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華友鈷業成次新股虧損王 中信證券保薦涉利益輸送

  • 發佈時間:2016-04-12 07:35:37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閻明煒

  儘管經過了IPO的嚴格審核,但並不是所有的次新股公司都能在上市之後繼續保持增長態勢,部分公司甚至還出現了幅度不小的業績下滑。

  3月22日,華友鈷業發佈年報顯示,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2.46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269.22 %。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3月29日,兩市共有168家次新股公司發佈業績預告或年報,64家公司凈利潤下滑,華友鈷業利潤下降幅度居首,成為次新股“虧損王”。

  據北京商報報道,華友鈷業巨虧的原因主要是公司當初執意要押寶鈷産能的擴充,而且此後遭遇2015年四季度鈷産品的價格暴跌,最終導致華友鈷業重金投入的子公司華友衢州大幅虧損。

  資料顯示,華友鈷業成立後多次增次擴股,在2011年2月第7次增資中,金石投資成為華友鈷業第十大股東。金石投資是中信證券的全資子公司,而中信證券正是華友鈷業上市輔導機構和保薦機構。由於直投+保薦的模式,有投資人對其公正和客觀性産生懷疑。

  中國經濟網記者向華友鈷業發送採訪函,截止發稿,對方未回復。

  華友鈷業去年凈利虧損2.5億元

  3月23日,華友鈷業(603799)發佈年報,公司2015年1至12月實現營業收入40.29億元,同比下降7.44%,有色冶煉加工行業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0.41%,公司本季度營業收入環比上季度下降22.9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46億元,同比下降269.22%,對公司股價構成利空,有色冶煉加工行業平均凈利潤增長率-32.39%,公司本季度凈利潤環比上季度下降404.35%。

  資料顯示,華友鈷業在2015年1月29日正式登陸上交所。在上市前,公司的業績雖然從2011-2013年曾出現連續下滑,但始終能維持盈利。截至2014年末,華友鈷業還實現凈利潤1.45億元,因而在上市前華友鈷業的盈利能力還是不錯的。

  然而,在上一年還盈利1.45億元的基礎上,華友鈷業2015年卻虧損了2.46億元。從華友鈷業利潤表可以看出,導致公司出現巨大虧損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公司突增的財務費用,另一個則是資産減值損失的增加。華友鈷業2015年財務費用為3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38.89%,約增加財務費用8400萬元,同時資産減值損失約為1.22億元,較上年增長了308%,約增加資産減值損失9180萬元。

  據北京商報報道,財務費用突增和資産減值損失加劇是增加華友鈷業營業總成本的主因,同時華友鈷業2014年曾處置長期股權獲取投資收益,而2015年則沒有,所以相比之下投資收益又減少了9866萬元,最終導致了華友鈷業的鉅額虧損。

  雖然華友鈷業合併利潤表凈利潤虧損2.46億元,但是公司母公司利潤表凈利潤只虧損1125萬元,也就是説,主要是華友鈷業的子公司在巨虧,而從華友鈷業主要控股和參股子公司的業績可以看到,公司全資子公司華友衢州2015年就虧損了2.46億元,因而華友鈷業2015年的大幅虧損主要就是受子公司華友衢州的拖累。

  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3月29日,兩市共有168家次新股公司(2015年上市)發佈業績預告、業績快報或者年報64家業績不給力的次新股公司中,華友鈷業凈利潤下降幅度居首,成為次新股“虧損王”。

  押寶鈷産能擴充受挫

  華友鈷業在2011年就開始計劃上市,而公司也是2011年在衢州設立了子公司華友衢州,華友衢州基本上就是為了公司的上市而設立的,其也是公司IPO募投項目的重頭戲。

  2014年5月,華友鈷業第一次在證監會官網預披露招股書,而最初公司打算向市場募集26.7億元作為募投項目資金,其中16.7億元用於子公司華友衢州的年産1萬噸(鈷金屬量)新材料項目,剩下的10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和償還銀行貸款。

  但事與願違,華友鈷業雖然最終順利過會,但是實際募集資金被壓縮到了4.34億元,縮水83.74%。北京一位私募人士認為,這主要是受當時低市盈率發行導致募集資金縮水,很多新股上市過程中都調低了募集資金規模。不過,早在招股書中華友鈷業就曾表示,如果發行實際募集資金不能滿足募投項目的需求,缺口部分將由公司通過銀行貸款或其他方式自籌解決。

  現金流量表顯示,華友鈷業2015年當期取得借款72.98億元,較2014年增加借款16.32億元,同時公司還發行債券募集資金6.5億元,如此導致公司2015年末負債達到了71.6億元,資産負債率達到了74.8%。而在2014年末,公司的負債合計為56億元,資産負債率為71.06%。由此可見,上市首年華友鈷業的資産負債率不降反升,負債的增加也直接造成了財務費用的高企。

  華友鈷業之所以執意要繼續重金押寶華友衢州,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公司在上市之前就已經花了大量的錢為這個募投項目囤貨採購原材料,據華友鈷業招股書顯示,截至2014年6月30日,公司持有的存貨價值18.83億元,其中原材料17.18億元。然而,公司未曾想到最終的募集資金大幅度縮水,鈷産品銷售價格又持續下滑,鉅額存貨還要計提資産減值準備。

  直投+保薦涉利益輸送?

