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美股 > 中概股 > 正文

字號:  

中概股回歸 不是高估值遊戲

  • 發佈時間:2016-01-14 09:38:18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A股估值盛宴讓隔海相望的中概股思鄉心切,監管層也以更寬廣的懷抱歡迎這股回歸浪潮。霎時間,回歸A股市場似乎成了中概股趕時髦的事,套利空間被迅速放大,歸途的坎坷卻很少被人提起。

  自去年四季度A股市場企穩以來,不少中概股開啟了回歸模式,即便近期市場劇烈震蕩,也並未削減這一勢頭。市場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的步伐明顯放緩,而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回歸熱情高漲,超過30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企業宣佈私有化。

  巨大的估值鴻溝是中概股回家心切的最大動因。世紀遊輪被借殼後連續20個漲停,巨人網路的估值也比在美退市時膨脹了近9倍……中概股借殼回歸A股的暴利神話不斷刷出新版本。國內充沛的流動性和資金進行股權投資的強烈慾望,為私有化提供了豐富的“彈藥”,註冊制、上海戰略新興板的即將登場無疑都將成為中概股回歸的加速器。

  然而,對於著急回家的中概股來説,回歸的前景未見得光明,回歸的道路卻必定坎坷。目前,相對於新股首發,借殼上市在審核流程上或許更快,也算是回家的捷徑,但找到合適的殼資源並非易事。分眾傳媒2012年8月便開始了私有化進程,直至去年6月才公佈借殼方案;盛大遊戲2014年1月提出私有化,借殼中銀絨業的事宜至今仍未最終敲定;備受關注的奇虎360,達成私有化協議的估值達93億美元,欲借殼上市卻依舊遭遇“找殼難”。

  不可否認,中概股回歸本身就是對國內資本市場的一種認可,對海外估值偏差的一種糾正,當前A股市場也更願意給予新興産業相關優質公司更高估值水準,但如果中概股企業回歸的出發點僅僅是為了套利,那麼對於是否要趕回歸這個時髦則要慎重選擇。中概股私有化的成本已然很高,加之借殼成本和殼資源的不確定,回歸的時間和機會成本將會無情地拉長、加大。

  換個角度來看,在政策不可預測性的情形下,當初為了套利的企業將來未必能如願以償;如果回歸的出發點是為了給企業的業務、品牌等帶來質的飛躍,當然無可厚非。其實,無論在海外或A股上市,中概股都應規劃好企業的基本面,檢討自己的主營業務。股價的漲跌是一時的,也是經營業績的反映,即便回歸A股市場,沒有做好做強企業的能力,多少個漲停也還會跌回去的。

  急切回歸的中概股在擁擠的歸途中,要有足夠的耐心面對長途跋涉和回歸後具有不確定性的回報。更重要的是,不要忘記回歸的初衷,資本市場是一項“長跑運動”,而不是單純從企業套利角度出發的高估值遊戲。(記者 梅雙)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