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獐子島:底播千人會戰難容摻沙造假

  • 發佈時間:2014-11-06 00:30:48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恒

  獐子島“黑天鵝事件”爆發至今,冷水團災害導致百萬畝海洋牧場絕産的解釋飽受爭議,關於8億元扇貝存貨真實性的猜測接踵而至。一則“捕撈隊員爆料投苗摻沙”的報道讓質疑聲鼎沸,對此,獐子島董秘孫福君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稱,每年近千人參加的蝦夷扇貝底播大會戰是開放式大生産,不可能出現投苗摻沙子的情況。

  此外,獐子島11月5日午間發佈公告稱,長海縣人民政府將返還獐子島集團受災海域使用金3500萬元。

  公司否認摻沙造假

  “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獨家採訪時,獐子島董秘孫福君斷然否認了有關深海區域底播時摻沙造假的報道。

  有媒體報道稱,獐子島捕撈隊員透露,公司2009年-2011年間底播苗種時存在大量摻雜沙子和瓦塊的情況,而且虛報數量,致使到了今年的收穫季沒有扇貝可捕。如果這一事實存在,意味著獐子島在受災海域沒有底播足額的貝苗,冷水團溫度異常只是導致百萬畝海洋牧場絕産的“替罪羊”,虛構存貨才是“元兇”。

  面對這一質疑,獐子島董秘孫福君解釋稱,公司每年一度的蝦夷扇貝底播大會戰(即進行播苗)是一個開放式的大生産,歷時70天左右,僅公司直接參與人員就近千人。與此同時,播苗期間作業還涉及公司在大長山島、小長山島、海洋島、旅順口區建設的4大苗種組合基地、近百戶育苗組合。

  中國證券報記者實地走訪獐子島期間,11月2日鎮政府召開了兩次會議,由獐子島集團管理層進行介紹情況並解釋原因,上午是資歷老、年齡大的各委員會成員,下午是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居民代表。在會議過程中,當地人對出現如此重大的損失表示驚訝,不過沒有出現質疑獐子島集團造假的聲音。

  11月5日,長海縣獐子島鎮黨委宣傳委員趙志衛介紹,蝦夷扇貝底播的時間集中在每年的11月中旬前後,參與人員非常多,如果大面積摻沙造假,將無疑會成為全海島公開的秘密。同時,貝苗裝在一個網狀帶眼的箱子裏,在經過海水浸泡等過程之後,裏面不會存有沙子。

  一位獐子島長期從事海洋漁業的人士也認為,摻沙造假的可能性不大。“獐子島深海底播的位置,距離海島非常遠,按照拉網船的航速,大概需要航行2個多小時。那裏本來就人跡罕至,如果想造假,不投苗就可以了,根本沒有必要拉著沙子跑那麼遠。”

  目前,獐子島收到了深交所問詢函,要求公司就部分底播蝦夷扇貝大額核銷並計提跌價準備事項進行自查。獐子島董秘孫福君表示,對於是否在底播過程中摻沙造假很好核實,“公司苗種中包括自育和外購兩部分,其中外購從春季即開始向組合業戶下達訂單及技術標準,以及在過程中向組合業戶持續提供技術指導。養苗、收苗、播苗三大環節及眾多小環節分離,可以做到對比核實。”

  除此以外,為何直到臨近捕撈,才發現深海海域絕産,這也遭到許多投資者的質疑。對於今年的兩次抽檢,董秘孫福君向中國證券報記者回憶説,“在4、5月份抽檢的時候,畝産超過20公斤,情況尚屬正常。9、10月份抽檢的時候,我們先檢測了2013年投苗的海域,然後檢測的2012年的,最後檢測的2011年的。當時,在抽檢2012年的投苗海域時,就發現有一部分不正常了,抽檢到2011年投苗海域時,發現問題非常嚴重,於是趕緊召集高管開會。停牌之後,先是請審計機構進場核查,然後又請海洋專家搜尋原因。”

  對於未來如何防範類似風險,孫福君表示:“經過這次,我們也在反思,以後能不能借助中科院的數據加強監測。另外,現在看來,保險也很重要,2013年我們做了一個風力指數保險,加強風力和海底存活相關性的保險。不過,我們的市場份額佔據全國蝦夷扇貝70%以上,現在直接的海底存貨保險還沒有。”

