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湖北宜化以酒代薪員工敢怒不敢言 高層津津樂道

  • 發佈時間:2015-12-14 14:49:05  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採購商須用3%貨款購酒否則就拿不到貨款,用酒抵發4成工資員工敢怒不敢言

  將自營白酒和紅酒等産品納入集團創收體系,是上市公司 湖北宜化 (000422.SZ)在主業低迷下的多元化策略,不過,此舉已遭到各界的強烈批評。

  酒業寒冬之下,湖北宜化集團旗下金沙回沙酒的銷量實現8年37倍增長,成為行業黑馬。這背後,宜化集團的內部員工銷售模式功不可沒。

  長江商報記者調查發現,這一再被宜化集團高層津津樂道的行銷策略,卻被演繹成用酒抵發員工工資,甚至衝抵供應商賬款等另類方式,讓許多宜化員工、採購商及供應商敢怒不敢言。

  12月8日,一位宜化採購商告訴長江商報記者,“跟宜化做生意必須買宜化的酒,這在當地是公開的秘密”。

  上述所指的酒,包括湖北宜化母公司宜化集團先後收購的貴州金沙回沙酒、大關酒、河南豫緣春酒和拉亞紅酒。

  一份公開資訊顯示,2014年宜化金沙回沙酒業集團年銷25.6億元,通過宜化集團內部渠道銷售的就超過4億元。除了強制供應商、採購商買酒,湖北宜化還曾用酒發員工工資。

  不過,宜化集團否認以上説法。12月11日,長江商報記者來到湖北宜化位於宜昌西陵區沿江大道52號的總部大樓,該集團辦公室人士陳新武向記者回應:“這些都是誤會,我們接到過類似反映,查清後,發現只是供應商的誤會。我們員工可以自願利用私人渠道賣酒,這是鼓勵員工額外創收,全屬自願,絕不可能出現強制購買。”

  買酒成做生意前置條件

  12月8日,在湖北宜昌城區的一家咖啡廳,宜化採購商徐明(化名)對長江商報記者透露,多年來,宜化集團一直將酒“強制”售賣給供應商、採購商。

  “比如説,採購一噸貨,貨值3000元,有關方面只收2900元,其餘100元為酒款,一車30噸貨,就有3000元的酒款,而且這個酒款須先匯至一個第三方賬戶,再由其賬戶轉到宜化賬戶上。”

  相較于眾多合作夥伴,徐明透露,“宜化內部更喜歡懂這種規則的生意夥伴”。

  長江商報記者調查發現,這種“潛規則”不僅在當地被人熟知,在全國各地的子公司也較為盛行。此外,多位知情人士透露,宜化在財務和賬戶上處理得比較聰明,會儘量把賬做平。

  作為國內首家從事酒類生産與銷售的農資企業,宜化集團成功跨界賣酒一直備受褒揚。

  據了解,宜化集團擁有員工6萬人,大大小小的供應商無以計算,這無疑被宜化集團看做是一個可以自我消化酒類産品的巨大“富礦”。

  宜化集團金沙回沙酒業董事長董兵不止一次稱讚宜化集團將酒和化肥混合的銷售體系,稱集團內部的員工銷售是酒業銷售的“遊擊隊”。

  然而,在不少員工眼中,這所謂的員工售酒福利,卻另有面目。

  12月11日,一位在宜化集團旗下化工廠上過班的老員工直截了當地告訴記者,“你不買酒,貨款就慢慢拖,反正就是拿不到錢。”

  據他描述,曾有很多煤老闆因此拿不到錢,宜化當地的小供應商更是敢怒不敢言,“一般與宜化有長期業務往來的都不敢得罪宜化”。

  更有知情人向記者透露,供應商或採購商在宜化內部購買的酒還可以5折回流。有一家公司承接宜化集團下屬公司的工程,工程款300萬元,結款240萬元,另外60萬元以酒産品衝抵,不過這價值60萬元的酒可以30萬元現金再回購,也就是説一去一來之間,無故折損30萬元。

  事實上,湖北宜化不僅用酒“對付”私營供應商,甚至對某些大公司也一樣欠債不還。

  此前,某國內不願意透露名稱的上市公司曾向長江商報記者透露,宜化集團作為該公司主要客戶,卻長期欠款,催款不回,最後導致該公司只能以壞賬處理,以致該公司當年(2013年)出現高壞賬率。長江商報記者從該公司2015年中報獲悉,雙方已經解除交易關係。

