兩融”的時代。沒有了“兩融”的壓力,相信A股市場將會一天天好起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