  底播面積萎縮至60萬畝

  進入11月之後,獐子島2014年蝦夷扇貝底播大會戰的日子越來越近了。在經歷了百萬畝海洋牧場遭遇滅頂之災之後,獐子島即將開始的底播被蒙上了一層陰影。

  獐子島海洋牧場業務群執行總裁、技術中心總監梁峻介紹,2014年該公司計劃的蝦夷扇貝底播面積只有約60萬畝。從分佈圖來看,僅有很少一部分底播區域位於深海,多數貝苗的底播區域位於獐子島以北,更加靠近淺海的地方。

  2014年底播60萬畝,這意味著獐子島擴大蝦夷扇貝底播範圍的腳步戛然而止,底播面積退回到了5年前的水準。2008年和2009年,獐子島分別底播蝦夷扇貝43.90萬畝、65.40萬畝,當時獐子島的底播作業主要集中在30-40米的淺海區域。自2010年開始,隨著開始探索深海海域,獐子島的底播面積一度擴大至129.20萬畝。即使在2013年,獐子島全部底播面積也達到了78萬畝,其中深海底播面積為12萬畝。

  此次“黑天鵝事件”無疑是導致獐子島底播面積萎縮的主要原因。券商分析師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獐子島在向深水區的擴張中過於倉促,無論是深水區的水深條件還是底質條件,公司都沒有進行充分的勘探論證,包括此次的冷水團。由於對該海域的氣候和海水條件缺乏了解,公司甚至沒有準備應對之策。”

  事實上,對於獐子島來説,百萬畝海洋牧場絕産帶來的影響絕非減少底播面積那麼簡單,未來上市公司海洋牧場擴張的思路和模式都將因此改變。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海洋漁業專家針對此次冷水團事件,明確向獐子島提出建議,需要開展海域養殖生態容量評估,控制養殖總量,優化養殖佈局,實現穩産、優質和産業可持續發展。

  獐子島董事長吳厚剛透露,考慮到2012年也有29萬畝底播面積受災,2015年可採蝦夷扇貝面積只有60萬畝左右,預計蝦夷扇貝年産量約為3萬噸,日供應量80噸左右。由於2013年和2014年底播面積逐年遞減,獐子島的蝦夷扇貝年産量短期將很難大幅回升。

  潛在“錢荒”恐威脅未來經營

  11月5日午間,獐子島發佈公告稱,收到長海縣人民政府下發的《長海縣人民政府關於給予獐子島集團海域使用金優惠政策的批復》。公司深水底播受災海域的海域使用金3500萬元,政府將予以返還。款項預計在2014年內到位,計入“營業外收入”。“公司第三季度報告中披露的2014年業績預計區間為-8.6億元至-7.7億元,已包含本次政府援助的款項。”

  該政策文件稱,獐子島集團是全國漁業企業的旗艦,其興衰對於長海縣區域經濟乃至整個大連市、遼寧省漁業經濟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希望獐子島鎮政府抓緊幫助企業研究生産自救措施,進一步優化企業發展環境,加強服務與管理,促使企業儘快走出困境”。

  對於獐子島來説,數千萬的海域使用金返還只是杯水車薪。更加讓人擔憂的是,潛在的“錢荒”將威脅到上市公司未來的經營。

  獐子島董事長吳厚剛介紹,在發現深海海域蝦夷扇貝受災問題之後,10月23日公司高管就趕赴長海縣進行彙報。此後,10月27日大連市領導聽取了長海縣的報告,並且緊急召集了為獐子島提供貸款的13家銀行共同商議,希望它們能夠與上市公司共度難關。

  “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因為虧損導致無法分紅,我們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未分配利潤,一下子變成了負數。”對於依賴股權收益金和居民臨時性生活補助改善生活的獐子島居民,吳厚剛充滿愧疚。與此同時,企業未來的經營也讓他擔憂,“在大幅虧損之後,公司經營將面臨信用下降的問題,評級將會下調,融資成本將會更高。因此,我們下一步將會注重對外投資的平衡,保證有穩定的現金流。”

獐子島(002069) 詳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