  隨著華友鈷業上市後業績訊速出現變臉,其保薦中信證券保薦+直投模式,再次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華友鈷業招股書顯示,公司自2002成立後經過多次增次擴股,其中在2011年2月第7次增資中,金石投資以4,998萬元認購華友股份735萬股,成為華友鈷業第十大股東。

  資料顯示,金石投資成立於2007年10月11日,註冊資本為46億元,經營範圍為實業投資,金石投資是中信證券的全資子公司,而中信證券正是華友鈷業上市輔導機構和保薦機構。

  據中經新聞聯播網報道,由於直投+保薦的模式,因不可避免的存在利益輸送一直遭社會各方詬病。證監會2011年7月8日頒布的《證券公司直接投資業務監管指引》第二條第九款明確指出:“擔任擬上市企業的輔導機構、財務顧問、保薦機構或者主承銷商的,自簽訂有關協議或者實質開展相關業務之日起,公司的直投子公司、直投基金、産業基金及基金管理機構不得再對該擬上市企業進行投資。”2011年11月22日,中國證券業協會也出臺了《關於落實〈證券公司直接投資業務監管指引〉有關要求的通知》。進一步要求“保薦+直投”券商承諾主動延長股份鎖定期、增加直接投資項目資訊披露內容等。

  對於“直投+保薦”模式,業內人士指出,新股發行的“三高”主要是主承銷商操控的,由於“直投+保薦”的利益驅動,保薦機構一定會做高發行價、抬高上市價,再加上超額募集還可以獲得更多提成和承銷費,從而會千方百計地製造新股發行的“三高”。

  雖然,金石投資于上述政策出臺前進入華友鈷業股東名單,但中信證券“直投+保薦”的模式,難免讓人對其公正和客觀性産生懷疑。

  借定增擺脫困局?

  華友鈷業上市後不久就推出了一份定增計劃,想通過定增方式募集資金補血。

  2015年6月25日晚間,華友鈷業曾發佈定增預案,公司將以不低於25.35元/股的價格,向不超過10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不超過8838.36萬股,募集資金總額22.41億元,募集資金將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其中剛果(金)PE527銅鈷礦權區收購及開發項目14.32億元,鈷鎳新材料研究院建設項目1.44億元,補充流動資金6.65億元。

  但是定增方案截至目前仍舊處於反饋階段,證監會要求公司及相關仲介機構就有關問題做出書面説明和解釋,但是華友鈷業因為打算將2015年的財務數據更新到反饋資訊中,所以定增方案推行近9個月遲遲難産。而在定增方案遲遲難産的情況下,為了補充流動性,華友鈷業還發行了3.5億元的短期融資券。

  “公司于1月15日公告收到反饋意見,2月2日發佈公告:向證監會申請延期回復反饋意見,計劃將反饋意見回復財務數據更新至2015年度數據。目前公司正在組織反饋意見回復和申請材料更新工作,待相關工作完成後,後續公司會公告反饋相關問題。”華友鈷業相關負責人説道。

  業內人士指出,部分業績承壓次新股公司可能借定增募資轉型發展。去年的新股發行,很多公司上市募資相對不足,部分公司有較強的再融資動機。在這樣的背景下,所處行業不景氣、公司業績承壓等將促使部分次新股公司借助定增募資,外延並購、轉型發展,以擺脫困局。

中信證券(600030) 詳細

新股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七一二 43.81 9.99%
2 西菱動力 27.89 4.69%
3 德邦股份 22.51 4.46%
4 原尚股份 29.43 3.88%
5 明陽電路 43.20 3.40%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盈趣科技 81.13 -4.21%
2 華夏航空 37.65 -4.00%
3 潤建通信 56.00 -3.16%
4 倍加潔 51.19 -2.88%
5 奧飛數據 75.28 -2.87%

次新股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傲農生物 19.98 10.02%
2 川恒股份 26.02 10.02%
3 惠威科技 31.19 10.02%
4 美格智慧 35.04 10.02%
5 正海生物 45.16 10.01%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英科醫療 68.08 -6.42%
2 永安行 64.05 -4.36%
3 盈趣科技 81.13 -4.21%
4 新天藥業 48.48 -3.62%
5 三超新材 86.27 -3.49%

華友鈷業(603799)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