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成商集團25億豪購仁和春天 整合中高端市場

  • 發佈時間:2015-10-21 07:51:03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作為成都本土百貨零售巨頭,成商集團(600828)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投資者及消費者的神經,繼6月份宣佈置入86億百貨資産後,最近成商集團又拋出25億元並購計劃,迅速掀起輿論熱議。據悉,成商集團此次並購標的為仁和春天百貨,該品牌在成都百貨領域地位十分顯赫,定位於中高端市場。

  實際上,定位於青春、快時尚的成商集團與仁和春天形成一定差異,其整合中高端市場意圖明顯。此外,證券時報記者還注意到,若並購完成,成商集團資産負債率或將走高。從長遠來看,繼續並購傳統實體百貨門店,則難以避免宏觀經濟下行、行業競爭激烈、電商持續衝擊等嚴峻風險。

  25億收購仁和春天

  經過3個月的停牌後,10月16日晚間成商集團終於披露了並購詳情,擬通過全資子公司成商控股以25億元的價格收購成都老牌中高端百貨賣場“仁和春天”。

  具體來講,成商控股將分別收購成都仁和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成都仁和春天百貨有限公司(人東百貨)100%的股權和紀高有限公司持有的成都青羊區仁和春天百貨有限公司(光華百貨)100%的股權。據公告顯示,在此次交易中,人東百貨預估值為8億元,預估增值率為511%;光華百貨預估值為18億元,預估增值率為465%。根據各方協商結果,上述股權交易價格被敲定為24.7億元。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人東百貨和光華百貨均屬於零售業,與成商集團目前主營業務相同,且其均位於成都市區。據財務數據披露,人東百貨和光華百貨在2014年實現營業收入合計28億元,凈利潤為2.8億元;兩者今年上半年則實現營收11億元,實現凈利潤1.2億元。

  與收購標的總體水準相比,成商集團經營業績則稍顯遜色,其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1億元和10億元,且同比均有下滑;同時,成商集團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凈利潤分別為1.9億元和6209萬元,同比下降幅度為5%和62%。成商集團曾在2015年中報表示,因行業增速放緩,成都、南充、綿陽銷售下滑,導致報告期收入小幅下降。

  對此,證券時報記者致電成商集團,其董事長高宏彪表示,仁和春天百貨門店位於成都市核心區域,商圈資源豐富,並在人員管理、高端品牌經營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通過強強聯合,將進一步增強上市公司的綜合競爭力,擴大經營規模和市場份額,提升市場地位及區域影響力。目前,仁和春天主打中高端商品零售市場,成商集團主推青春、快時尚,兩者業務結構更可形成有效互補。

  資産負債率走高

  回溯到幾個月前,成商集團控股股東茂業商廈曾將旗下百貨資産(茂業控股)以14億元的價格掛牌出售,且希望由成商集團參與股權受讓,然而當時的這一建議被上市公司董事會否決。

  高宏彪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首先,截至今年6月30日,公司賬面現金僅為4300多萬元,財務狀況不足以支援參與該次掛牌交易;其次,公司尚未完成對茂業商廈控制的華南區域百貨資産的整合,現階段還沒有這麼多精力來參與茂業控股的並購,若貿然參與,則可能會影響公司實際經營的穩定性,應該分階段一步一步進行。

  顯然,對於一家賬面現金僅僅4000多萬的企業來講,要耗資25億元完成上述並購必然缺乏大量資金。

  針對資金問題,成商集團表示,此次交易的資金為自籌資金,具體來源包括但不限于上市公司自有資金、銀行借款以及通過其他合法渠道和方式籌集的資金。據悉,成商集團已就該次交易與多家銀行就並購融資事項進行了深入接觸,且已出具擔保函,承諾為成商控股履行支付相應交易價款的義務提供連帶責任保證。另外,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亦有較強的資金實力,可提供財務支援。

  就目前來看,若是拋除成商集團自有資金,公司仍需對外借款約24億元才能完成收購。據央行官網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8月26日一至五年(含五年)的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為5%,按一年期25億元的貸款額計算,每年應還的利息高達1.2億元,佔成商集團2014年1.9億元凈利潤的63%,佔合併收購標的後凈利潤總額的26%。

  截至2015年上半年,成商集團長、短期借款金額分別為1.93億元和1.98億元,負債合計總額則達到10.4億元,資産負債比率為44.36%;同期,該公司財務費用為1160萬元,同比下降16%。若成商集團大規模舉債收購仁和春天完成後,其財務負擔將反彈加重,屆時期間費用、資産負債率均將提高。

  對此,高宏彪告訴記者,公司會對收購交易的相關財務費用進行核算,未來會在公告中得到體現。實際上,交易完成後的債務水準是可以承受的,這樣的並購對上市公司發展是有利的。

  直面三大風險

  “身處百貨零售業,成商集團及並購標的仁和春天自然要面對相似的難題,宏觀經濟下行、行業競爭激烈、電商持續衝擊是其難以回避的三大嚴峻風險。”有業內人士如是表示。

  自古以來,零售業與經濟景氣度關聯性特別強,目前國內宏觀經濟仍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經濟增速以及居民收入增長有所放緩。成商集團也承認,此次收購的仁和春天是面向中高端百貨市場的百貨門店,其未來業務的發展,一定程度面臨因經濟增速以及居民收入增速放緩,社會消費景氣度持續下滑的壓力和經營風險。

  上述人士指出,百貨零售業是充分競爭的行業,隨著零售業態的多元化發展、城市新商圈的興起,對依託實體店舖經營的百貨零售業帶來了較大的衝擊。近年來,遠東百貨、王府井等百貨零售業巨頭爭搶進駐成都佈局,市場競爭尤為激烈。證券時報記者也注意到,成都百貨零售商日子並不好過。成都紅牌樓天虹百貨開業尚不足兩年便在今年6月份停止營業,尚泰百貨在中國內地的最後一家門店(成都萬象城店)也于8月份停業,由此全部撤離中國內地市場。

  除此之外,對傳統實體百貨更大的威脅或許是來自電商的衝擊。據中國百貨商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從2012年開始國內百貨行業出現的關店潮,到2015年該情況並未得到緩解,截至今年4月份,全國共有近180家內外資實體零售百貨店關閉。

  對此,成商集團表示,公司希望找到一條傳統百貨商與電商有機結合的道路,依託區位優勢明顯的門店發展線下實體經營,充分發揮門店吃、玩、娛樂、購物一站式服務功能,提升顧客購物購物便利性、樂趣,增強客戶黏性。同時,積極吸取電子商務的優勢,逐步發展線上業務,探索能夠發揮綜合優勢的經營模式。

茂業商業(600828)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