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經客戶端
中國財經微信公眾號
中國新三板客戶端
中國新三板微信公眾號
有消息稱,此舉或是恒大集團買殼回歸A股的一個信號。而市場中關於中概股借殼回歸A股的消息不斷,萬達商業、奇虎360、優酷馬鈴薯和博納影業等,A股殼資源成為市場關注度極高。據《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對市場中已有的研究報告進行統計,有56家國資控股的上市公司有望在中概股回歸過程中成為重組借殼的標的。
記者 劉夏村 市場估值仍偏貴 中國證券報:對5月市場走勢的看法是什麼? 潘亞軍:即將公佈的4月宏觀經濟數據會對5月市場走向産生較大影響。我們擔心3月好數據在4月未必能延續,如果我們的擔憂得到驗證,那麼A股市場可能會保持震蕩下跌格局。加上A股整體估值仍然偏貴,企業。
18日,平安集團旗下的網際網路金融平臺陸金所宣佈完成12.16億美元融資,估值已經達到185億美元。而此前,京東集團旗下京東金融16日剛剛宣佈融資66.5億元人民幣,估值為466.5億元人民幣。
九鼎投資總經理康清山出席論壇併發表演講。 康清山介紹,一些企業在準備掛牌新三板的時候都存在“上新三板沒面子、估值低、擔心融不到錢、交易不活躍”等顧慮。這個問題可能存在,但會慢慢改善。 康清山表示,從整個估值的角度來看,新三板市場的估值並不低。
中國企業新媒體價值聯盟、藍色游標邀請新媒體指數、新榜等第三方機構對聯盟進行了估值。根據初步計算,該聯盟的新媒體品牌價值約3.5億元。根據雙方達成的合作意向,預計最終聯盟成員將不少於300家;雙方共同完成聯盟媒體的市場價值開發,包括但不限于品牌廣播、新媒體互動、資訊發佈、生活服務聯動等。
近三年來,已有5家中概股成功躋身A股市場,但其走的都是並購重組的通道,走IPO程式的目前還沒有。因為有中概股的“光環”,也因為有並購重組的助力,中概股借殼上市,也在A股市場引發了股價遭爆炒、市場投機猖獗的“後遺症”。 自去年以來,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掀起一股私有化高潮,今年宣佈私有化的中概股更是明顯增多,A股市場中的中概股借殼概念股則遭到爆炒。然而,投資者對於殼資源的大肆炒作,也引發了市場的普遍質疑。另一方面...
不可否認,中概股回歸本身就是對國內資本市場的一種認可,對海外估值偏差的一種糾正,當前A股市場也更願意給予新興産業相關優質公司更高估值水準,但如果中概股企業回歸的出發點僅僅是為了套利,那麼對於是否要趕回歸這個時髦則要慎重選擇。中概股。
雖然話題吸引眼球,但中概股回歸的二級市場博弈同樣存在風險。例如,此前分眾傳媒與宏達新材“分手”,説明中概股回歸的具體過程也可能發生意外,投資者不能神化中概股回歸,因單純炒作概念而淪為二級市場籌碼的接盤者。投資者要看中概股回歸帶來資産的真實價值。雖然國內外對資産的估值存在一些差異,但在二級市場上也不應産生幾十倍乃至幾百倍的懸殊。
點擊查看更多
盛松成
如果各項數據表明經濟已經企穩或很快企穩,則降準的必要性就沒那麼大。
張曉晶
造成中國債務積累與杠桿率攀升的體制性根源在於國有企業。
楊建華
從中長期看,股市依然向好,但在股價快速上漲的背景下,短期要關注業績增長能否和股價相匹配。
劉興國
近期南船對旗下上市公司重組方案的調整,無疑引發了市場對此次南船業務整合的猜測。
劉平安
“新三板+H”模式落地為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揭開新篇章,為提升新三板市場管理水準和能力帶來機遇。
巴曙松
港交所與股轉的合作可參考滬港通、深港通的模式,預計今年6月7月將出現首批合資格三板企業上市。
崔彥軍
現在企業擬IPO熱情下降了很多,大部分企業對於是否要衝層保層保持著順其自然的態度。
周運南
A股和新三板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核心組成部分,並購重組逐漸成為上下互通、有機聯繫的重要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