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殼公司坐地起價成奇觀 與老闆洽談須交千萬見面費

  • 發佈時間:2016-04-25 08:19:02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小菲

  47家殼公司股價一月普漲四成,各路資本瘋狂找殼有公司4天提價2億元

   “一殼難求”正成為資本市場上的奇觀,如今,甚至瘋狂到跟殼公司老闆見面也要價千萬。

  “簡直太瘋狂了。” 4月20日下午,華中一私募基金經理陳耿(化名)見到長江商報記者滿是感慨。陳耿説,3月份以來,各路資本都在找殼,不少殼公司因此待價而沽、坐地起價。

  事實上,殼資源交易確實火爆。一週來,長江商報記者調查發現,A股約47傢具備殼資源潛力公司,自3月份來股價普漲約四成。4月21日,一家大型券商投行部總經理鄭先生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今年3月份以來,各路資本爆炒殼資源,導致一些垃圾殼公司、僵屍企業股價被炒上了天。

  多名接受採訪的專家認為,殼資源遭爆炒的背後,是註冊制、戰略新興板推出未達預期,大量中概股正處在回歸路上,疊加企業並購重組增多,僧多粥少局面導致殼資源供給吃緊、殼資源生態畸形。

  如何破解殼資源畸形生態?上述專家認為,應加快推出註冊制,儘快緩解上市公司資質的稀缺性,同時完善上市公司退出機制,擠壓垃圾殼、偽殼的存在空間。

  股價4天漲超10%,殼公司坐地起價加價2億

  今年來,資本市場的火熱並非是投資者的涌入、股價的上漲,而是爆炒殼資源以及殼交易價格的持續攀升。

  華中一私募基金經理陳耿曾夢想拿下一家公司的殼。上月中旬,他接觸到北方一家公司負責人。不過,只見了兩面,對方就不願再見他。

  陳耿透露,對方持有公司25.75%股份,是控股股東,公司近四年扣非凈利潤為負數,主營業務持續下滑。按照慣常的操作手法,他的出價略高於市場價。第一次,對方要求陳耿加價1個億,陳耿答覆稱再商量。沒想到,4天后,該公司股價上漲13%。第二次見面,對方一口就提價2個億,雙方不歡而散。

  “大家都在找殼,殼資源已經是奇貨可居。”陳耿説,3月份以來,各路資本都在找殼,不少殼公司因此待價而沽。陳耿稱,雖然上市公司經營陷入困境淪為“殼”,但一些殼公司老闆牛氣得不得了。他曾聽一位私募圈朋友稱,因為有近20批人到府洽談,一家殼公司老闆甚至要求到府者交納千萬元見面費。

  “那家公司殼比較乾淨,市值40多個億,如果能拿下來,獲利不會少。”陳耿向長江商報記者透露。

  長江商報記者調查了解到,不僅僅是眾多私募在找殼,除了券商外,還有大量的知名、不知名的資本包括産業資本在找殼。

  4月18日,國內某知名資本董事李先生告訴長江商報記者,本月初,朋友介紹了四川一家殼公司負責人。公司從事持續低迷的採掘業,大股東持股28.80%。見面洽談後,對方要價16億,而他的底線是14.5億。李先生稱,因為急於拿殼,未對公司做詳細調查。慶倖的是,並未與對方達成一致協議。

  李先生稱,事後調查發現,這家公司殼資質太差,資産負債率近幾年均超90%,欠有鉅額債務,而且,公司大股東幾經輪換,原始股東剩餘資産尚未出清,這部分資産屬於嚴重過剩産能。更為要命的是,公司牽涉多起訴訟案,短期內難以了結。

  除了一級市場找殼外,還有一些資本掮客通過二級市場拿下殼公司籌碼,再與殼公司談判,共同炒殼。

  4月21日,一家大型券商投行部總經理鄭先生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近段時間,市場上殼資源一時成為緊俏之物,在此氛圍中,一些殼公司老闆仿佛捧著個金元寶,頻繁與各路資本洽談,但惜售心態明顯。在他看來,這種生態是畸形的。