  除了向供應商、採購商強制賣酒,公司員工也是宜化的售酒對象。上述徐先生和多名內部員工皆向記者證實,宜化集團曾經用酒抵發員工工資,比如發60%工資,發40%的酒。

  同時,湖北宜化集團強制旗下公司員工售酒,且分配任務亦是公開的秘密。

  12月9日,長江商報記者接觸到一位已從宜化集團退休的老職工李從榮(化名),在長達1個多小時的交談中,他屢次向記者表達無奈,他的家裏還有子女在集團內部上班,他稱,“我兒子是4000元的任務,工資只有四五千,不賣就自己掏錢買。我的子女們好像被掐著脖子走,不賣又不行”。

  而宜化集團負責酒業的公司頗為神秘,長江商報記者根據宜化總部員工所描述的地址到猇亭宜昌長江大橋處找尋,一直未找到其辦公場所,而據大橋附近居民表示從未聽説,當地也無負責宜化酒業的公司。

  宜化收購酒企恐另有乾坤

  宜化集團“喝”酒可能飽含更深的戰略意義。

  2007年,國內白酒市場逐漸回暖,酒企收入增長速度加快,據《中國白酒行業市場調查報告》顯示,2007年,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噸酒價格從2003年的1.6萬元/噸上升到2007年5月的2.61萬元/噸,2007年1月至6月,産量達到215.9萬千升,增長17.14%。在産量連續增長的同時,銷售收入和利潤更是呈現加速上升態勢,2006年,白酒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銷售收入971.4億元,同比增長31.08%;2007年1月至5月收入473.5億元,同比增長30.63%。

  事實上,在白酒行業有生産資源壟斷性特徵,特別是盛産醬香酒的貴州,成為宜化集團攻城略地的重要地域。

  2007年7月,宜化集團增資擴股改制貴州金沙窖酒酒業有限公司。從2007年改制,該公司基酒産能從每年800噸擴至每年2萬噸,規劃2020年年産能將達到3萬噸規模。

  經過8年時間,金沙酒業從年收入僅7000萬元一路狂奔到近25.6億元,年産能從700千升飆升到19000千升,未來十年更是劍指百億銷售規模。

  這與董兵不無關聯,1971年生的董兵曾經在湖北五峰縣幹過8年,先後推出當地茶葉品牌千丈白毫。2006年,其被派往宜化集團,擔任宜化化工股份公司黨委副書記。由於長期善於與人打交道和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從2006年起,董兵先後任職于宜化雲南、重慶等公司任職,而後擔任湖北宜化集團西南區域總裁。

  2012年,在宜化集團戰略佈局下,董兵出任金沙酒業集團董事長。

  同年,宜化集團12億元投資貴州銅仁地區的大關酒廠,該酒廠1984年技改後年産量僅300噸,後來在2003年承包給浙江籍商人經營,2011年,大關縣引進湖北宜化集團異地新建大關酒廠,公開資訊顯示,規劃年産能將達到2萬噸,營收30億元。

  在河南,宜化集團在白酒行業也有佈局,2013年,投資2000萬元在漯河新建年産能1500噸的白酒生産線。自收購澳大利亞亞瑟格倫酒莊,宜化集團也開始進軍紅酒業,2013年,宜化集團又進一步在澳洲收購了路斯格蘭酒莊。

  眾所週知,佈局酒業是宜化集團多元化的一個方面,不過,知情人認為,宜化集團“喝”酒可能另存目的。

  據長江商報記者調查,從2005年開始,宜化集團先後在貴州興義、畢節以及遵義等地投資建設煤化工項目。資料顯示,截止2011年,宜化集團在貴州累計投資61億元,實現年銷售收入60億元,利潤20億元,解決勞動就業1.4萬人。

  早在2006年初,宜化集團斥資0.9億元收購漯河的宏豐公司和泰豐公司兩家化工廠,投入2億元資金用於擴能改造,之後,再次投資20億元在當地發展鹽化工。

  宜化集團對貴州的資源相當重視。2010年11月中旬,貴州金沙縣與湖北宜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簽約,“十二五”期間將在金沙縣投資125億元煤鹽化電一體化迴圈項目。彼時,宜化集團掌門人蔣遠華表示,在湖北宜化集團未來發展中,將把金沙縣作為投資的重點區域之一。

