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稱“一直對回報投資者持積極態度”成空中樓閣
“山東路橋上市20年不分紅,理由究竟是什麼?2017年度能不能分紅啊?”“山東路橋凈資産收益率可觀,分紅能為公司帶來好口碑,希望公司能讓投資人享受一次分紅的喜悅。”“等鐵公雞分紅……”互動平臺上,投資者對山東路橋多年不分紅頗有微辭,值此“3·15”臨近之際,金融投資報也接到投資者對山東路橋不分紅的“吐槽”和疑問。今天,金融投資報記者就帶您一探究竟,看看其不分紅的原因。
業績持續亮眼卻成同行業“鐵公雞”
山東路橋的前身丹東化纖1997年上市,上市後業績慘澹,並多次“披星戴帽”,連續多年“一毛不拔”,到2012年才被山東路橋借殼上市。
山東路橋借殼上市之後,連續多年業績良好,但卻延續了前身丹東化纖零分紅的“習慣”,成為上市20年不分紅的“鐵公雞”,投資者的“槽點”就在於此。
山東路橋歷年年報顯示,2014-2016年公司凈利潤持續增長,分別達到3.11億元、3.77億元、4.30億元。2017年業績快報顯示,去年公司實現凈利潤5.69億,同比增長32.49%,業績表現亮眼。
而隨著凈利潤一同增長的,還有未分配利潤。2014-2016年公司未分配利潤分別為12.66億元、16.09億元及19.94億元。結合業績快報推算,公司2017年未分配利潤將達到約21億元。具體到每股,2014-2016年公司未分配利潤分別為1.13元,1.44元和1.78元,每年增長20%以上;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每股未分配利潤已達2.15元。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山東路橋業績持續穩定增長卻多年從未分紅的同時,與公司盈利規模相當甚至不如公司的同行卻在積極分紅。以2017年第三季度業績為為例,山東路橋營業收入為78.6億元,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11億元,其同業同期歸屬利潤相當的上市公司中,四川路橋(凈利潤4.35億元)自2003年3月上市,分紅4次,累計分紅金額達7.38億元;安徽水利(凈利潤4.32億)自2003年4月上市以來,分紅11次,累計分紅金額達2.48億元。甚至,同業中的北方國際,2017年第三季度營業收入為67.3億元,歸屬利潤為3.48億元,兩項指標均低於山東路橋同期表現,但北方國際自1998年上市以來,公司共分紅13次,累計分紅金額達到1.86億元。
母公司承繼虧損尚未彌補成藉口
關於上述投資者疑問,金融投資報記者整理併發至山東路橋,但是公司方面並未直接回復記者的問題,只是表示相關問題公司已經在互動平臺多次回答了,並強調説:“作為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我們一直對回報投資者持積極態度。”
於是,金融投資報在互動易平臺上尋找相關問題的回答,但近期針對投資者分紅問題的回復多以“關於分紅事項,敬請關注公司公告”或“感謝您對公司的關注和支援”為主。時間再往前推,在2016年6月公司曾回答:“公司的前身為原丹東化學纖維股份有限公司,因連續多年虧損,股票被暫停上市。2012年通過借殼恢復上市。鋻於目前公司合併財務報告中公司的未分配利潤為負值,根據《公司法》第166條規定,在未彌補以前年度虧損前,不得進行分紅。”
這就牽扯到山東路橋借殼當年的一則公告。2012年11月5日公司曾發佈一則關於重大資産重組完成後全額繼承未彌補虧損的影響及特別風險提示,其中提到,山東路橋借殼上市後將全額承繼原上市公司主體存在的未彌補虧損,於是新上市公司將由於存在未彌補虧損而長期無法向股東進行現金分紅和通過公開發行證券進行再融資。而截至2012年6月30日,丹東化纖母公司未分配利潤為-10.78億元。
需要注意的是,儘管山東路橋上市後合併報表很漂亮,但上市公司利潤分配的依據是母公司的可分配利潤,並非合併報表的可分配利潤。
而山東路橋的母公司本身並沒有路橋施工業務,每年的營收十分有限,利潤來源主要是以山東路橋集團有限公司為主的全資子公司們,即每年靠該等子公司給母公司分紅。母公司在獲得子公司給母公司的分紅之後,首先要彌補虧損,之後再提取公積金,最後剩下的才是可分配利潤。
緣何“兒富母窮”公司選擇沉默
歸根結底,要分紅,山東路橋母公司必須首先把承繼的10.78億元的虧損填補之後,才能言給上市公司股東分紅,而何時能夠彌補完虧損,關鍵在於每一年山東路橋集團有限公司等子公司給母公司的分紅有多少。
根據上市時候控股股東高速集團的承諾:子公司分配當年稅後利潤時,首先是彌補虧損,然後提取利潤的10%列入公司法定公積金,同時可提取任意公積金,剩下的部分就是當年子公司的可分配利潤,在盈利年度,子公司分配給股東(也即母公司)的利潤不少於當年實現的可分配利潤的80%。
在這裡又有一個關鍵問題,法定公積金和利潤分配比例都是明確了的,但是子公司提取任意盈餘公積金的比例很隨意且並不披露,《公司法》中明確“法律不做強制規定”,這或許給了公司很大的“操作”空間:若子公司每年大比例提取任意盈餘公積金,剩下的可給母公司分配的利潤就很少了,這樣,即使子公司持續盈利但不分配給母公司,母公司彌補歷史虧損的時間就可能無限延長。而山東路橋是否就在利用提取任意公積金不披露,因此投資者無法獲得具體數額這個漏洞來故意“拖延”對母公司虧損的彌補,從而達到不分紅的目的?金融投資報對此向該公司相關人員進行求證,卻並未得到合理的解釋。
不能得到公司的正面回應,金融投資報記者只能以最保守的估算來推測。以山東省路橋集團有限公司這一家盈利佔比最大子公司的凈利潤為基準計算,2013-2016年該子公司累計凈利潤達13.25億元,按上述演算法,其在彌補虧損、提取法定公積金後再分配80%可分配利潤給母公司,金額就達9.54億元,加上2017年的分紅,僅就這一家子公司給母公司的分紅就大概率能夠覆蓋母公司的歷史虧損。但根據公司2016年年報顯示,母公司仍存在尚未彌補損失2.7億元,這就意味著,2012年-2016年子公司們給母公司的分紅並未覆蓋10.78億元的虧損。為什麼子公司這麼賺錢,但就是遲遲不填上母公司虧損的窟窿,其中之謎,可能只有公司自己清楚了。
至於2017年子公司們會給母公司分多少紅,母公司剩下的2.7億元虧損什麼時候能夠填上?就只有留待公司2017年年報發佈時再見證了,或許,時間會更長。
(責任編輯:郭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