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發證券胡繼峰:做市商難解新三板流動性問題
- 發佈時間:2016-04-11 08:10:44 來源:中國基金報 責任編輯:張恒
廣發證券是新三板第一批做市商,于2014年8月25日首批開展做市業務,至今已有一年半多的時間。公司新三板業務綜合能力居前,至今已做市企業164家,其中74家企業成功入選三板做市指數,中國基金報記者日前採訪了廣發證券新三板做市業務負責人、場外交易主管胡繼峰,對新三板市場未來的發展趨勢和新三板企業面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
新三板流動性問題
與券商無直接關係
註冊制延遲、戰略新興板擱置和分層制度5月初實行,外界將其解讀為新三板市場的重大利好,但目前新三板的流動性問題並沒有因此改變。對此,胡繼峰表示,其根本原因在於:一是投資門檻過高,擋住了絕大多數個人投資者,從而産生可投資標的過多和合格投資者數量過少之間的矛盾。數據顯示,截至3月31日,已掛牌新三板企業6349家,而中證登2月的數據顯示,持有A股流通市值超過500萬元的自然人和機構賬戶數僅為19.39萬戶,與此形成強烈對比的是,A 股滬深上市公司總共2832家,3月投資者數量為1.03億戶。二是,企業基本面仍是決定一家三板企業的估值和交投活躍程度的最根本因素,做市商只是按市場行情和自身判斷提供報價服務,以求做市交易價格能夠合理反映企業價值。三板流動性不足的現狀是多方面綜合因素造成的,如果沒有投資者的買賣盤,僅憑做市商自身也無法改變流動性不足的問題。不過,對於真正優質的企業,即使在整體交清投淡的大環境下,其流動性和估值也都會明顯優於一般的做市企業。
胡繼峰同時表示,在新三板做市業務中,做市商僅屬市場的參與主體之一,價格的形成並不是由做市商單方面確定,每家新三板企業的估值不僅需要考慮企業的基本面,還需考慮企業的股權結構、管理團隊情況、企業所屬行業情況、市場風口概念以及二級市場投資者偏好等綜合因素,現階段由於三板市場投資者數量太少,對於大多數股票,做市商均無法正常執行撮合提供流動性的服務,特別是面對某些股票巨量的原始股東拋盤壓力,做市商成了唯一的接盤方,這是做市商的現狀。
券商對新三板企業
內核要求提高
胡繼峰表示,最近監管層頻頻發佈監管措施,這意味著新三板市場正逐步由此前的野蠻生長式擴容走向成熟,這是一個全國性交易所逐步規範發展的應有之義,由此帶來的是券商業務壓力不斷增大,也促使券商開始調整各自內部掛牌、做市等新三板相關業務的標準,並且更加重視在掛牌後對掛牌企業資訊披露和規範化運作方面的持續督導。以掛牌業務為例,在去年新三板市場行情如火如荼的情況下,企業申請掛牌以及做市的熱情非常高,券商為了跟上市場快速發展的步伐,更多精力放在項目掛牌上,對掛牌和做市標的遴選標準並不苛刻。隨著新三板市場行情的回落以及監管層監管措施的頻繁發佈,券商業務思路也從去年的跑馬圈地改為嚴格控制合規風險。在這樣的業務指導思想下,無論是掛牌還是做市業務,券商自然會提高篩選標準,無論是從顯性的財務指標、經營現狀和前景層面,還是隱性的公司治理、規範化運作層面。在今年監管環境趨嚴的背景下,券商也加大了對持續督導業務的關注力度,客觀上有利於掛牌公司內部治理的規範化,從而促使整個新三板市場的進一步規範化。
胡繼峰告訴記者,市場準入門檻正在悄無聲息中變高,今年掛牌費用的水漲船高主要是因為要掛牌的企業越來越多,但各大券商掛牌團隊人員有限,在股轉中心加強監管之後,各大券商對於新三板企業內核要求進一步提高,人力成本提高,對於擬掛牌企業審核也會越來越嚴。另外一方面,現在券商鼓勵拓展新三板業務,也加強了對新三板企業的服務和持續督導,這也是從量變到質變的一個過程。廣發證券新三板做市項目的篩選標準方面把控較為嚴格,除了行業偏好外,目前主要基於股轉公司發佈的分層標準進行選擇,原則上僅對符合或未來可能符合創新層標準的企業提供做市服務。
重點在綜合服務
胡繼峰表示在做市之後為企業提供綜合服務需要提高標準。做市本身只為企業提供市場定價和部分解決流動性問題,只有整合券商各項資源才能為企業提供綜合服務,這體現了資本市場對企業發展全方位的支援和促進。對於廣發證券而言,做市企業後續服務業務比較領先,除了平時組織線上線下路演等活動之外,前段時間廣發剛牽頭舉辦了第一屆廣發證券新三板做市醫藥生物企業高峰論壇,為做市的醫藥生物企業提供了行業交流、業務合作、産業鏈整合等各方面的機會。同時,廣發證券也是行業內首個開展新三板股權質押融資業務,首個發行掛鉤新三板做市指數産品的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