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滬深交易所關注大宗交易減持 多公司發減持公告

  • 發佈時間:2016-01-15 02:10:41  來源:新京報  作者:金彧  責任編輯:楊菲

  隨著市場對大宗交易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滬深兩地交易所1月13日晚間先後發聲。其中,上交所稱,自大股東減持新規發佈以來,交易所對大股東減持行為予以高度關注;深交所則表示,高度關注大股東減持及大宗交易情況。

  相較于1月9日的“減持新規”對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做出規定,本次滬深交易所針對大宗交易減持做出説明。

  數據顯示近期大宗交易同比下降

  在發佈密切關注大宗減持外,滬深交易所還發佈了近期大宗交易總體情況。

  據上交所統計,1月11日至13日,僅有2名持股5%以上的股東通過大宗交易系統進行了減持,減持股份的數量和金額均不大。通過大宗交易買入的3名投資者中,僅有1名少量賣出,對二級市場股價未産生影響。

  同時,深交所統計數據顯示,1月11日至12日,僅有5名持股5%以上的股東通過大宗交易系統進行了減持,減持股份的數量和金額均不大。

  此外,深交所大宗交易數據顯示,1月11日為13日,深市大宗交易分別為711.3萬股、7696萬股和3338萬股,交易金額分別為1.70億元、4.29億元和14.17億元。而2015年深市大宗交易日均數量10403萬股,日均交易金額16.47億元。

  業內人士稱,從上述數據看,大宗交易總體情況同比大幅下降,遠低於去年同期水準,滬深交易所大股東未現“過橋減持潮”。據此推斷,大股東通過大宗交易減持股份的數量更加稀少。

  多家公司發佈減持公告

  截至1月14日20時,當日仍有深交所的金谷源南洋科技一心堂三家上市公司關於股東減持股份計劃的公告和提示性公告,均通過大宗交易進行減持。

  據此前數據統計,在1月9日減持新規正式實施以來,截至1月13日晚間,先後已有16家上市公司發佈了股東減持公告或減持計劃。具體包括:安妮股份兆日科技雄韜股份我武生物信威集團永貴電器勁拓股份慈星股份商業城隆華節能科隆精化等。

  值得注意的是,受減持消息的影響,上述發佈減持的公司股價方面,除安妮股份強勢上漲之外,大部分公司的股票均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挫。1月12日,兆日科技、信威集團、勁拓股份、科隆精化跌停。1月13日,兆日科技、信威集團繼續跌停。

  有分析認為,上述公司大股東通過大宗交易進行減持,均繞開了監管層的規定。此前“減持新規”對集合競價交易、協議轉讓均作出了規定,而未對大宗交易做出具體規定。大宗交易則變成了減持的“後門”。不過,1月13日上交所、深交所均表示要重點監控大宗交易。

  對此,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監管層沒有對大的場外大宗交易減持作出規定也是合理的,因為場外交易一般不會對市場造成波動。此項規定既可以分散減持的系統風險,又可以實現保證大股東能有效退出。

  上交所

  1月11日至13日,僅有2名持股5%以上的股東通過大宗交易系統進行了減持,減持股份的數量和金額均不大。通過大宗交易買入的3名投資者中,僅有1名少量賣出,對二級市場股價未産生影響。

  深交所

  1月11日至12日,僅有5名持股5%以上的股東通過大宗交易系統進行了減持,減持股份的數量和金額均不大。

  相關

  新增70家公司增持股份

  隨著監管層從場內、場外兩個市場逐步收緊大股東減持行為,同時,1月13日滬指跌破3000點創下近5個月新低,1月14日部分公司大股東、高級管理人員則選擇了增持公司股份。

  據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昨日滬深兩市有包括比亞迪華誼兄弟航太機電雲南城投等在內的50余家上市公司承諾“不減持”,同時有包括好萊客賽輪金宇綠地控股中信國安上海綠新、五礦股份等在內的70家上市公司大股東或高管選擇了增持公司股份。

  業內人士稱,上述大股東和高級管理人員選擇此時增持公司股份,一是為了響應監管層號召,穩定公司股價,並提振市場信心;同時,2016年以來股市非理性暴跌逾16%,跌去500多點,滬指重返3000點附近,都是抄底好時機。 新京報記者 金彧

  焦點

  新年高管增持 近九成現浮虧

  進入2016年以來,A股遭遇連續下跌,為了維持股價穩定,上市公司高管紛紛增持自家股票以“自救”,然而大規模自救行動並沒有阻止大跌的繼續,多家上市公司高管增持後即被“套牢”,最高浮虧近三成。

  證券時報數據顯示,新年以來,共有123家公司董監高增持自家股份,動用資金5.87億元,短短9個交易日的增持總額已超過去年10月份。板塊分佈顯示,中小創板塊為增持主力,高管增持公司家數佔比達七成。

  然而,多數公司高管增持後,卻遭遇了股價“滑鐵盧”。數據顯示,截至1月13日,增持後出現浮盈的公司僅佔11.08%,近九成遭遇浮虧。折價15%以上的公司最多,約佔40%;其次是折價在10%以內的,約佔31.38%;而折價10%至15%之間的佔17.54%。

  截至1月13日,董監高增持後股價跌幅超30%的有兩家,分別是天銀機電和順電氣。1月14日,兩家公司股價均有所反彈,但跌幅依然較大,分別為29.7%和23.2%。另外,合金投資天澤資訊福瑞股份等都承受約20%的跌幅。

  增持額度最高的公司是先鋒新材,斥資高達4645萬,但該公司卻幸運地躲過了浮虧。先鋒新材1月12日午間發佈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盧先鋒于2016年1月11日通過二級市場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增持了公司474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增持均價為9.801元/股,增持金額為4645.62萬元。1月14日,先鋒新材報收10.95元,盧先鋒收穫11.7%的浮盈。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9月,盧先鋒曾兩次通過定向資産管理計劃增持公司股份,增持數量分別為366萬股和107萬股,增持金額分別為3162萬元、841萬元。五個月內,盧先鋒增持自家股份花費已超過8000萬元。 新京報記者 羅超

  胡潤調查報告:

  股票成中國千萬富豪投資首選

  1月14日,胡潤研究院發佈中國千萬富豪品牌傾向報告,調查數據顯示,超過80%的受訪者對中國經濟還是持樂觀信心態度;股票超過房地産,成為富人投資首選。

  近半年來,胡潤研究院對458位個人資産在10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中國富豪,以一對一形式進行調查。其中57位資産過億(12%),男女比例接近1:1。今年接受調研的富豪平均資産為4370萬元。千萬富豪平均年消費佔平均財富的4.3%,億萬富豪平均年消費佔總資産的2.4%。

  調查結果顯示,在投資與消費方面,股票超過房地産位居投資類別之首,28%的受訪者青睞股票作為投資首選,選擇房地産的比例較去年下降2個百分點,以25%位居第二。固定收益以15%穩居第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