  一私募押寶殼公司,賺了深圳3套房

  在瘋炒找殼、炒殼的氣氛中,二級市場上的殼公司股價也被爆炒。

  陳耿告訴長江商報記者,找到殼資源的資本是少數,像他一樣,不少私募將重點轉向二級市場上,重倉豪賭殼公司。

  陳耿透露, 押寶艾迪西,他賺取了250%的凈利潤,夠在深圳市區買下3套房。

  國信證券一人士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判斷一家上市公司是否淪為殼公司,除連續三年主營業務下滑外,還應從市值、連續兩年凈資産收益率等指標篩選。通常情況下,連續兩年凈資産收益率小于5%、扣非和攤薄後每股收益小于0.1元,表明公司主營業務低迷或者沒有多少主營業務,盈利能力較差。公司股權越分散越好,控股股東持股比最好低於30%,否則,控股股東的話語權太強,難以操作重大資産重組。此外,市值不能太高,越低越好,最好不高於50億元,市值越高的話,對借殼方資産要求越高,否則難以支撐,重組難度大。

  按照上述篩選殼公司指標,長江商報記者梳理髮現,截至目前已發佈2015年年報的上市公司中(創業板不準借殼,扣除創業板公司),有63家公司具備殼公司潛力。

  鄭先生表示,殼公司還應具備前十大股東合計持股低於50%,否則也會影響重組。長江商報記者梳理髮現,A股具備殼公司潛力有47家。

  長江商報記者調查發現,3月份以來,二級市場上,這些殼公司已然暴漲,股價幾乎普漲四成。如綠景控股2月29日收盤價18.63元,4月21日收盤價24.19元,漲了5.56元。

  殼公司何以能如此受寵?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告訴長江商報記者,業績與股價的扭曲,除了市場資金豪賭外,也與資本方、借殼方以及殼公司方的利益分配有關,畢竟重組時發行股份時的價格,是以前20個交易日的均價作參考。此外,A股市場上市資質的稀缺性,市場各方對殼公司被借殼的預期較高,一定程度上也推動股價上漲。

  註冊制、退市機制或破解畸形殼生態

  顯然,爆炒殼公司會帶給市場一些不良影響,諸如劣質公司股價持續走高,投資者趨之若鶩。如此畸形的市場生態,最終受傷的仍是中小投資者。

  安信證券一人士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註冊制和戰略新興板未能預期推出,何時推出尚未公佈時間表,而IPO排隊的漫長時間成本讓一些公司耗不起,借殼無疑是最好選擇。此外,大量中概股正在回歸的路上,如360等已經開始私有化,他們回歸A股的捷徑仍然是借殼。不僅如此,中國經濟正處於轉型升級期,大量企業需要跨界並購重組,最簡單的辦法是借助資本市場力量——借殼。

  長江商報記者查詢發現,截至目前,正在IPO排隊審核的公司超過千家。如果按照去年新股發行節奏,存量IPO消化仍需一段時間。

  其實,不少資本市場上都有炒作殼資源現象。

  上述安信證券人士稱,香港資本市場作為較發達的市場,也不乏炒殼資源現象。

  不過,沈萌認為,香港市場炒作殼資源有別於A股。香港的一些資本玩家從一些上市公司大股東手中買下殼後,通常或經過一系列諸如業務資産置換、資本結構重組等手段,對上市公司裏裏外外進行一番徹底的清理,俗稱洗殼,使得上市公司變成一家僅有少數現金、空有上市公司資質的上市公司,俗稱凈殼。這些工作完成後,才會發生賣殼、借殼。A股市場上的倒殼方基本上沒有洗殼環節,殼公司自身的弊病沒有消除,倒殼方追求利益快速兌現。

  在沈萌看來,不加洗殼而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倒殼、炒殼危害性極大,反過來,或將倒逼註冊制推出效率,同時加大垃圾上市公司退市力度。

  破解畸形殼資源生態,有券商人士“開方”稱,借殼審核快,IPO比較慢,雖然借殼標準等同於IPO,但審核通道不同,導致出現監管套利、時間套利,借殼由此被熱烈追捧。他建議,讓借殼與IPO一個通道,“嚴格等同”。沒了監管套利、時間套利,“殼”自然就沒了價值,炒殼者也會一哄而散。

  對此,上述安信證券一人士認為,這個説法不太現實。借殼雖然快,但不能同時募集資金。此外,借殼與IPO一個通道,會導致企業並購重組變得較為漫長,從而影響經濟結構調整與升級,對一級市場是不利的。

  沈萌也認為這個説法治標不治本,屬於下藥不對症。在他看來,雖然套利也是因素之一,但核心還是IPO供給側問題。記者 沈佑榮

  潛在殼資源標準

  A.連續三年主營業務下滑

  B.連續兩年凈資産收益率小于5%、扣非和攤薄後每股收益小于0.1元

  C.控股股東持股比最好低於30%,再不濟也不能高於40%

  D.市值不能太高,越低越好,最好不高於50億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