  長江商報記者調查顯示,宜化集團在貴州投資白酒前後,均有涉及當地相關産業投資,從時間和空間上都有一定的關聯性,傾心投資白酒可能“醉翁不在酒”。

  貴州地處煤炭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域,也是西部經濟發展較為薄弱的地區,宜化集團作為國內500強被引資進入,各類資源“對接”後,水到渠成也成為必然。

  剔除政府補助:宜化賬面虧損6718萬

  然而,在多年用酒衝抵債款,且拖欠供應商債款的情況下,上市公司湖北宜化的財務報表卻並不好看。

  2014年財報顯示,去年湖北宜化總營業收入182億元,凈利潤卻只有3103萬。而同期內,公司收到的政府補助就有9821萬元。

  換言之,如果剔除政府補助部分,湖北宜化在去年實則已經虧損。

  除此之外,長江商報記者梳理髮現,湖北宜化在凈利潤只有3103萬元的情況下,卻有著高負債率和高額的對外擔保。

  2014年年報顯示,2014年,湖北宜化總資産162億元,較2013年總資産131億元增長19%;負債總額110億,較2013年負債總額79億元增長28%;負債率68%,較2013年負債率60%增長了13%。

  同時,湖北宜化去年的實際擔保總額約為56億元,佔到公司凈資産比例的90.66%。資料顯示,2013年9月15日,湖北宜化對其旗下子公司新疆宜化化工有限公司擔保5億元;2014年5月9日,對湖北宜化松滋肥業有限公司擔保6000萬元;2014年6月27日,對新疆宜化化工有限公司擔保5.2億元等。依據公司2014年年報公開的資訊,僅是子公司新疆宜化化工有限公司,就先後得到湖北宜化20次擔保,實際發生擔保額有18次。

  自2005年到2015年,這10年間,湖北宜化的負債總額從16.8億元,上漲到2015年中報的303.8億元。

  業內人士指出,“湖北宜化負債高速增長的背後是傳統舊經濟發展模式的反映,通過負債拉大投資規模,擴大銷售規模。”

  這10年間,湖北宜化的總營收從2005年的23億元,上漲到2014年的182億元。收入劇增的背後,實則是大量的現金投入。

  公開數據顯示,湖北宜化10年資本支出271億元,貸款利息支出71億元,經營活動現金凈流入162億元,自由現金-188億元,有息負債從2005年12.7億元增加到2015年第二季度的253.8億元,凈增加241億元;經營活動現金流入從24.78億到204億。

  有業內分析師稱,“相比于提供傳統工業原料和設備的國企來説,湖北宜化賬面上還有利潤已經很不錯了。”

  宜化置業被指拖欠僱員千萬血汗錢

  宜化山語城三期住宅均延期半年交房,業主反映宜化物業帶保安逐戶強繳明年物業費

  作為宜化集團旗下另一上市公司 雙環科技 (000707.SZ)的子公司,湖北宜化置業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宜化置業)雖順利拿下不少地盤,卻總逃不了被業主舉報的命運。

  長江商報記者了解,2011年開始動工的宜化山語城,一期、二期、三期,期期延遲交房。去年承包建築商瀘州佳樂建築安裝工程有限公司(下稱瀘州佳樂公司)“跑路”之後,山語城項目已被迫停工半年。如今,二期、三期業主雖已部分入住,小區中央的綠化區域卻還呈一片泥荒。

  12月10日19時許,剛剛吃完晚飯的太陽勞務公司僱員(施工人員)坐在桌邊向長江商報記者訴苦,“拿不到錢只能在這裡等,我們已經等了兩個多月了,也不能去做別的工。”彼時,宜化山語城三期7、8、9號樓的一樓商鋪,住滿了等著宜化置業發工錢的僱員。

  蹊蹺的是,雙環科技的孫公司湖北宜化物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宜化物業),雖幾度被指無能,卻總能無一例外地入駐宜化置業旗下所有樓盤。

  12月12日,宜化集團副總經理、宜化置業董事長許本華在接受長江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他堅持認為太陽勞務公司老總宋江想要以此(停工)為藉口獲得非法利益。

  被指欠薪1000多萬,宜化稱僅一兩百萬

  12月10日晚,位於宜昌城東大道的宜化山語城三期一樓商鋪裏,來自四川的各家各戶僱員基本上都在吃晚飯,各位僱員臉色凝重,這十來個商鋪裏住滿了四川太陽勞務公司的僱員。

