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首單國企債券違約迫近 天威集團面臨集中兌付壓力

  • 發佈時間:2015-04-17 07:20:52  來源:北京晨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小菲

  自4月14日天威集團發佈公告稱,應于21日支付的11天威MTN2利息償付存在不確定性後,有關天威集團最後是否會違約的討論不絕於耳。如果此次天威集團未能如期償還中票利息,將開啟國企債券違約先河。

  事實上,業內普遍認為,天威集團已經喪失償付能力。根據公告,該公司是由於鉅額虧損而導致付息存在風險。發行人公告稱,“公司2014年合併報表鉅額虧損101.4億元,虧損原因之一是新能源行業市場萎縮、産能過剩、産品價格走低等情況未能好轉,公司收入成本倒挂現象嚴重,經營性虧損主要來自新能源産業。原因之二是基於謹慎性原則對合併報表範圍內相關資産計提減值準備83.4億元”。

  不僅如此,根據2014年年報,天威集團總債務143.4億元,其中短期債務40億元,如果加上計入“應付債券”的將陸續於今年和明年上半年到期的兩期中票和PPN合計45億元後,短期債務將達到85億元,而貨幣資金只有16億元,整體面臨嚴重的集中兌付壓力。

  而在可動用的有效資産方面,天威集團也是捉襟見肘。根據中金公司統計,天威集團目前剛性債務96億元,已有多筆貸款逾期並被多家債權人起訴,如兵裝財務、中信銀行、進出口銀行等,且法院已先後判決公司或下屬子公司向債權人償還債務。

  往來銀行更是察覺到天威集團的財務風險,3月底,集團債務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將資金支付到天威集團的農行賬戶,但農行保定分行直接對賬戶中的資金進行了扣劃,抵消天威集團對該行的部分債務,以至於此事也被部分市場人士解讀為壓死天威本次付息的“最後一根稻草”。農行一部門高管則向證券時報記者分析,天威集團這麼大的企業被只有八千多萬的利息“壓倒”,顯然説明是有更大的資金缺口,並非只是農行扣劃賬戶資金所致。

  據中金公司分析,目前該公司賬面價值相對較高且流動性好的資産主要是對天威保變持有的3.52億股(截至2014年末數據),按照4月14日收盤價12.43元/股計算,市值約43.75億元,但該股權已被各債權人輪候凍結,且其中80%已被法院判決可予以變賣用於各債權人優先受償。因此,天威集團目前可動用的有效資産已經非常有限。

  更為重要的是,作為天威集團的實際控制人,央企中國兵器裝備集團以公司債權人身份也對天威起訴,説明其對天威集團的支援措施明顯減弱,兜底的可能性不高。因此,市場對於天威集團能否如期付息存疑較大。不過,較為樂觀的聲音則認為,作為央企,天威集團此次付息危機可能最終會化險為夷。

  “天威集團作為央企下屬企業違約負面影響大,加上本次只是付息,且付息金額8550萬元,數額不大,不至於違約。”某國有大行債券承銷部主管表示。

  據不願具名的知情人士透露,此前華東地區一大型裝備製造企業出現中票本息償付危機後,最終由其主承銷商牽頭提供兜底支援,因此,不排除天威償付危機最終也由主承銷商建行做“接盤俠”的可能性。

  然而,一城商行負責債券承銷的人士稱,這種可能性不大。即使主承銷商當地分行與企業簽署流動性支援函,但真正發生償付危機後,總行不批准支援的可能性很大,流動性支援函的效力有限且真正執行時設有很多前提條件,目前尚無主承銷商真正公開行使流動性支援的先例。

  實際上,去年“11超日債”危機中,發行人*ST超日曾就“11超日債”與廣發銀行上海分行和中信銀行蘇州分行簽訂了共計8億元的銀行流動性貸款支援協議,並在“11超日債”募集説明書上公佈。但隨後廣發和中信兩家銀行均以超日的財務問題是長期性虧損而非流動性資金短缺為由拒絕執行支援協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