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高校控股上市公司數量大減 “好學生”真不多

  • 發佈時間:2015-10-22 07:36:05  來源:千龍新聞網  作者:張騫爻  責任編輯:楊菲

  頂著名校光環,高科技概念加身的高校上市公司曾一度備受資本寵愛,但近幾年卻逐漸被市場冷落。

  據悉,A股市場先後有40余家公司為高校控股上市公司,雖然這些企業獨具産學研優勢,但有17家公司由於管理不善,經營受挫,在經歷大浪淘沙後退出了高校序列,如南開大學的南開戈德,天津大學的天大財大等。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實際控制人為高校的A股上市公司共有27家,涉及15所國內一流名校,其中清華大學控制6家,北京大學控制4家,華中科技大學3家,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各2家,其餘學校各1家。

  記者翻看了27家高校企業2015中報後發現,27家企業中有多家企業在上半年為凈虧損,“好學生”不多,凈利潤達5000萬元的企業寥寥無幾。高校企業經營狀況,總體上乏善可陳。

  一位熟悉高校企業的分析人士稱:“其實高校企業的無形資産效應更多的是體現在二級市場上對股價上漲的非理性預期。但事實上,由於該類校企上市公司缺乏激勵機制、人事關係複雜,十幾年下來,高校背景的上市公司表現並沒有達到市場預期。”

  紫光股份副總裁涂孫紅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高校企業的資産是國家的,校企的任何一項重大投資活動都要國家以紅頭文件的形式發佈,經過教育部、財政部,甚至經貿委一道道批復下來。這個過程手續冗長、時效性差,造成與市場需求嚴重不合拍。層層枷鎖的束縛,使部分高校企業與市場難以有效對接,並最終被淘汰。

  今年9月25日,國務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正式印發。《方案》中提到要制定在全國加快推行股權和分紅激勵政策的辦法,對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以科技成果作價入股的企業,放寬股權獎勵、股權出售對企業設立年限和盈利水準的限制。

  多位專家曾在媒體公開表示,政策紅利將會讓高校背景的國資上市公司在科技體制改革中獲得新的發展機遇,包括引入強勢産業戰略投資者、科技資産注入、高校科技人員成果轉化、科技專利市場價值提高等等,真正實現知識與資本並駕齊驅。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