  一位工人告訴長江商報記者,他們2011年開始在宜昌市伍家崗區建宜化山語城項目,到如今已經快5年時間。由於宜化山語城項目的建築商瀘州佳樂公司跑路,導致他們去年中途停工半年。開工後至今年工程快要結束,太陽勞務公司卻一直未得到宜化置業的工錢,總計約1000多萬元。

  據悉,宜化山語城項目總建設規模約31.21萬平方米,其中一期11.66平方米,二期 12.75萬平方米,三期6.80萬平方米。

  2012年7月,瀘州佳樂公司與宜化置業公司簽訂《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宜化山語城的建築商,負責山語城7#、8#、9#樓主體及CD-11-12,CD-11-21地塊地下車庫工程。

  長江商報記者在一份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關於湖北宜化置業與瀘州佳樂合同糾紛民事判決書中了解到,2014年2月,瀘州佳樂公司因管理原因,其承接的工程項目處於半停工狀態。當年6月開始,與瀘州佳樂簽訂勞務合同的太陽勞務公司僱員開始因拿不到工資維權。

  多方調節後,宜化置業將1500萬元勞務費給僱員,並後與瀘州佳樂公司解除合同。此後太陽勞務公司僱員復工。

  但是據上述受訪僱員透露,太陽勞務之後所做的工程並未拿到宜化置業的工程款,“去年9月份小孩開學的時候,他們曾經給我們老闆100萬,但是100萬也不夠,我們老闆就沒有要,説等後面一起算。結果到現在一分錢也沒有。”

  如此,這群大部分連短信都不會發的僱員只能選擇顯得有些特別的方式討工錢,導致僱員和宜化置業雙方劍拔弩張。

  12月11日,宜化置業董事長許本華在接受長江商報記者採訪時略顯委屈,“是四川佳樂把錢卷走了,我們現在正找律師到四川起訴申請賠償。”

  目前,雖然宜昌當地政府已經多方介入,但是僱員與宜化之間的矛盾仍未解決,原因是雙方各持一本賬。“我們算出來有1000多萬,但是宜化算出來只有一兩百萬,懸殊太大。我們尾期因為宜化不發工錢而停工的少量工程,本來10元/平方米的市場價,宜化按照2元/平方米來計算。”12月11日,太陽勞務公司負責人宋江對長江商報記者表達自己的難處。

  對此,許本華對記者回應,“如果當時(停工時)所有僱員每天來我工地上上班,早上7點上班,晚上7點下班,每天都在現場,我可以補償。我是國有企業,國有資産,每一分錢支出都必須有理有據。”

  開盤當日2/3認籌客戶無房可選

  不止于建築商跑路、僱員討薪,一如既往堅持認籌售房的宜化山語城從開盤當天,就連續遭到業主的不滿舉報。

  在相關房産論壇上,有數個2014年6月至9月註冊的賬號,專門開帖舉報山語城的亂象。首先是規劃圖改動,導致一期的6號樓,包括4號樓、5號樓的小戶型門都是開在次臥室,最後導致部分小戶型業主改門。且大批居住樓層在27樓以上的業主,也並未獲得開發商承諾贈送的“花池、陽臺、飄窗”等面積。

  山語城一期6號樓業主孫玉成(化名)向長江商報記者證實以上事實,並告訴記者開發商認籌售房遭到眾多業主的質疑:“開盤當天,2000多位購房者,卻只有800多套房,最後很多人沒有抽到房子,和售樓處打了起來。一些業主在群裏説開發商把開盤價按照宣傳價提高了2萬。”

  無獨有偶,在宜昌開發的另一樓盤宜化新天地,宜化置業同樣用認籌售房。相關報道顯示,和宜化山語城一樣,宜化新天地開盤當天極其火爆,但開盤當天,卻有2/3的認籌客戶無房可選,且對外承諾的最低價4480元/平方米,實際開盤最低價達5200元/平方米,最後導致消費者砸場。多方消息皆指出,宜化置業在認籌過程中預留認籌客戶遠超預售房源。宜昌當地的一位計程車司機告訴記者:“我的朋友當時就是認籌新天地,最後沒有房了,後來住進了其他小區。”

  對此,許本華對記者回應:“我們銷售的是期房,不是現房,全中國的房地産銷售都是一個模式。前期銷售的時候,大家都有一個意向去認購、登記。”

  購房之後,更讓山語城業主不滿的是,宜化置業從未按照合同如期交房。長江商報記者在宜昌市政府官網上查到一則去年7月份關於山語城延期交房的投訴,該投訴顯示,山語城小區在一期1—6棟比合同規定交房日期晚了6個月的情況下,二期10、11、12棟本應在2013年年底交房,結果至投訴日期2014年7月3日時仍未交房。而原本交房時間為2014年6月30日的三期9號樓,也被告知要延期到2014年12月底。也就是説,山語城三期項目,每期都延遲交房達半年。

  不論是修改規劃圖,還是延期交房,宜化置業並未主動按照《商品房買賣合同》賠償業主損失,在山語城3期延期交房時,公司也只是電話通知業主,以至於關於宜化置業的微詞之聲屢見不鮮。

  當地一位地産業內人士表示,宜化的應急掌控能力太弱,宜化置業在當地資歷也較淺。而宜化置業之所以贏得不錯的樓盤銷售,很大一部分原因得力於當地政府的支援。12月10日,在尋訪松滋宜化綠洲新城項目中,當地城管局內部人士告訴記者:“綠洲新城的地拿得很便宜。”

  宜化物業回應亂收費:收了還怎麼退

  值得注意的是,宜化置業在全國各地急速擴張中,宜化物業一齣生就風華正茂。

  作為雙環科技的孫公司宜化物業也依附其成長。“我們所有的項目都由自己的物業公司駐進,如果業主不滿意,可以在成立業主委員會之後申請換物業公司。不過因為我們物業做得很好,目前這種情況並不存在。”湖北松滋宜化綠洲新城售樓部置業經理肖亮告訴記者。

  公開資料顯示,宜化宜昌山語城、宜昌新天地、宜都綠洲新城至少三地項目所進駐的物業公司皆為宜化物業。

  然而,宜化物業的管理並未像上述置業經理説的那般得到當地業主認可,而是承襲了宜化集團一貫強勢的傳統。

  此前,在宜都綠洲新城,宜化物業曾因為私自收取電梯使用費、裝修管理費被業主投訴,後經宜都市房管局確認為違規收費。之後小區居民多次要求宜化物業退還違規收取的電梯使用費和裝修管理費,記者獲得多份證據得知,宜化物業回復的態度非常強硬:“收都收了還怎麼退這些費用,你可以告我,讓法院叫我們退。業主同意繳費才簽訂協議啊,又不是我們逼著他們簽的協議。”

  此前,長江商報報道過的宜都綠洲新城小區內,業主反映宜化物業已帶著保安逐家逐戶催收明年的物業費。

  而宜化物業還超範圍經營,甚至收水務公司的水費、垃圾處理費等等,變著法子來收錢的事情在所在小區屢見不鮮。宜化物業擁有物業二級資質,但相關人員是否有物業執業資格至今並未公示,其介入小區管理的合法性也存在疑問,業主曾經多次反映均無果。

  更令人驚訝的是,宜都綠洲新城小區居民曾提出成立業主委員會申請,但因明顯的“暗箱操作”被迫中止,業主閔幼學(化名)告訴記者:“開發商就是想讓業主委員會都是他們的人,我以前做過物業,這套手法我一眼就可以看出。”

  許多居住在宜化物業管理小區的退休職工更是怒斥:“物業代表業主簽字選業委會是違法的,膽子忒大。”

  而在亂收費、超收費的同時,宜化物業甚至連基本的門禁管理都做不好。

  據前述山語城業主孫玉成反映,同為宜化物業管理的宜化山語城也曾出現小偷,後事發業主要求小區保安調看監控,保安稱監控沒有打開。在宜化山語城6號樓催繳物業費的公告內,記者曾發現幾十戶該棟業主都未交物業費,孫玉成説:“很多業主認為物業不管事,便不交物業費。”

  不過,宜化物業也向業主承認,“小區圍墻內電動車被盜很正常的,我們物業管理是有缺陷,但在宜都當地的物業中是做得最好的,你總不能把宜都物業水準和香港物業水準作對比吧。”

  宜化的應急掌控能力太弱,宜化置業在當地資歷也較淺。而宜化置業之所以贏得不錯的樓盤銷售,很大一部分原因得力於當地政府的支援。

  ——湖北宜昌一位地産業內人士

湖北宜化(000422)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